- 註冊時間
- 2020-1-4
- 最後登錄
- 2025-1-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05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25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紫砂壺 | 明月清風客「逸公」
惠孟臣、惠逸公,史稱二惠,宜興紫砂茗壺以此二人名氣最盛,流傳最為久遠。二惠雖然名盛,然而史載資料極為有限,甚至生卒年依然待考。
這些年,紫砂學術及考據大有進展,目前僅能憑泥料、工藝、器形、氣韻、款識幾方面推測出無限接近於原作的作品,然而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惠孟臣應是明季巨匠,而惠逸公則是清初良工。
朱泥
蓮子壺
平蓋蓮子壺,亦稱宮燈壺式,圓圈足,高頸,雙層平蓋,高珠鈕,三彎流,大圈把,氣韻壯碩軒昂。清早期的茗壺,其造型氣度渾厚,比例協調,不附加裝飾,僅以器形身線的變化或開光加強裝飾效果,泥質顆粒隱現,崇尚「不務妍媚而朴雅堅粟」。底鐫「壬午(1702年)中秋日,逸公」,泥料優良、工法精湛,且年代與惠逸公符合,可視為其原作精品。
原藏於廣州藏家陳海先生,最後一次送拍於2017年上海匡時拍賣,嘴、壺蓋、壺鈕的包金已拆卸,並以103.5萬元成交!
朱泥
宮燈式
逸公書法楷行草書俱備,楷書尤有唐人遺意,而竹刀鋼刀俱備,刻鐫或飛舞或沉著。其壺泥色最奇,小壺亦有佳者,莫若手造大壺之古樸可愛也。
朱泥
梨式壺
《甘露寺多景樓》:「欲收嘉景此樓中,徒依闌干四望通。雲亂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氣入青紅」。
仲芳
掇球壺
壺作掇球式,相傳壺式造型源於晚明紫砂名手李仲芳。此壺形制儒雅,腹身豐腴,胎色紅潤。一彎短流,上緣略略隆起,收束於壺嘴,出水利索。壺蓋與壺鈕均十分圓融飽滿,鋬環堅實有力。圈足內側圓弧外翻,中心竹刀鐫刻「香風引得古人來,逸公」。
紫泥
圓壺
線圓潤飽滿,蓋體中間隆起,線面變化豐富;彎流精氣十足且不失芒利;肩線豐滿得體,在變化中求統一;壺把彎曲有力,端拿得力平衡;足內刻「伴天下之文人」雙行楷書款,為壺所散發出的氣息做出完美詮釋。
冷黃金
虛扁
「虛扁」自明末即有,散見於各大紫砂典籍圖譜。此壺式在各個時代都有名家加以臨摹再創作,佳作不絕。「虛扁」又稱「書扁」,是一款傳統的紫砂壺式。壺腹較寬、壺口、壺底收縮極大,是一款極見制壺功力的茗壺壺式。相傳此類壺型是由瓷器中的酒壺改進而來。此壺式不會因為壺內茶水水位太高而悶茶,極具實用性。此件虛扁,器形極小,泥質精細,泥色呈冷黃金色,(古籍中對此類泥色如此稱呼),工藝嫻熟,技法精湛,是一件賞玩佳器,方寸之間盡顯作者功力。
紫泥
蓮子壺
蓮子壺式始載於明-周高起《陽羨茗壺系-雅流》:「陳用卿….蓮子、湯婆、缽盂、圓珠諸制….。」
朱泥
梨形壺
功夫茶俗不但崇尚宜興小壺,有能力者更追逐名家制器,所以紫砂陶史上的許多名家,都被陶人移名作為署款,例如時大彬、陳鳴遠、惠孟臣、惠逸公等,均可見於後世傳器,這種署有名家款識的宜興功夫茶壺,不論是否為名家真跡,在功夫茶俗中的地位仍然備受推崇。
朱泥
虛扁壺
惠逸公生於清雍干年間,他大小壺兼制,以工巧聞名,可與惠孟臣相提並論。與明朝 的惠孟臣並稱「二惠」。只是惠孟臣的作品以渾樸精巧出名,比較而言,惠逸公則工巧有餘,渾樸不足。 但逸公制壺形式大小與諸色泥質俱備,且長於工巧,而渾樸不逮。
紫泥
宮燈壺
壺做宮燈式,短直頸,三灣流,細正耳把,平蓋一顆寶珠鈕,內足陰刻「月下助長吟 逸公」!
(紫藝聯盟紫砂中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