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0-1-4
- 最後登錄
- 2025-1-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05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25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一碗茶湯,幾千年的韻味
一片樹葉落入水中,改變了水的味道,從此有了茶。茶經過中國人靈巧的雙手,同一棵茶樹上的葉子可以調製出千變萬化的香。
中國作為茶的故鄉,飲茶的歷史至少超過了兩千年。最早關於飲茶習俗的記載出現在漢代一份童僕契約書中,記錄了一個童僕早上到茶市買茶,幫主人清洗茶具等日常工作。在這幾千年的記憶里,茶給我們這個民族留下了太多的印記,深深地融入了我們的生活。與茶相揉,與茶相諧,溝通天地,道法自然,茶道文化成為了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茶道文化中的融和思想。唐代中期,出現一位重要人物叫陸羽,他提倡以「和」為哲學的中國茶道打下了基礎。當時大唐的文化歷史背景在國內表現為道、儒、佛三教鼎盛,相互競爭、相互融洽、共同發展。在僧道生活中及茶事上都有所表現如:(以茶供祖、以茶釋經、以茶養生、辦茶會、寫茶詩)並精心研究制茶枝術,大大推動了茶文化的發展。隨著茶業的發展,使茶成為一種全國性的社會經濟,社會文化和一門獨立的學問。
茶道文化中的娛樂色彩。中國茶道興於唐朝後,到宋朝發展到了一個熱鬧非凡的鼎盛時期。中國茶葉生產的規模和質量,在宋朝都要達到了一個新高峰。宋徽宗的《大觀茶論》極大的提高了茶道的地位。宋代的歷代當權者對茶都情有獨鍾,宮廷嗜茶的風俗就有力地推動了茶葉生產和茶文化的發展,使茶文化登上了極尊顯的聖壇,茶道也成了高尚娛樂。
民間鬥茶興起。鬥茶又稱為「茗戰」,通過比賽來評比茶葉質量的優劣。鬥茶、競藝、鑒水、賞器從實踐中發展了中國茶道,鬥茶的藝術至遲在南宋末年傳到了日本。
茶道文化中的哲學思想。宋代著名的文士很多,如:丁謂創製龍鳳團茶並撰寫《北苑茶錄》三卷、宋代書法四大家(蘇軾、蔡襄、黃庭堅、米芾)、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號晦翁,江西婺源人一生大部分時間在福建省武夷山度過,後人將他視為儒學宗師。他把建茶的本質升華到了「中庸之為德」的哲學高度去認識,何謂中庸?「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至理」、「中庸為德,其至矣乎」。朱子將儒家最高之道德——中庸之德賦予了建茶,這是他對陸羽《茶經》中提出以「和」為哲學基礎,以精行儉德為道德觀核心的中國茶道的深刻理解和生動闡述。
茶道文化中的品茗藝術。明代是茶文化進一步發展的時代,也是因襲與創新相融合,茶道的新理念、新規範異彩分呈的時代。其主要代表是朱權的《茶譜》對茶道的發展表現在三個方面:一、創直接沖泡的「瀹飲法」,開千古茗飲之新宗。他推崇飲茶時「天趣悉備」的自然美,欣賞茶的自然開態和故有的色、香、味。二、創「探虛玄而參造化,清心神而出塵表」的品茗意境。達到幽趣無窮,超然物外的品茗境界和以茶明志的品茗目的。三、改進了茶具和茶藝。在茶具方面,明代宜興紫砂壺異軍突起,獨領風騷。在茶藝方面明人首創了「三投法」。
茶道文化中的經貿作用。茶葉生產和貿易,在清朝開始興盛。這時期茶園面積的不段擴大,茶葉產量的迅速遞增,有力地促進了對貿易發展。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前,中國以茶葉為出口主體商品,在對西方貿易中一直處於順差地位。在今天,中國的茶葉出口仍據世界第二。
我們喜歡喝茶,不僅僅是因為茶的香韻,也是因為茶帶來的安詳和哲思。茶葉在經過了水與火的歷練後最終芬芳滿堂,就像是我們人生,在經過了苦與澀後,甘甜娓娓而來。
或許,人生就像是茶,走過蕭零與繁華,生活回歸平淡才是快樂。
(茶糊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