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502|回覆: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生活中體會佛法才有禪、悟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1-11-29 00:32:0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生活中體會佛法才有禪、悟

有人說,二十一世紀是佛教的世紀,更是禪學的世紀。禪,並不是禪宗所獨有,也不是佛教的專利品;禪,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心,是人類共有的寶藏。當初佛陀在 靈山會上拈花示眾,他把禪法傳給了大迦葉,但把禪心交給了每一個眾生。禪,就像太陽的熱能一樣,只要有心,到處都有自己的熱能。

其實,禪門裡的歷代祖師參禪,都不求成佛,只求開悟。因為成佛不是「求」得的,而是要「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經過長時的修行,一旦福慧具足,自然 圓成佛道。因此,坐禪最重要的,還是要把禪定的功夫落實在生活上,要從日常的行住坐臥、出坡作務中體會佛法,才會有禪,否則離開了生活,固然沒有禪,離開了作務,更無法深入禪心。

古來很多修道證悟的高僧大德,他們開悟的方法可說千奇百樣,其中有的禪師看到花開花落而豁然有悟,有的禪師聽到泉流蛙鳴而開悟,有的禪師打破了杯盤碗碟而開悟。

此外,也有禪師看到自然界更迭興衰的現象而開悟。譬如:靈雲志勤禪師看到桃花落地而開悟,並且做了一首詩偈來表達他的心境:「三十年來尋劍客,幾回落葉 又抽枝;自從一見桃花後,直至如今更不疑。」古代的一位比丘尼到各地遍參之後,回來見到庭院的梅花,終於開悟,說道:「終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雲, 歸來偶把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悟是一種親證的體會,悟者的境界不是一般人所能胡亂猜度的,沒有禪悟的體證功夫,隨意模仿禪者的言行,有時候反而會畫虎類犬,貽笑大方。

有一個年輕人在打坐,看到老禪師走過來卻不起身問訊,禪師就數落他:「你這個年輕人,看到老人家來了,怎麼不站起來迎接呢?真是不懂禮貌!」

年輕人學禪的口氣說:「我坐著迎接你,就是站著迎接你!」

禪師一聽,上前打了年輕人一個耳光,年輕人憤憤的說:「你怎麼打我!」

禪師笑道:「我打你耳光,就是不打你耳光!」

禪不是世智辯聰,禪更不是裝模作樣,禪悟之後的智慧是自然的流露,不是忖臆倣效所能得到的。

溫州淨居寺玄機比丘尼到大日山參訪雪峰禪師,禪師問:「從哪裡來?」

「大日山來。」

「日出也未?」意思是說,你開悟了沒有?

玄機回答:「如果太陽出來了,就融卻了雪峰。」意思說,如果我開悟了,哪裡還有你雪峰呢?哪裡還要來問你呢?

雪峰聽了,覺得他雖沒有開悟,倒也有一點道理。於是再問:「你叫什麼名字啊?」

「我叫玄機。」

「日織幾何?」意思是說,你每日如何修行用功?

玄機回答:「一絲不掛。」意思已經解脫盡淨。

談過話以後,玄機就要走了。走到門口的時候,雪峰在後面叫著:「喂!你的袈裟拖在地上了!」

玄機一聽袈裟拖在地上,趕快回頭一看。雪峰大笑說:「好一個一絲不掛啊!」意思是說,「一絲不掛」看來也只是口頭禪,你並非真有那麼高遠的境界。

所以禪悟和知識是不一樣的,經過禪悟體證的智慧,不同於一般的知識。平常有人打我們一下,「哎喲!好痛喔!」肚子餓了,「啊!好餓哦!」知道痛、知道 餓,這是知覺上的一種明白,雖然不是悟,但畢竟也是一種明白。日常生活裡,我們感覺到快樂、悲傷,能辨別好事、壞事,瞭解善的、惡的,這種分辨、知道,雖 不是覺悟,總也是體會。

(星雲法語)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21-11-29 09:28:34 |只看該作者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1-11-29 19:06 編輯
生活中體會佛法才有禪、悟

《正法念處經》
云何名。誑眾生故。為十二入之所誑惑。故名為
云何十二入。所謂內有眼耳鼻舌身意。是名內入。外有色聲香味觸法。是名外入。


佛經告訴我們: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 皆是「」。
未離「」卻自認開悟,這純粹都是自己的癡心妄想自我感覺良好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依幻説覺 亦名爲

由於六根六塵皆為「」,因此修行般若智慧時,不應住眼耳鼻舌身意...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精勤修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不應住眼處。亦不應住耳鼻舌身意處...


現今出家人對於解脫道 是完全無知 毫無概念。(師者無知,結果是以盲導盲
只會整天講空話 譬如「只要有所體會就能開悟
他完全不懂「依幻說覺,亦是」的道理。(想必他連是什麼都不懂)
自認有所體會,其實也只是妄想而已

佛陀早已預見 後世出家人都是「只有形象,而無智慧」。
只有外表看似莊嚴,內在則是毫無智慧。
《大寶積經》雖復出家。守護威儀。執持衣鉢。但有形像 無實智慧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21-11-29 09:53:44 |只看該作者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1-11-29 12:12 編輯

現今學佛者 很相信 自己的體會
這些人 都是被中國禪師高大空的鬼話所毒害,已經與正統佛教脫節

佛法從來沒說,開悟是透過體會得來的。
佛法講的是「見為憑」

《佛說見正經》人未得三淨眼。是以不見不知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4
發表於 2021-11-29 20:03:03 |只看該作者
個人「體會」 是抽象的。
每個人都可以各說各話毫無標準
佛法不跟你玩這一套。

佛法講的是「眼見為憑」。
應該看見什麼,講得明確清楚。
若看見 就是開悟。沒看見 就是未悟。沒有各說各話的餘地。

《持人菩薩經》
一切法本無 本淨。觀真諦者 乃見如來


」字比「」字更明確。清楚讓大家知道:是以看見。而不是抽象的體會而已

學佛的目標 就是目覩萬物本無
那些開口閉口就說「無相不是指什麼都沒有」的名師,不只毫無開悟,其思想還與佛說背道而行。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2-25 00:13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