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874|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道由心證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2-5-3 08:05:3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道由心證

仁敬法師,俗姓吳,字恭乾,別號幻識,明朝襄陽人。幼年即發心出家,禮福田寺高庵為師。三年之間,他日夜精勤,參究佛法大義,於教、觀深有體悟。

某日,高庵說:「學者宜立大志向,莫以管窺天、以蠡測海。」於是,仁敬告別高菴,前往京城親近諸善知識,專研諸經義理。後來,他聽說大章在少林弘傳達摩意旨,仁敬便盡棄義理,改往依大章參究心地法門,一住十餘年。某日,他大嘆:「道在心證,聽再多的口耳相傳之道,於己何益?」於是便前往伏牛山煉魔場,三年之間,唯默坐參詳,有所契入。

此後,仁敬便往諸方尋求印證,他在金陵,遇到操守密行素為眾人所稱道的守心。守心一見到仁敬,便相當賞識,他對仁敬說:「道貴在心悟,必須在靜密中守心。你即便跋山涉水的尋師,也只是空費草鞋錢而已。」於是,他留仁敬在寺中閉關,互相切磋禪法,探究深奧之理,三年之後,仁敬終於破關而出。

當時正是萬曆七年(一五七九),仁敬打算歸隱於廬山,終此一生。他見山中有一寬敞平坦的金竹坪,當下欣喜歎曰:「此足容五百人安居處也。」他向山神祈禱發願:「我願把身命奉獻於此,以結十方衲子緣。」然後著手搭建茅廬,過舂米種菜的農耕生活。後來,有九名弟子受仁敬度化,其中以智聯服侍仁敬最久。

萬曆十九年(一五九一),仁敬示寂,世壽五十一,僧臘三十。

釋初參曰:學佛,非僅於佛學上鑽研。每見有人,一生參究佛理,或學天台,或學華嚴,當問其佛法大義時,竟無言以對,於是棄捨數十年心得,往內參究自心。當然,學佛非要人人上座盤腿,斂目觀心,只是提醒行者,探究佛學義理之時,必須與心、佛、眾生相契,此外別無佛法。若徒然執著拘泥於名言、名相的推究,此與中國的「訓詁學」又有何異?


(星雲大師全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18 04:55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