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2-20
- 最後登錄
- 2024-11-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56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1532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佛系」非佛說?
「佛系」,一個近年外來之的詞語,有執著、不知所措、自豪等意思,雖有佛字,但就非佛所教,不如看看佛經如何教導。[1]
此有故彼有──法不孤起
二千五百多年前釋迦牟尼成佛後,終生遊化弘揚佛法,廣度無量的眾生。佛法強調因緣果報的重要性,沒有不勞而獲,卻不執著得失。
《雜阿含經》云:
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因緣法及緣生法。云何為因緣法?謂此有故彼有,謂緣無明行,緣行識,乃至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
「云何緣生法?謂無明、行。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彼如來自所覺知,成等正覺,為人演說,開示顯發,謂緣無明有行,乃至緣生有老死。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彼如來自覺知,成等正覺,為人演說,開示顯發,謂緣生故,有老、病、死、憂、悲、惱、苦。此等諸法,法住、法空、法如、法爾,法不離如,法不異如,審諦真實、不顛倒。如是隨順緣起,是名緣生法。謂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處、觸、受、愛、取、有、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是名緣生法。」[2]
龍樹菩薩之《中論》云:
「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知無生。」
不自生者,萬物無有從自體生,必待眾因⋯⋯若無因而有萬物者,是則為常。是事不然。無因則無果,若無因有果者,布施持戒等應墮地獄、十惡五逆應當生天,以無因故。[3]
袾宏法師補註之《修設瑜伽集要施食壇儀》云:「法不孤起。仗境方生。」[4]
「因」就是我們的起心所作,「緣」就是指外緣,如果因緣不和合,做任何事都不可能成功,所以不可忽略因和緣。[5]
話說回來,做任何事,無論是學業、事業、道業,都要因緣和合才能有所成就。
當勤精進、常行不退
佛陀八十歲時於拘尸那羅涅槃。當時他在兩兩相對的娑羅樹之間躺了下來,對著圍繞在旁的比丘弟子們,簡單地開示了佛法的要點。那時他的身體已經非常衰老疲累,也覺得諸事已了。可是他還是諄諄地教誨追隨在他身邊的比丘弟子們,要他們不要忘記出家學佛之目的。
《佛遺教經》云:
汝等比丘,若勤精進則事無難者,是故汝等當勤精進,譬如小水常流則能穿石。若行者之心數數懈廢,譬如鑽火未熱而息,雖欲得火,火難可得。是名精進。[6]
聖嚴法師在《佛遺教經講記》云:
通常要想完成任何一樁比較重大的事業時,都必須付出恆心和毅力,鍥而不捨,不能一曝十寒,一定要連續不斷,無論怎樣艱辛疲倦,縱然有種種內在外在、主觀客觀的障礙阻擾,還是不能放棄自己的目標,也不對自己所要完成的目標喪失信心,那麼,終究一定會完成的。[7]
還有,佛教修行要行八正道,包括: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精進如是,修行不僅要精進,而且還要「正精進」。假使只是精進而不正,方向偏邪了,不但無法利己利人,甚而還會造作惡業,自食惡果。[8]
甚麼叫邪?甚麼叫正呢?
《雜阿含經》云: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邪、有正。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何等為邪?謂邪見,乃至邪定。何等為正?謂正見,乃至正定。
「何等為正見?謂說有施、有說、有齋,有善行、有惡行,有善惡行果報,有此世、有他世,有父母、有眾生生,有阿羅漢善到、善向,有此世、他世自知作證具足住:『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何等為正志?謂出要志、無恚志、不害志。
「何等為正語?謂離妄語、離兩舌、離惡口、離綺語。
「何等為正業?謂離殺、盜、婬。
「何等為正命?謂如法求衣服、飲食、臥具、湯藥,非不如法。
「何等為正方便?謂欲、精進、方便、出離、勤競、堪能常行不退。
「何等為正念?謂念隨順,念不妄、不虛。
「何等為正定?謂住心不亂、堅固、攝持、寂止、三昧、一心。」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9]
在修行中,精進就要有常行不退之意思,亦不離走向正覺之路。 如上所述,佛教因緣法,在此世界觀之下,要抱有積極態度,並正確不執著地建立因緣,成功指日可待。希望能對「佛系非佛說?」這個問題有個答案!
[1] 源自「佛系男」,定義了七個特徵:當中包括對自己感興趣的事非常執著; 對主動接近自己的異性不知所措; 對上進的異性有好感; 重視時間的利用效率; 秉持自己獨特的世界觀; 對埋頭工作的自己感到自豪; 喜歡關注自己缺點的異性。
[2] 《雜阿含經》卷12 (CBETA 2021.Q2, T02, no. 99, p. 84b12-26) 。
[3] 龍樹菩薩:《中論》卷1 (CBETA 2021.Q2, T30, no. 1564, p. 2b6-17)
[4] 袾宏補註:《修設瑜伽集要施食壇儀》(CBETA 2021.Q2, X59, no. 1081, p. 278c13-14 // R104, p. 844b10-11 // Z 2:9, p. 422d10-11)
[5] 見剛法師:〈因緣和合 諸事成辦〉 中台山月刊213期。https://www.ctworld.org.tw/monthly/213/a07-03.htm
[6] 鳩摩羅什譯:《佛遺教經》(CBETA 2021.Q2, T12, no. 389, p. 1111c17-20)。
[7] 聖嚴法師:〈佛遺教經講記〉。https://ddc.shengyen.org/mobile/text/07-13-2/62.php
[8] 見醞法師:〈以正精進成就菩薩行 -【中台世界】 禪林衲子 〉https://www.ctworld.org.tw/disciple/mind/2017/704.htm
[9] 《雜阿含經》卷28 (CBETA 2021.Q2, T02, no. 99, p. 203a1-18)。
來源:佛門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