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1分鐘檢測魚肉新鮮度!交大新發明
交大與明新科大和師範大學等團隊研發出只要一分鐘就能檢測出魚肉的新鮮度,已獲美國及台灣專利,且已與魚產業者合作。(記者洪美秀攝)
檢測魚肉新鮮度只要1分鐘!交大光電系教授冉曉雯與物理所教授孟心飛和明新科大電子工程系教授呂明峰團隊合作開發「便攜式魚肉生鮮度檢測器」原型機,以高靈敏的胺類氣體感測晶片檢測水產鮮度,只要1分鐘,就能獲悉魚肉胺類的超微量ppb濃度,此發明獲得第16屆旺宏金矽獎應用組銀奬,也獲得專利,並已與上市魚產業者合作量產。
交大教授冉曉雯說,這種便攜式魚肉生鮮度檢測器只要4000多元,比一般傳統檢測耗時及成本高更具優勢,未來還可研發成家庭手持式的檢測晶片,便於一般家庭使用,這眾超靈敏胺類氣體感測晶片,是以有機半導體感測器為基礎,利用半導體元件電流下降的幅度,來判斷魚肉新鮮度,過去僅做到ppm,如今的晶片可做到ppb,準確度更高,且具創新固態元件結構,已獲台灣及美國發明專利。
交大團隊與校友顏嘉麟總經理以及師大化學系教授呂家榮、明新科大電子工程系教授呂明峰、北榮神經外科主任鄭宏志合作8年,成功驗證使用具奈米孔洞的超靈敏氣體感測晶片置入微流體系統,可偵測魚肉與細菌反應時揮發的超微量ppb等級胺類氣體,藉以判斷魚肉新鮮度,只要1分鐘就可得知漁產品生鮮度。
為驗證量測可信度,團隊將實驗量測值與食品檢驗所標準VBN揮發性鹽基態氮測定法檢測之魚肉新鮮度對照,測得結果為高度相關,證明此檢測器可明顯區別不同魚肉樣品的新鮮度。
呂明峰、孟心飛說,過去傳統的水產鮮度檢測方法需透過化學滴定才可得知魚肉新鮮度,所需時間長達數小時以上,且過程繁複、操作不易,團隊研發的便攜式魚肉生鮮度檢測器僅需1分鐘,只要超過濃度250ppb,就代表魚肉已腐敗,燈號會出現紅色,若是魚肉檢測出來是100ppb以下,就表示魚肉新鮮,採用綠、黃、紅等3個燈號來做判斷,不僅快速且準確,已與漁產業者合作,為水產魚類的鮮度把關。
(自由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