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717|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導正發心 [複製連結]

天使長(十級)

演蝦是裝瞎的最高境界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藝術之星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3-7-16 15:59:3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導正發心

1.古德說「因地不真,果遭迂迴。」修行之一事,發心純正最為緊要。修行之發心有上、中、下三種:

一、為求安身立命、逍遙無事。
二、為求解脫生死,永離輪迴。
三、為求度脫一切有緣,廣學法門,勤修方便。

前者純而不正,屬世間道,後兩者才是佛弟子的發心。發心倘若純正,則今生或來世必定逢遇大善知識,得證菩提。

2.修行一事貴在發心純正、善根敦厚,既已具備道基和悲心,必有因緣闊步走在解脫道上,勿須心急。

3.修行可說難也可說易。難的情形是因為學人動機不純正,或者因為學人的基本人格欠缺成熟,所以修起來便覺得困難重重——其實讓他感到壓力的,不是開悟解脫之一類事情,而是他必須面對自己原本的劣習。
修行容易的情形,是因為學人修行的動機純正,他沒有摻雜名聞利養的動機;此外,也因為他的人格健全,沒有無情無義的行徑,使他不須掙扎、沒有抗拒地就能接受善知識的導引,從而可以順利地明心見性、涅槃解脫。

4.無德之人,應端正心術;有德之人,則毋需人情酬酢,應全心向道。

5.許多佛教徒他們之所以學佛修行,往往並不是對諸如「人生的意義何在?」「存在的本質是什麼?我到底又是誰?」等生命問題有著深層的反省和關注,大多數的佛教徒他們之所以學佛修行乃源自文化與環境的熏習,而對佛教存有一份好感和崇敬之心,當他們在世俗生活上碰到令他們產生困惑疑慮或挫折不如意的時候,他們自然會聯想到佛教,並且企望能從學佛修行裡獲得他們所要的答案和平靜……。
這類缺乏對人生深層反省的向佛之心並不是堅定的,修行的意念也無法達到不成就絕不罷休的地步。

6.絕大多數的佛教徒,他們都太早「信」佛「皈依」佛,也太早臣服於經論上的道理;其實他們忽略了佛教是智慧之教,而任何修行有成具足智慧的人,實乃皆出自對人生意義的深思熟慮和對生命真相的洞知灼見,一個不了解自己、尚未看破世事的人,是不可能真的信佛皈依佛,也不可能真的有出離之志的。

7.對人生有過數百番的省思,對十丈紅塵裡的親情友誼、財富享受、掌聲令譽……有過冷熱不同的觀察感受,而終於在認知上確定百年人生到底一場空,不等年老或抱病退休之年,已能看淡人情不與世俗爭,這樣的人方可說和佛有不解之緣。

8.一個人如果真的感受世間是不究竟的,涅槃是一切煩惱痛苦止息的地方,那麼人生一切的順逆際遇都將只是暫時性的,無法阻礙他不斷燃起趣向解脫的動力,這樣具有生命方向之省思和生命方向之抉擇的心理背景,將使得一切世俗生活都成為淬鍊德行、定力與智慧的殊勝材料,也使人真正生長於世間,有機會成為出乎污泥而不染的蓮花。

9.人類誰真的會有修行之心呢?修行是指不斷修正身口意的行為,使達到和經論上所描述的無顛倒夢想、無憂怖罣礙,並且具足解脫與大悲的證德——但是嚮往歸嚮往、希望歸希望,為它朝思暮想念茲在茲放下許多世俗的興趣和抱負,為它奮力以赴百折不撓捨棄許多自尊和舊習,有必要嗎?值得嗎?屬理性的意志還是盲目的狂熱……?經得起這一波波障礙與疑慮的考驗,對一般人來說是不可能的。

10.「修行要怎麼修」?其實要先問自己。除非是自己有心解決,且已經先思考過了,不然就算碰到佛陀也無法助你邁向解脫。好比一個學生遭逢數學難題時,自己不曾費心思考,也無意突破,縱使有再好的老師為他解析、告訴他答案,效果也是極微的。在修行的道路上,所有的成就者他們都曾經歷漫長思考、琢磨、嘗試、修正、實踐的過程——即使親近明師受人指點的信行人亦然。

11.信行人雖然秉性善良,但即使善良的人也一樣有貪、瞋、癡、慢、疑、邪見等根本煩惱;在明眼人的指導之下,雖然可以省卻冗長的摸索和錯誤的嘗試,但所謂「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修行的口訣心要仍得習者自行揣摩、確定、邊實踐邊修正而更重要的是要有心。
何謂「有心」?有心即用心,專心一致決意突破的願力,這是能否獲致道果最決定性的因素。

12.如果一個人不能夠勇敢承擔自己對他人(包括國家、社會、公司、家庭)的責任和義務;以及不能夠以情和義對待師友同事,乃至所有和他有過接觸的人,給予他們溫暖、方便、希望、信心和喜悅……,那麼跪在佛像之前發菩提心有什麼用呢!反過來說,如果一個人堅定的認為「學做人應在學佛之先」,待人以真誠,古道熱腸,果敢受苦,堪任難事,細心體諒眷屬,善盡為人父、為人夫、為人子女的天職,以及謹守人文精神、人道主義,並且以身作則,示現「一枝一葉總關情」的悲憫情懷……,那麼縱使他嘴巴沒有講「發菩提心」,喉嚨沒有發出「花葡啼新」的聲音,可是又那裡妨礙菩提心的實質內容呢?

13.正如文學、藝術一樣,凡是含義深遠的上乘極品,每有被一般人俗化、淺解的傾向,在源遠流長的傳播中,「甚深極甚深,難通達極難通達」的涅槃,並沒有廣受人們正確、完整地把握。一部份人在「此是學時,非是證時」「發心名菩薩,眾生之上首」等理由的支持下,急於宣揚佛法,普渡眾生;可是,一旦欠缺對緣起的深悟,和面對義理時那一份捨棄既得利益的氣節,那麼過多的熱情和理想,也祇是使自他更加迷茫,使佛法的真面目,受到更大的扭曲而已!

14.廣欽老和尚曾說「要有信心說自己也能成佛」,當一個人對自己充滿無限信心的時候,他的道業也將會逐日增長——因為對佛的信心和對自己的信心,是一切功德之母。

15.明明是有(如來的本性),你說它沒有,因此對你而言,它似乎是沒有;就好像明明有太陽和月亮,可是你卻說沒有;不過,沒有只是自己的感覺,並無法妨礙一直存在的客觀事實。因此,學禪的人首先要肯定「我有」,接著才想辦法發現它、尋找它。

16.出入無心,即離皆無礙,便是中道。當然或許有人會說:不即不離的中道,那是聖者之行,豈是凡夫可以效法的?是的,的確如此!但也不應妄自菲薄,須知沒有天生的聖賢,聖賢也是由人而成,特別是修行首貴見地,若能先正其見,後直其行,誰說自己永遠是凡夫呢?

17.對一般人來說,修行可能只是調劑身心、抒發鬱悶,甚或是排遣無聊的事——反正閒著也是閒著;但在認真的習禪者來講,修行就是生命!生命就是修行!生命中除了修行,再沒有其他東西。

18.佛教各種法門的修習都是以「端正法」為基礎。倘行人具備端正法的德行,繼之則應傾力追求涅槃——不僅因涅槃是無熱惱憂怖的清涼境,且因涅槃是現成的、從本如此的、任何事業都無法毀壞涅槃。一個人當他如此發現涅槃的時候,他是世上最快樂的人。接著,他想做什麼都好!

(現代禪的教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信者恆信乎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12-13 10:41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