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171|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蹟歷史] 臺中古蹟-臺中文昌廟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藝術之星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3-8-16 01:18:3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臺中文昌廟

文化資產所在地:臺中市北屯區昌平路二段41號

評定理由

一、所具歷史、文化、藝術、科學、紀念或其他學術價值: 在文化上,台中有二座文昌祠,一在南屯、一在北屯。北屯的台中文昌祠由文蔚社及文炳社二個社學合併而成,為 地方上重要的文教中心,因此這座文昌祠不僅是一個平凡的廟宇而已,更顯現了當地人們崇尚文風的特點。

二、表現各時代之特色、技術、流派或地方之特色:三開間的前殿與一般廟宇的頭門相仿,但左、右各夾以緊挨山牆的牆門為其特色,牆門上,有橫額題﹕「圖書府」與「翰墨林」。前有四柱亭的正殿,面寬五開間,左右有短垣與左右護龍的齋舍相連,構成三合院。短垣上開磚砌花瓶形門洞,與中門兩側牆上的書卷橫批及八卦漏窗互相呼應。窗邊各有題聯,內容充份反應文蔚與文炳二社在興學上的努力。


簡介:  

臺中文昌廟座落於臺中市北屯區仁美里昌平路2段41號(舊地號北屯庄「四張犁」街東南方),為地方社學發展而成的寺廟建築。因其屬儒教文祠性質稱為「文祠」或「文昌祠」。日治時期,因日人習慣用語不同,改稱為「文昌廟」。一般而言,清代臺灣地方性文祠(廟)之倡建,多半起源於地方仕紳、儒者感念地方上文風不振,為表揚儒術,培養鄉民識字、讀書能力,進而得以參加科舉而創設。臺中市四張犁文昌廟之創建,亦具有前述之性質,其倡建的前身,即為當地儒者所創立的文蔚社和文炳社。

  依照日治時期臺中州大屯郡寺廟臺帳記載,「文蔚社」是嘉慶3年(西元1798年)四張犁地區儒者曾某為提倡當地文風,募集會員籌備基本財產而設立;「文炳社」則是嘉慶5年(西元1800年),當地儒者黃正中、林宗衡等人在現今廟地附近開設書房,教授漢學之「學會」組織。後來,二社取得共識,各自募集社員,籌聚資金,以倡建文昌祠為志。道光5年(西元1825年),倡建文昌祠,二社社員成立「文昌會」,奉祀文昌帝君,由爐主當值在家供奉。同治2年(西元1863年),資金籌募充裕,於現址開始建廟;同治10年(西元1871年)竣工,奉祀文昌帝君為主神;同時,開辦社學,教育當地鄉民。建廟所餘資金則用來購置田地,收取佃農耕作部份收益做為廟方資產,以供廟宇祭祀、修繕之用,餘額則分給社員當作紅利。當時,該廟雖由二社合資興建,但實際上仍以各自名義分擔廟務並且分別管理各社社員財產分配。    

日治時期明治37年(西元1904年),文昌廟內左右護龍曾經無償提供給日本政府作為四張犁公學校(即今北屯國小)創辦時之臨時校舍之用,左右齋房則作為教師宿舍。昭和10年(西元1935年)因文蔚社經營不善,宣告解散,改由文炳社獨立負責文昌廟內一切事務。

(臺中市政府文化資產處)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11-16 11:54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