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6-24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368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50040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做咖啡前先溫杯,真的有必要嗎?
溫杯燙壺,是絕多數泡茶人都有的習慣動作。大家覺得這樣既可以幫茶具清洗、消毒,提升杯與壺的溫度,泡出來的茶也更容易激發出香氣。
而在咖啡的製作過程中,溫杯同樣是不少小夥伴預設的一個細微動作,他們認為這個步驟影響著整杯咖啡的風味口感表現。不過,有人則認為它可有可無,溫不溫都行。那麼對咖啡來說,溫杯到底屬不屬於必要之舉呢?
在意式咖啡裡,如濃縮、熱拿鐵、澳白、卡布奇諾這類常規飲品,趁熱品嚐香氣撲鼻、口感豐富而細膩。一旦放涼了,不僅香氣大打折扣,口感也變得木訥粗糙,當完全冷下來更是難喝,完全不如中高溫時的表現。因此對義式咖啡而言,配合室溫、調整出剛好的出品溫度很重要。
以最受歡迎的熱拿鐵來說,咖啡師出品時通常會把牛奶的溫度控制在55~65℃,與濃縮融合後的成品大致落在50~60℃,這個溫區的奶咖口感最佳、拉花圖案也更持久。
由於裝熱奶咖的杯子通常採用杯壁較厚的陶瓷杯,具有更強的導熱性能。此時杯子若在常溫下放置,會吸收一部分咖啡的熱量,導致奶咖溫度更低一些,乳糖的甜感沒那麼明顯。而如果你所在的地方剛好又到了穿長袖的季節,那麼處於偏低的室溫下,咖啡的溫度與奶泡崩解速度將雙雙變快。
所以,許多咖啡館會將備用的咖啡杯整齊地疊放在了咖啡機上面,借助鍋爐散發出來的熱量,並為這些杯子加熱保溫。特別是秋冬季節,咖啡師會直接拿來用於堂飲出品。
不過如果你還穿著短袖,室內溫度還在25度以上,而放置在咖啡機上預熱的咖啡杯有可能已經變得「燙手」。那麼用它們製作熱奶咖的話,即不利於捧在手上拉花,品嚐時還會因杯壁溫度過高而影響口感。這時,與其冒著被燙到的風險,前街建議用熱水將杯子內部淺淺「過」一遍,即可有效減輕咖啡的失溫。
與義式咖啡不同,每當提到手沖,我們會強調它在高、中、低溫時表現出來的風味層次感,溫杯與否則取決於你拿來裝咖啡的杯子形狀和大小。
手沖咖啡的高溫區大約是50-70℃,高於70℃其實是非常燙嘴,難以品嚐風味。大部分人在高溫區是很難分辨出咖啡之間細緻的差別,例如果酸調的咖啡豆,在高溫區難以拉開區別,但可以一喝便知這款咖啡豆屬於果酸調。
一般品嚐細緻風味的為中溫區,溫度約在35-50℃。這個溫度之下可以品嚐到許多細緻的風味,而且也是感知酸甜味比較靈敏的溫度。低溫區大約是35℃直至室溫,這個溫度下很容易出現一些負味。
例如目前街採用90℃的熱水沖泡咖啡,並將分享壺以同等水溫預熱,待咖啡液滴濾完畢,溫度大概有70~75℃。若將略偏高溫的咖啡液倒入常溫小杯子裡,剛好起到降溫的作用,不至於燙到自己,同時入口溫度又達到了風味感知最靈敏的區間。
而如果裝咖啡液的是一個敞口且大容量的杯子,失溫速度會比分享壺要快,這時我們可以參考像廣東人吃飯前的操作一樣,用開水先進行“啷碗”,以便咖啡的保溫。
綜上所述,對於咖啡製作來說,溫杯並非必要之舉,但為了提升品飲體驗,我們可以依據實際情況來決定是否溫杯、如何溫杯。
(前街咖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