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216|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在這動盪世情中,四念住是應用於生活的佛法,更是現代人的心靈療法……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藝術之星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3-11-22 01:38:0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在這動盪世情中,四念住是應用於生活的佛法,更是現代人的心靈療法……

我們的思想和價值觀,以及情緒上的喜怒哀樂,都會受到不同際遇的影響而產生變化。

不少人聽過「四念住」這個名相。佛法以「相」喻示事物變動不居的性質。其實,我們的身心也不停地變動。

修習「四念住」,有助我們「觀察」自己的身心狀況及流變,呈現人的身體、感覺、心念及諸法的形相。「覺知」是悟入「空性」之道。下文藉文字與大家分享箇中觀念及方法:

四念住源流及意涵

四念住又稱四念處,乃南傳上座部及早期漢傳佛教的基礎修行方法,是指修行者從身體、感受、心念及諸法的四個面向來覺察自己的身心狀態,持之以恆令身心漸離妄念,於煩惱處培育定力及轉移當下心念,以期從苦解脫。

一、身念住

修行者先以身體為所緣境,觀察和思惟身體變化,初學者以觀呼吸(入出息)為入門,漸次體會自身變化,藉此破除對自身的貪著; 除了呼吸外,對身體可以有多種覺知,例如走路時,覺知身體正在步行,進食時知道正在咀嚼等。持續練習覺知,會令心與行為一致,有助我們進而觀照各種變化,同時觀照對自身的執著。

《中阿含經》卷二十四《念處經》有云:「如是比丘觀內身如身,觀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見,有明有達,是謂比丘觀身如身。」

二、受念住

當我們面對情境,內心自然生出喜怒哀樂、緊張、激動等感受,也可能會令我們身心覺得非常緊縛,嚴重的會造成情緒上的困頓。

受有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三種受都是隨環境及自己身心的狀態而呈現的。這些呈現是剎那的相。這些念是由因緣而產生的覺受,它會是「時有時無」的苦或樂的感受。佛陀教導我們善觀「受念」,這樣將有助我們從苦樂的相中釋放出來。

這裏提到的「住」不是執住,是「安住」,由於安住於此情此境,心識才會安定和生起明辨的能量。

三、心念住

我們的六根經常處於剎那變動狀態,像猴子攀東抓西不能停住。由於一直對外境產生反應,就生起苦或樂的覺受。這覺受是錯的嗎?不是錯或對的判決,關鍵是我們不知不覺的執著這樣的覺受。

觀察心念的變動,有助我們體會心念原來是生滅的相。

《瑜伽師地論•本地分•聲聞地》有如下的解說:修習心念住有助我們的心離開貪、瞋、痴,從而將心安住在靜、定和善解脫的氛圍。

四、法念住

法是指一切現象。法念住是觀察一切萬法都是由因緣和合而生起,沒有必然的相像。由於諸法都沒有不變的自體,如果我們認為在緣起的現象中有一個真實的我或境,或認為它永不改變的,我們就已經落入錯誤的認知,更帶來無盡的煩惱。

佛陀在《雜阿含經》中告訴我們:「有一乘道,淨諸眾生,令越憂悲,滅苦惱,得如實法,所謂四念處。」  四念住是滅苦的如實法,於此動盪世情,四念住是應用於生活的佛法,如有緣持續修習,對身體和心靈都有療癒的作用。

來源:佛門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發表的文章內容豐富,無私分享造福眾人,像極了愛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12-2 12:50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