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13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79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50987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道教徒從不逃避紅塵場上的煙火歷練,他們用更慈悲的方式度脫天人!
當面對仇恨和殺戮的時候,道教徒們從來沒有猶豫過是否該去奮起反抗。縱然道教的義理是在提倡博愛,但這並不等於道教徒們應該無條件地去愛所有的人。
全真龍門祖庭北京白雲觀曹信義道長說過一段話:“我們道教徒是熱愛和平的,但是,如果明天侵略者來犯,道教徒同樣一手拿槍,一手拿香,把敵人趕出家鄉,保衛家國。”
言簡意賅的一段話,表明了作為中國本土宗教、作為中華傳統文明承續者的拳拳愛國之心。
曹信義道長是有名的抗戰道士。曹老生于光緒年間,日軍侵華時他曾參加過抗日救國的運動。東北淪陷後,曹爺雖然身投玄門,但並沒有借此隱跡遁世,而是一手拿槍、一手拿香,積極投身到抗日運動鬥爭中去。當祖國面臨生死存亡時,道教徒們從來都不做只會誦經禮懺的“隱者”,在生死大義面前信仰和鬥爭是可以融為一身的。
歷史上如曹信義道長一般的道教徒們,他們的身影曾一次次出現在殺敵的最前線,為國家的安定統一貢獻出一份最具有實際含金量的行動。
那些雖處廟堂之遠卻仍心憂天下的道士們的事蹟,他們本有能力去左右天下,卻在信仰的堅守下,用更慈悲的方式度脫天人,這堪為當今的後學者借鑒學習。
一、鬼谷子:占盡天下大勢,卻捨棄生前身後名。
春秋戰國時期,周王朝禮制盡失,天下戰亂紛仍。此時有四個人曾左右著天下大勢,他們分別是以口舌之辯而合縱連橫的蘇秦和張儀、以用兵有道而名垂千古的孫臏和龐涓。當時,凡是能得四人中一人效忠的國家,就可在戰亂中獲得一席之地,由此也足可見四人神通廣大。更令人驚訝的是,這四個人本師出同門,他們共同的師父鬼谷子才真正是一位奇才。
史傳,鬼谷子通天徹地,兼顧數家學問,人不能及。在道教信仰中,鬼谷子被尊為“古之真仙”,也有稱其為玄都仙長。鬼谷子既有政治家的六韜三略,又擅長于外交家的縱橫之術,更兼有陰陽家的衣缽傳承,以及預言家的江湖神算,甚至被命理師們尊為開山祖師爺。
然而,這樣一位集各家大成的人物,除了留下《鬼谷子》、《本經陰符七術》及“夜觀天書”的傳說外,他的生平事蹟卻從不為人知曉。鬼谷子憑藉一人之力就可占盡天下大勢,以教為用,指引四位弟子為各自的國家盡忠盡力,但他自己卻捨棄了生前身後名。
此乃真逍遙之大境界也!
二、張魯:以慈悲心度世間人。
祖天師立教于天下三分之時,曾在巴蜀地區設立二十四治的宗教管理制度,這也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政教合一的管理方式。天師道傳到張魯後,他採取寬惠的政策統治漢中,使“民夷便樂之”,得到了教民和普通民眾的大力支持。當時,有不少民眾想要讓張魯稱王,但都被張魯拒絕。
建安二十年,曹魏率兵征討漢中,大敗張魯之弟張衛的軍隊。張魯原有降曹之意,又見戰爭給民眾帶來的傷亡實在令人唏噓,此意因而更加堅定。怎奈迫于名聲,他不得不帶著部將南遷。臨行前,左右人等想將倉庫裡的寶物全部焚毀,張魯說:“我已有歸順朝廷的意願,但這一意願沒能讓曹公知曉。今天我們離開,不過是避開鋒芒,並沒有別的意圖。寶貨倉庫,應歸國家所有。”於是將寶物都妥善藏好才離去。曹操到達後,對張魯愛民的行為深加贊許,遂派人慰問並以客禮相待。
對張魯來說,百姓能夠安居樂業,遠比自己得到一個君王的名聲更值得珍重。正因為係天師張魯有一顆愛民如愛己的慈悲度世心,才使萬民免於塗炭,更得到了不戰而得和平的最好結果。
三、王遠知:以愛止戰,為李唐王朝奠基盛世天下。
王遠知是隋唐時期的神秘人物。書載,其母白晝夢見有靈鳳集於身,由此而孕,有沙門寶志曾預測“生子當為神仙之宗伯也”。王遠知曾事陳、隋、唐三朝,並且隋煬帝曾對王遠知親執弟子禮,足見王遠知權位之重。
隋煬帝南巡揚州時,王遠知曾直諫此行乃耗費民財之事,然而隋煬帝並沒有聽從王遠知的進諫,執意率領千艘大船浩浩蕩蕩南巡揚州去了。眼看楊廣昏庸無度,心中根本無百姓和天下,王遠知認定其不值得自己追隨,於是密傳符命與李淵,授予其起兵之事,最終幫助李唐王朝一統天下,幫助更多貧苦百姓從水深火熱中解放出來。
縱然親行兵事謀天下,但王遠知每一次行動的出發點都是以百姓安寧為大前提。後來,當秦王李世民拜見王遠知時,他曾叮囑李世民一定要做一個太平天子,以愛惜萬民為重。只有愛民,才等於是愛己,才是真正地愛天下。這句暗含著“以愛止戰”思想的話,從此也成為奠定唐王朝太平盛世的金玉良言。
四、邱處機:一言止殺,治世有奇功。
有關於邱祖止殺的典籍記述有很多,若是沒有當年的萬里西行,恐怕也沒有全真教當今的境況。
奉詔西行時,邱祖心中或許想不到此去的結果如何。在這位古稀老人看來,或許成吉思汗才是真正有能力去統一中原的人。因此,他舍去了民族和地域的偏見,跨越了萬里河山,跨越了語言和年歲上障礙,只是為了能夠把自己的慈悲治世心通過一位聖主的手而推廣到全天下,乃至於全世界。在這樣一位修行人的眼中,爭端是無關乎領土和種族的,而是只關乎于生命有常的“道”之“自然”。
來源:道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