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1-12-7
- 最後登錄
- 2024-10-2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745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930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改造人生有可能嗎?揭開路徑依賴法則的面紗
如果你曾經看過馬戲團裡的大象表演,將會吃驚於一隻能夠輕鬆抬起一噸重物的成象,居然會被鐵鍊拴困在小木樁上。事實上,成象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把鐵鏈拉斷,但是因為牠在還是幼象時就展開訓練,早已導致牠們慣性地認定鐵鏈「絕對拉不斷」,因此即便成長為力大無比的成象後,幼時的經驗與記憶也會讓牠們不再去拉扯鐵鏈。仔細想想的話,人們不也常被制式觀念的鐵鍊給困住手腳,進而畫地自限,限縮了自我人生的發展嗎?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會感覺自己每天都在做同樣的事,日子不是過得單調平凡,就是庸庸碌碌,彷彿人生只能這樣制式化地延續下去。假使想做出不同選擇開展新道路,讓生活改變得更加符合自我的理想,又常習慣性地找尋藉口抗拒改變,時日一久,這類僵化的慣性思維與行為模式就更難以扭轉,但是身處快速變動的現代社會,隨時都有新事物、新知識、新科技的誕生,要是無法保持開放心態與彈性思維,一味地因循守舊,將會使人失去許多發展機遇。
那麼,為什麼有些人對於做出改變、做出不同選擇,或是接納新事物會感到困難呢?以心理學角度而言,這是「路徑依賴法則」發生了作用。首位明確提出路徑依賴法則的是美國經濟學家諾斯(Douglass C.North),他創立了制度變遷的「軌跡概念」,目的是從制度的角度解釋,為何不是所有國家都走上同樣的發展道路?為何有的國家明明長期陷入發展不發達的狀況,卻又總是走不出經濟制度落後、效率低落的困境?
諾斯考察西方近代經濟史以後,發現一個國家在經濟發展的歷程中,制度變遷存在著「路徑依賴」現象。他認為路徑依賴法則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一旦人們選擇進入某一路徑,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而無論這種路徑是好是壞,慣性力量將促使人們朝著既定方向前進,並在過程中不斷自我強化這樣的路徑選擇,這意味著要改變前進方向並不容易,因為人們會企圖以各種方式證明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
更進一步來說,路徑依賴指的是一種制度一旦形成,不管它是否有效,都會在一定時期內持續存在,並且影響之後的制度選擇,這就好像進入一種特定的路徑後,制度變遷只能按照這種路徑走下去,而往往好的路徑會產生正向回饋作用,使得情況朝向良性發展,與此相反的,不好的路徑便產生負反饋作用,導致情況發展可能被鎖定在某種低層次的狀態。
路徑依賴法則帶給人們的啟示是,當你做了某種選擇後,慣性力量會使你自我強化選擇的正確性,從而讓人較難做出改變,因為一旦做出改變,有些人會感覺這像是承認自己先前做出了錯誤的選擇,又或者是做出改變的誘因不夠、風險太高,不如按照既有路徑行事就好,無形中,人們過去做出的選擇,經常會決定了現在及未來可能的選擇。
舉例來說,今日歐美多數鐵路車軌的寬度標準,其實早在兩千年前便已經決定了。美國鐵路的鐵軌標準間距是4.85英尺,之所以設定這個寬度標準的原因是,美國鐵路早期是由英國工程師所修建,而這批英國工程師原先專長是建構電車,於是設計時便採用了英國電車的車軌規格。至於英國電車的車軌間距為何制訂在4.85英尺?因為最初建構電車的人是以製作馬車起家,所以沿用了馬車的輪寬標準,而這個標準又是誰制訂的?答案是兩匹古羅馬戰馬所定的!
在歐洲包括英國的長途老路,都是由羅馬人為軍隊所鋪設,4.85英尺正是戰車的寬度,也就是兩匹戰馬並行時的寬度,如果用不同的輪寬在這些路上行車,輪子的壽命普遍都不長。附帶一提的是,美國航空飛機燃料箱附帶了兩個火箭推進器,它們的寬度也是4.85英尺,因為這些推進器造好之後要用火車運送,所以助推器的寬度也以鐵軌寬度作為標準了。
透過上述的例子,我們不難發現路徑依賴定律產生的影響力,而對個人來說,當我們做出某一個人生選擇後,生活軌道可能也就只有4.85英尺寬,就算事後我們並不滿意這個寬度,往往也很難從慣性中抽身而出了。
人生中的每次選擇,通常會影響到下一個選擇,每個選擇又都影響著人生的往後發展,但是沒有人能確保自己永遠做出正確選擇,有時由於時空條件的轉換,也會使人面臨必須另做選擇的局面,而路徑依賴定律提醒我們,事情的理想狀態是一開始就做出明智選擇,正所謂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發現走錯路徑、不滿意當下狀態,最有效的解決方式是:打破路徑依賴,走出新局!
《走跳職場的31條自救心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