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23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04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734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不二法門
常有人問我,佛光山有一座「不二門」,為什麼叫「不二」?其實,「不二」是取自《維摩詰經》中「維摩一默一聲雷」的典故。
有一天,維摩居士示疾,佛陀要文殊菩薩率領諸大菩薩前去探病,於是雙方就在維摩丈室裡,展開了一場「不二法門」的討論會。
首先,在場的三十餘位菩薩,各就所見,提出發言。最後文殊菩薩說:「依我見,於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才是入不二法門。」說完以後,文殊菩薩就反問維摩詰居士:「菩薩如何進入不二法門?」
這時,維摩詰默然!眾人茫然,相視而對。只有文殊菩薩懂得此中奧祕,於是讚歎:「善哉!善哉!乃至無有語言文字,是真入不二法門。」
所謂「不二」,指的是佛法的出世法,佛法講「煩惱即菩提」,理上是不二的。例如,原本酸澀的水果,經過和風及太陽的吹拂照耀後,就能成熟,轉酸澀為甜美,可見酸即是甜,甜離不開酸;酸中有甜,甜中有酸,酸甜是不二的。
又如,人有生,也有死。太陽從東方升起,就像人之生;從西方落下,如人之死。生也未曾生,生了要死;死也未曾死,因為死了又會再生。可說,人生也是「生死不二」。
以出世法來看世間,是從理上來解悟;但是在還沒有覺悟之前,不可以理上廢事,還是需要用理來解事,才可以因事而明理,因理而顯事,才能夠「理事圓融」,那才是真正的「不二」。
唐朝江州刺史李渤,年輕得志,意氣風發。有一次,他問智常禪師道:「佛經上所說的『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未免太玄奇了,小小的芥子,怎麼可能容納那麼大的一座須彌山呢?這是騙人的吧?」
智常禪師聞言而笑,反問道:「人家說你『讀書破萬卷』,可有這回事?」
「當然!當然!我讀書豈止破萬卷?」李渤一派得意洋洋的樣子。
「那麼你讀過的萬卷書,如今何在?」
李渤抬手指著頭腦說:「都在這裡了!」
智常禪師道:「奇怪,我看你的頭顱只有一粒椰子那麼大,怎麼可能裝得下萬卷書?莫非你也是騙人的?」
李渤聽後,腦中轟然一聲,當下深有省悟。
「須彌藏芥子」是事,「芥子納須彌」是理,如果我們能夠明白理事無礙,那麼就能把宇宙的本體和現象融和在一起,把人我融和在一起了。
有一天,趙州禪師和弟子文遠禪師在論道,正巧一位信徒送來一塊餅。文遠馬上說:「請老師吃吧!」
「這不公平,這樣吧,我們來比賽,贏的人可以吃這塊餅。」趙州禪師說。
「怎麼比賽法呢?」文遠問。
「誰把自己說的最骯髒、最無用,那一個人就贏了。」趙州首先說:「我是一頭驢子。」
文遠說:「我是驢子的屁股。」
趙州禪師馬上接著說:「我是屁股裡解出來的大便。」
文遠一聽,這下我還比什麼呢?想了想就說:「我是大便裡的蛆。」
趙州聽了,知道自己輸了,就問:「你這隻蛆在大便裡面做什麼呢?」
文遠禪師說:「我在裡面乘涼。」
人常常有分別心,但在禪者的心中,卻是淨穢不二,毫無分別。在一位真正開悟的禪師心中,他肯定自己的見道,不管他是與非、有與無、好與壞,在他心中都是一個,這才是真正懂得「法無二法」真義的人。一般人若能將「不二法門」的哲學應用在生活上,就能「人我一如」、「自他不二」了。
(星雲大師全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