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744|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干支起源、來由的說法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藝術之星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4-7-24 01:09:4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干支起源、來由的說法

一、 天干地支是早在西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華始祖黃帝建國時,命大撓氏探察天地之氣機,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為紀曆之符號。


二、 傳黃帝時代,因有蚩尤神擾亂,黃帝憂民之若,遂與蚩尤大戰於涿鹿之野,流血百里不能治之,黃帝於是齋戒沐浴、築壇祀天、方丘禮地。天乃降十幹(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帝乃將十幹圓布像天形,十二支方布像地形,始以幹為天,支為地,然後乃能治之。後有大撓氏將十天干、十二地支分配成六十甲子,並以黃來(帝)開國日定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此為天干地支之由來。

三、 源自於《山海經》,黃帝有倆老婆,一個常羲是月神,,生了十二個兒子,就是十二地支,一個是羲和是太陽之神,生了十個兒子,是十天干。

四、 鄭文光在所著《中國天文學源流》一書中認為,十天干起源於中國古代羲和“生十日”的神話傳說,是十進位法概念在紀時中的反映,應當產生於漁獵時代的原始社會;「十二地支」則由常羲「生月十有二」的神話傳說演變而來,產生於殷商之前,後逐漸演變為十二辰。所以,鄭文光推斷:「十二支宜乎是夏人的創作」。

五、 陳遵媯在《中國天文學史》中指出,「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可能已有干支產生了」。杜石然等則在編著的《中國科學技術史稿》一書中,主張夏代已有十天干紀日法,商代在夏代天干紀日的基礎上,進一步使用干支紀法,從而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合在一起形成六十迴圈的紀日法。


六、 古人用天干記時,十天干為什麼又非起名叫「幹」呢?其實,名字只是某種符號,如同人名一樣,本無特殊的含義,但古人叫「幹」,是受到當時居住環境的影響,「幹」的本義就是樹幹。古人在黃帝造屋之前,人們多是生活在窩棚、山洞之內,尤其是居住窩棚時代,象鳥窩一樣搭建在大樹叢中,那時候的人類像猴子一樣善於攀緣登高,睡在樹上又可以躲避毒蛇猛獸的侵襲。因此,每天太陽出來時又紅又圓又大,太陽光照在人們的身上,睡醒的人總是通過大樹的支幹看到遠方的太陽,看到太陽中的「黑烏鴉」(註:指太陽黑子)。因此,古人強命名為「幹」的十個象形文字符號,轉化為現代文字,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來記錄太陽黑子的活動規律,天乾的名字因此而來。

十二地支的由來同樣是古人長期勞動實踐的總結。是數百年人類勞動智慧的結晶。古人認為,天(天干)為陽為父為苗,地(地支)為陰為母為根,陽無陰不生,陰無陽不長,陰陽消長,天道循環,日月交替,寒來暑往,重複地演繹著一個個農業耕種的週期。古人這一撲素而真實的觀念的形成,為後人創建陰陽曆法記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特別是干支相配原理的形成,對命理學的產生和發展更有著無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可以這麼說,沒有古人干支陰陽觀點的形成,就不會有現在的算命術。

七、 十天干十二地支的起源已經無法考證了,只能說是自古有之。一開始應該是計數或者計時的工具,現在出土的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就有所記載。在漢朝時正式確了六十甲子記年,廷用到今,個人認為它比現在的西元紀年有內涵。 也是在漢朝,因為陰陽五行學說的發展。給十天干十二地支賦於了更加具像的概念,特別是劉子平所創的子平術。讓天干地支在命理學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天干地支開始搭配陰陽五行形成了生、克、制、化、刑、衝、破、害一套完整的命理迴圈,具體的形成了一系列完整的具像。如天干甲乙木的不同,地支丙丁火的區別,這應該也是一種獨特的辨證法的應用,體現了古人偉大的智慧。


八、 《史記》稱十天干為十母,十二地支為十二子,天干地支簡稱為「干支」。
據考證,可能先有天干、後有十二支,最後才有甲子。據考古發掘,早在西元前1562 至前 1066 年殷商時期,便已有了干支甲子。「十幹」首先被用於商王朝世系的稱號,如成湯名天乙,其子叫大 丁、中丙、中壬,孫子名大甲等。據《運氣學說》言:「大橈始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幹;作子醜以名月,謂之枝(支)。」說明「干支」是用於曆法的。又如《殷墟書契前編》「七.四四蔔」辭雲「乙卯蔔,昱丙雨」,「辛亥蔔,昱壬雨」等,均說明干支是用來記日的。

  對於「干支」的來歷,目前公認的說法是,「十天干、十二地支」是由大橈氏排定的。據《通鑒 •外記》雲:「帝命大橈氏探五行之情、占鬥綱所建,始作甲子……」宋代錢塘人氏東齋徐升編的《評注淵海子平》裡有一段「論天干地支所出」之文,其文為:「竊以奸詐生,妖怪出,黃帝時有蚩尤神作亂。當是之時,黃帝甚憂夏民之所苦,遂戰蚩尤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不能治之。黃帝於是齋戒築壇祀天,方丘禮地,天乃降十幹十二支,希乃將十幹圓布象天形,始以幹為天,支為地,合光仰職門放之,然後乃能治也,自後有大撓氏,為後人憂之曰:嗟籲,黃帝乃聖人;尚不能治此惡煞,萬一後人見災報苦,將奈何乎?遂將天十幹十二支,分配成六十甲子雲。」高郵茆泮林所編輯的《世本佚文》也謂:「黃帝令大撓作甲子。」

來源:道站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1-22 10:59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