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4-3-15
- 最後登錄
- 2024-12-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00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118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國泰證期研究部
光寶科(2301.TT)
Call Memo
20240731
1. 2Q24經營績效:營業收入332.85億元(QoQ +16%),營業費用41.06億元(QoQ +14%),業外收入8.02億元(QoQ -11%),稅後淨利31.15億元(QoQ +30%),EPS +1.36元(QoQ +30%) 。GPM 22.2%(QoQ +1.9 ppts),OPM 9.9%(QoQ +2.1 ppts),NPM 1.36%。
1) 三大BU營收皆較前季增長,然而因消費性市場修正、汰弱留強產品組合,營收YoY減少。
2) 營業費用率12.3%(QoQ -0.3 ppts),其中研發費用佔5.5%(QoQ +10%),聚焦雲端、光電、5G及新事業等投入。
2. 1H24經營績效:營業收入620.61億元(YoY -13%),營業費用77.23億元(YoY -10%),業外收入17億元(YoY -5%),稅後淨利55.03億元(YoY -16%),EPS +2.4元。GPM 21.3%,OPM 8.9%,NPM 2.40%。
3. 2Q24營收佔比:光電22%,雲端/物聯網36%,資訊/消費性電子 42%。
1) 雲端/物聯網:營業利益14.39億元(QoQ +116%),成長來自AI server、雲端運算電源(YoY >10%)。
2) 資訊/消費性電子:營業利益14億元(QoQ +25%),成長來自IT高階電源、智慧輸入裝置。
3) 光電:營業利益5.22億元(QoQ +72%),成長來自車用、不可見光感測。
4. 2Q24資產負債表:速動比例1.35,淨現金625.38億元,BVPS +38元。
5. 董事會通過派發2Q24每股現金股利2元。
6. 成長策略與佈局:精實聚焦已完成,集中資源投入研發進入新賽道,專注中長期營收成長和高進入門檻領域,如綠色資料中心、潔能運輸、高效能基礎設施等IOE領域。
7. 3Q24展望:
1) 三大BU預計較2Q成長,主要動能來自高價值核心事業(雲端運算電源、光電半導體、IT應用高階電源、智慧輸入裝置)出貨增加。
2) 雲端電源與液冷系統:2H24仍會有20%以上成長。新客戶拓展與新產品開發如期進行。v系列power shelf將來以33kW為主,預計2H24量產。L2A sidecar已獲客戶認證,預計2H24出貨。L2L預計8M24取得資格,2H24樣機出貨。Rack預計2H24小量出貨。2025有機會貢獻總營收10%。
3) 光電:2H24也可望20%以上成長。目前全力發展新賽道,如AI機器視覺、汽車照明和感測、工業和再生能源等高階應用。
4) 資訊/消費性電子:AI PC帶動高端電源、MiniLED背光鍵盤等高階產品出貨提升。遊戲機受惠1Q、2Q庫存下滑,3Q24已逐步拉貨。LEO、工業用電源2H24也有增速趨勢。
8. 2024展望:高價值事業提升、整體營收逐季成長,獲利結構與營運體質持續優化。
QA
1. 精實聚焦2Q24已結束,但全年也因此受影響,全年YoY要成長較辛苦。然而消費性市場等影響1H24已反映完,預期2H24有機會YoY轉正。
2. AI電源目前主力3kW,2H24會到5.5kW,整體AI Power(PSU、power shelf)去年佔雲端運算Power 7-8%,預計今年提升至12-15%。
3. 液冷產能2024-2025年初步規劃高雄廠生產,越南新基地可能2年後才啟用。
4. CDU為新產品,目前正和客戶討論中,產品優勢:1) MCU改為數位控制,溫控更精準,2) 提供系統整合solution,3) 全球製造。2年多前就觀察到機會,很早就投入,目前所有設計都掌握在光寶科手中,但有一部分仍和外部合作。外部供應商願意合作是因光寶科可提供更大的出海口。因在初期開發階段,市佔率不太具意義。
5. 投資COSEL最終目的是擁有一定控制權,現在持股19.99%,雙方已開始討論synergy,包括利用光寶科大規模優勢幫助COSEL擴展市場,光寶科也可透過其管道增加營收。
6. 希望雲端運算未來維持QoQ +20%幅度,全年YoY應也double digit成長。AI絕對營收較去年超過2倍。
7. L2A sidecar過NV認證,若終端客戶需要可直接交給ODM。目前僅3供應商,光寶科是唯一台商。L2L預計8M24取得認證也是NV的。
8. 若產品到system level不一定強求100%光寶科製造,只會掌握核心設計,MCU自己做但部分零件和外界配合。
9. 以整櫃來看PSU成本佔20%,機櫃佔最大65%。產品線是組合在一起成一個系統提供的。
10. 汰弱留強主要是市場無需求,主要是ODD。
11. 3Q24 QoQ成長動能:1) 光電半導體,2) 雲端運算電源、AIoT,3) 資訊/消費性電子如AI PC Low power電源、MiniLED,ASP較高,MiniLED用量增多從1個變4個。遊戲機方面,全球3大遊戲機都是客戶,3Q24開始釋出訂單。新生意則需時間,但可期待2025有較大助益。
12. 車用轉型:1) ADAS camera solution:目前已有2主要客戶,皆T1,2) EV charger:L2已逐步和北美、歐洲車廠合作,DC fast charger目前30kW以車隊為主,30kW、60kW皆已過UL認證,3Q24已看到一部分訂單。
13. 一旦產品出問題,後續仍要服務,不是ODM去服務。Support team會先以北美為主。公司思維是把產品做好,服務就相對不是那麼重要。
14. Dialight營收不大,主要業務有二:紅燈、路燈,但公司目前此業務全球市佔已近40%,因此將目標瞄準智慧城市、減少碳排,收購Dialight目的不是因為營收,而是買團隊、能力,等智慧城市商機出來後就可站在風口上。
15. AI電源、液冷因客製化無法和台達電標準品做比較。
16. 2024稅率較去年提升,約23-24%,主因有海外營運據點,受全球最低稅負制影響。
17. 光寶科不是做整個系統,是系統中的液冷。
18. AI不是一家獨大是必然趨勢,相信未來不會只有CSP,一些Enterprise客戶也會想辦法讓AI接近edge端。
19. 未來3-5年策略:1) 併購:著重雲端、光電,2) 生意:著重IOE,系統整合會自己做,其他硬體可能找供應商,甚至併購,3) 希望未來三大BU維持10%以上成長。
20. 評估未來新賽道2因素:1) GPM不會<20%,2) CAGR可持續。
21. 未來較不會再精實聚焦,重要的是2H24新事業落地,為是否回到年成長的重要指標。
(*僅供本公司內部同仁參考使用,非經本公司事先書面同意,不得轉發或轉載第三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