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13|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最新療法] 只能走5公尺變500公尺! 4類病人「機器人穿上身」復健更佳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4-8-11 17:59:0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只能走5公尺變500公尺! 4類病人「機器人穿上身」復健更佳

匯流新聞網/陳 鈞凱
2024.08.11 06:00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機器人協助復健,從只能走5公尺變成超過500公尺!70多歲的林伯伯因為頸椎脊髓損傷,在歷經長達一年的傳統復健療程之後,好不容易才能夠在助行器的幫助下站立並步行約5公尺,卻由於肌力不足,膝關節經常疼痛,影響復健進展,在復健師評估與建議下,決定嘗試使用最新的下肢外骨骼機器人配合復健課程,才有了顯著進步。

林伯伯興奮的說,首次使用下肢外骨骼機器人進行訓練時,就能使用前臂式助行器行走超過60公尺,並且當天一口氣走了4趟,直呼「好久沒有走那麼遠了!」,更讓他重新燃起希望,甚至萌生了出國旅遊的念頭。

亞東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團隊總治療師周世逢說,下肢外骨骼機器人是一種新興的復健方法,通過支撐無力的下肢來訓練動作,最常見的應用是步態訓練;且下肢外骨骼機器人能感應病患在主動動作過程中髖關節和膝關節的角度變化,並即時調整機器的支撐力度,幫助病患更輕鬆地完成每個動作。

周世逢比喻,這就像開車時如果不動方向盤,車輛不會轉彎;但當我們操控方向盤時,動力方向盤的協助會讓轉動變得更輕鬆。


周世逢指出,下肢外骨骼機器人的適用對象包括腦中風、腦傷、脊髓損傷及長期臥床等病患,即下肢有一定動作但肌力不足的對象,臨床發現,無論病患的發病時間長短,只要經過專業評估適當使用訓練,均能獲得顯著改善,包括軀幹穩定度、下肢肌力、心肺耐力以及步態矯正等方面,從而大幅提升病患的日常生活品質。

以林伯伯為例,經過6個月的密集訓練,現在能在使用下肢外骨骼機器人時輕鬆行走超過500公尺,且不再需要拐杖;即使脫下機器人,使用單拐也能步行超過200公尺。

照片來源:亞東醫院提供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5-21 07:09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