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53|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資訊] 胃鏡發現息肉該擔心嗎?醫揭9成無害,「3種」情況要小心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民俗耆老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4-10-15 19:33:3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胃鏡發現息肉該擔心嗎?醫揭9成無害,「3種」情況要小心

Heho健康網/邱玉珍
2024.10.14 22:34
   
內視鏡檢查發現胃部有息肉,會不會變成癌症?需要切除嗎?肝膽腸胃科醫師表示,絕大多數的胃息肉是良性,不用切除,只有在極少數情況下,需要擔心癌變風險,或是已經造成出血、胃阻塞等問題,才需要切除息肉。

胃息肉在台灣的發生比例不高,約小於10%,且大部分都是良性息肉為主。聯安診所內視鏡室主任徐兆甸表示,息肉是指器官黏膜因粘膜細胞增生而產生的突起組織,除了常見的大腸息肉,膽、胃也會出現息肉。

9成胃息肉是良性,「這種」息肉易致癌
徐兆甸表示,當醫師告知受檢民眾胃裡面有息肉,通常都是指良性的息肉。臨床上胃息肉分為3種類型,分別是胃底腺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其中胃底腺性息肉最常見,約佔9成,屬於良性息肉。這種息肉若小於1公分且非生長在特定位置,不會對身體造成任何影響,因此不必太過擔心。

少部分息肉屬於增生性息肉與腺瘤性息肉。徐兆甸強調,增生性息肉成因是吃到刺激性的飲食導致胃發炎,或因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所致,好發於慢性胃炎的病人。增生性息肉通常小於1公分,也屬於良性的息肉,比例約佔5~10%。若是因為幽門桿菌引起,通常根除幽門桿菌後,息肉也會隨之縮小。

至於腺瘤性息肉就是俗稱的「胃腺瘤」,雖然所佔比例極低,但被視為胃癌前病變,根據統計,約有30%的腺瘤性息肉內部已含有惡性胃癌細胞。徐兆甸表示,腺瘤性息肉發生的原因大都為幽門桿菌感染、萎縮性胃炎或家族性腺瘤息肉病。

胃息肉=胃癌?哪種胃息肉該切除?
如果胃息肉是增生性與腺瘤性息肉,首要之務便是檢查胃內是否有幽門桿菌感染。徐兆甸說明,幽門桿菌僅存在在胃部中,多為口經口傳染,是胃癌的重要危險因子。因為發炎、幽門桿菌感染導致的增生性息肉,若後續沒有治療,可能演變為腺瘤性息肉(胃腺瘤),久而久之就有可能導致胃癌。

胃息肉該不該切除呢?良性的胃底腺性息肉在內視鏡中呈現偏白色均質規則狀粘膜,一般1公分以下,屬於良性的息肉,觀察即可,但是若是超過1公分,還是建議切除。增生性息肉通常是良性,一般小於1公分,觀察即可,但是若大於1公分還是建議切除。看到腺瘤性息肉不管大小一律切除,因為越大越會癌變,尤其是腺瘤性息肉若超過2公分則惡性機率上升。

若在內視鏡中呈現紅色、粘膜不規則息肉,無法目測鑑別是良性增生性息肉或是惡性腺瘤性息肉,原則上都建議在做胃鏡時一併切除,之後再以病理報告確認是何種類型息肉。

另外,息肉若產生合併症,如表面潰瘍出血或生長位置在胃竇部導致幽門阻塞,也建議切除。

根除幽門桿菌+定期檢查 息肉乖乖不做怪
大腸息肉的生成與飲食有關,但胃息肉的發生原因其大多是基因、體質、發炎和幽門桿菌所致。另外,經常服用胃藥也可能會導致胃底腺性息肉生成。若體質容易生成息肉,切除息肉後仍有再度發生的可能性。

因此可發現,9九成胃息肉都是良性的胃底腺性息肉,建議每年定期觀察追蹤即可。徐兆甸建議民眾,30歲起就安排一次完整腸胃道篩檢,包含糞便潛血檢驗、腫瘤標記(CEA)、大腸鏡檢查、胃鏡檢查,並養成每1-2年定期篩檢的習慣。若及早發現腺瘤性息肉並切除,後續也建議檢測幽門桿菌,並進行完整的殺菌治療,之後記得要再複檢碳13幽門桿菌吹氣測試,以確保根除幽門桿菌。


文/邱玉珍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11-18 18:35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