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罹疥瘡增帕金森氏症風險 新研究揭示潛在連結
國內最新研究發現,罹患疥瘡的病人可能面臨較高的帕金森氏症風險,相關研究發表於第25屆世界皮膚大會( World Congress of Dermatology)並刊登於著名國際藥理學術期刊(Pharmaceuticals),這一發現為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成因提供了新的視角。
曾染疥瘡 日後罹帕金森氏症概率顯著上升
此項研究為光妍皮膚科診所院長、中國醫藥大學兼任助理教授蔡高頌醫師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部呂明桂主任合作,透過台灣健保資料庫分析,發現那些曾經感染疥瘡的患者,在日後罹患帕金森氏症的概率顯著上升,尤其是在老年人罹患疥蟲感染的兩年內罹病率上升更為顯著。
研究團隊負責人蔡高頌指出,疥瘡是一種由疥蟲引起的皮膚感染,常伴隨會影響睡眠的劇烈搔癢以及皮膚炎。儘管疥瘡是一種傳染性皮膚疾病主要影響的是皮膚健康及造成公共衛生防治的議題,但這項新研究顯示,它可能還會對神經系統產生長期影響。「我們的研究結果引發了皮膚炎與神經退行性疾病之間潛在關聯的深入思考,未來仍需要更多研究來確定具體的機制。」
醫師指出,疥瘡是一種由疥蟲引起的皮膚感染,常伴隨會影響睡眠的劇烈搔癢以及皮膚炎。新研究顯示,它可能還會對神經系統產生長期影響。
患者積極治療 罹帕金森氏症風險降低
蔡高頌表示,該研究分析了超過3萬7千多名疥瘡患者,並將其與同樣數量的未感染者進行了18年的追蹤比較。結果顯示,疥瘡患者罹患帕金森氏症的風險增加了1.49倍,有趣的是,假如這群疥瘡患者經過積極有效的藥物治後,這群患者罹患帕金森氏症的風險就會降低40%。這一發現不僅引起了醫學界的廣泛關注,也讓公共健康專家警覺,可能需要重新評估疥瘡的健康影響。
藥物供貨不穩 醫:治療有困境
蔡高頌說,目前,醫界呼籲對疥瘡應進行更有效的篩查和治療,以降低潛在的長期風險,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正不斷加強皮膚科專科醫師會員對疥瘡的診斷,透過皮膚鏡的檢查來改善過去顯微鏡檢查的不便,然而,相關檢查費用卻遲遲無法納入健保給付。加上,過去有效外用藥γ-六氯苯(γ-Benzene Hexachloride)已經逐漸停用,而新的有效的芐氯菊酯(Permethrin)成分的外用藥目前供貨的不穩定及口服伊維菌素 (Ivermectin)臨床使用的限制較多,一再的顯示這個皮膚感染性疾病所遭受的忽略及治療困境。
來源:自由健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