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12-16
- 最後登錄
- 2025-1-19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59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2951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熱誠勤修四念住,對治無明過患
初學禪修的朋友,在打坐期間很多時會出現一些狀況,如心神不定、心不在焉、心煩意亂、胡思亂
想、思前想後等。這都是正常的,未經訓練的妄心是難以安定如野馬及猴子,可用「心猿意馬」或「猴心」(Monkey Mind)來形容。也有經論以不羈的大象來作比喻,若讓其胡亂奔走必定造成破壞及禍害。所以要馴服狂野的猿猴及大象就要將牠們穩固拴於一處。正念的訓練就是要將散亂的心持續安住在固定的對象(所緣)上。 應該如何將注意力(Attention)安放在合適的所緣,佛陀於入滅 前向弟子教誡:「佛涅槃後,依何住者?阿難!依四念處嚴心而住。」(《大般涅槃經後分•遺教品》)
四念住(處)以「身、受、 心、法」為所緣,觀察範圍由窄至廣,層次由粗顯至深細,是一套有系統及針對性的修行方法。以如實觀察、覺知身(色)心 (受、想、行、識)隨緣生滅,證悟「無常、無我、苦」(三法印)等實相為過程,並以解脫束縛及捨離煩惱為目標。《大念住經》是「四念住」(Satipatthana 巴利文)內觀法門所依據的經典,在南傳佛教受到高度重視。佛陀在該經的開始已扼要道出四念住的重要性:「此是唯一之道,能使眾生清淨,超越愁悲,滅除苦憂,成就正道,體證涅槃」。
一般人對生命的看法普遍存在「四種顛倒」,即「淨、 樂、常、我」。可是,現實並非如此,經常與期望出現落差,因而衍生憂、悲、苦、惱等各種煩惱。針對這些弊病,佛陀教導從四個處所入手,持續不斷用功觀察,發展正知、正念以去除這四種顛倒。透過以「身念處」觀身不淨(色蘊),以「受念處」觀受是苦(受蘊)、以「心念處」 觀心無常(識蘊)、以「法念處」觀法無我(想蘊及行蘊), 體證五蘊皆空,從而將這領悟延伸至一切世間事物如夢幻泡影,破除執著及厭惡的傾向。
如性空法師在《念處之道— 大念處經講記》中指出:「四念處修行的目標,即是領導我們達到無我的境界。」以「我」 為中心如「我好想得到」(貪), 「我好唔鍾意」(瞋),「我唔會睇錯」(癡),在妄見曲解下,難辨真偽虛實,便會衍生很多煩惱。透過四念處的修習,正確了解實相為「無我」,認知一切事 物並非不存在,只是因緣和合而成,即含條件性(有為有漏), 緣生緣滅(無自性)及無常(空性)。從四念處的修行過程,也可證悟佛法如四聖諦、八正道, 斷除貪瞋癡,成就究竟解脫。
只要熱誠勤修四念住,持續將注意力安放在當下的身心觀察,如實經驗及了解五蘊的構成、運作及相互連繫,便會發現新的洞見,增長悲智善念,對治無明過患,遠離顛倒夢想,轉迷為悟,常住清淨。
來源:佛門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