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1-18
- 最後登錄
- 2025-2-2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6548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4777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回到自然捲-耿傑生個展】
展期日期:2024-12-26 ~ 2025-01-25
地點:伊日藝術計劃 (台北市內湖區新明路86巷1號)
參展藝術家:耿傑生
一塊木板和一株植物的差別是什麼?藝術家耿傑生將它們放上時間軸重新看待,視其為同一種物質,但分屬無生命和有生命的兩端,是否可讓線性的時間軸產生擾動,使物質回歸自然性狀態?
從木板到植物的過程,雕刻成一株植物似乎只能滿足形象的輪廓,如果說材料本身就是它原來的身體,透過將木板鉋木頭成薄片,逆向地將它一層層生長出的身體分割,對藝術家來說,這像是對生命時間序的拆解,形成片的時間序獲得了挪動的空間,木板也得以復甦成柔軟且可重塑的狀態,但面對這成堆而陌生的植物殘軀,又該如何去還原、接近它呢?
為了植物重生所需的養分,耿傑生開始思考與植物共享的環境——陽光、空氣、水和大地是如何在人類的身體上作用。在這樣相互了解的過程下,像是重新接上了地氣,無法說真的理解了自然的真理,但卻感受到了共存的某種聯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