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67|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如何建設現代佛教 [複製連結]

天使長(十級)

懇辭勳章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發帖狂人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前天 00:1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如何建設現代佛教

「現代化」這個名詞,代表著進步、適應、成功、光明、自由、民主的意思。有人看到佛光山的各項建築與設備,常說我們「太現代化了」。我個人是具有融和的性格,我希望把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融和起來,現代佛教應把南傳、北傳的佛教融合起來,把禪、淨融合起來;把出家、在家融合起來,更應把全世界的佛教也融合起來。全世界不管在政治、社會、經濟、軍事各方面,不管如何傳統,但大家都能有一個共同的認識,只有在「現代化」之下,人類才能生存、幸福。戈巴契夫不斷改變政策,讓國家努力朝向自由民主發展,他才能得到諾貝爾獎。東、西德彼此協同,我們也為德國的「和平、進步」感到歡喜,這也很具有「現代」意義的。其他如南北韓的來往,台灣、大陸海峽兩岸的來往,大家都覺得如此交流,比較適合現代化的要求。

過去,大家都在傳說中賞月,現在,美國把人送到月球上面去,直窺月的真相,這是「現代化」的成就。台灣從十大建設、六大經濟建設、十四項建設至目前的六年國建,主要是讓台灣現代化。就是改革開放中的中國大陸,也提倡四個現代化。甚至我們的生活裡面,物質的豐富,社會的進步及經濟成就,皆歸功於「現代化」的發展。看起來,「現代化」是舉世所要作的,所要推行的,那佛教如何現代化呢?

一、要有人間進取的精神

在這世界上,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能只是靠別人給我們財富,給我們救濟,都要靠自己去努力才能生存,所以人要有進取的精神。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是最具有人間進取精神的聖者。他出生在人間,成道在人間,成道後從托缽乞食,遊行於摩竭陀國、憍薩彌羅國之間傳教,說法度眾生,無一不是他進取精神的表徵。

歷代的佛弟子們亦是如此,富樓那不怕生命危險到蠻荒的輸盧那國傳教;迦旃延為護正法,常與外道論議;阿那律因精進而失明,也因精進獲得天眼通;阿難曾到牢獄營救被囚的頻婆娑羅王;目犍連到地獄救母。由這些例子,我們可以知道佛教重視濟苦的發心及進取的精神。東晉的法顯、唐代的玄奘大師等,渡沙河、越蔥嶺,為了求法,至印度取經,雖備受艱厄困頓,終以誓死不歸的決心,取經東還。一千五百年前,慧深法師為了弘傳佛法而無視艱險,遠渡重洋,不但創下發現美洲的記錄,更成為美洲佛教的濫觴。

唐朝鑑真大師,深感佛法應興隆有緣之國,以捨我其誰的決心,到日本弘傳戒律,經六次東渡,十一年的顛沛流離,最後雖雙目失明,仍以六十六歲的高齡,遠渡至日本興建戒壇。智實大師因不滿太宗下詔道士位列僧前,表奏極力諫止,遭罪受杖,義無反顧。由於歷代高僧大德的積極進取、護教,佛教方能迭經天災法難而屹立不搖,流傳至今。六祖大師曾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猶如覓兔角。」佛法要落實人間,才有存在的價值,若要佛教興隆,利樂有情,唯有積極進取方能成其效。

我在美國,有一位教授對我說:「佛教只有忍讓、後退的觀念。」他說美國的文化裡面,都是要人向前推進。我自覺很遺憾,一般人提到中國的佛教,給他們的觀念就是保守、落伍、消極、悲觀、厭世。可能中國的佛教徒誤會菩薩修行的六度中,有一個「忍」字,因而以為什麼事都不要計較,要忍讓,要後退。我們應重新為「忍」下定義。忍,它不只是忍讓、後退的消極,它具有積極向前的精神。例如:降魔時需要忍,犧牲奉獻時需要忍。從忍中智慧才能增長,從忍中功德才能增加,從忍中我執才能去除。所以,我們提倡佛教要有進取精神,要有堅忍的力量,而去推行大慈、大行、大智、大願的精神,佛教才能發展、弘傳開來。

比方說,佛教重視修行,如果要修行,就必須與我們的自私、煩惱作戰,沒有進取的作戰勇氣,煩惱魔軍又如何能消滅?要弘法,如果不能以進取之心,不斷汲取新知,又如何能應世所需,為人所接受?佛教要興隆,如果沒有積極進取的護教之心,又如何能排除邪見?如何能生起「聞謗佛音聲,如三百矛刺心」的宗教熱忱?所以我們要呼籲:今後佛教徒,要有進取佛道、菩薩道的精神,對於佛法事業、度眾、修行,都應具有進取的精神,甚至現代的知識、現代的方法、現代的思想,都應該進取而加以應用。

二、要有樂觀喜悅的說理

我們都知道佛教傳統講經的方法,一開始就把經中對世間實相的分析,照本宣科的說出來:「苦呀!空呀!無常呀!」不錯,這是佛教的基本思想,是佛陀所說的三法印,但在當今說法布教時,要應用善巧方便。佛教為什麼說苦?是為了追求幸福快樂的,苦是人間的現實,但非我們的目的,佛教的目的是要脫苦,尋求快樂。說到空,天也空,地也空,四大皆空……讓大家很害怕,覺得什麼都沒有了。其實「空」是建設「有」的,只是一般人不了解。空有空的內容,在空的裡面才能擁有宇宙的一切,不空的話,就什麼都沒有了。真「空」生妙「有」,我們先有「妙有」,才能入「空」,先建設現實「有」的世界,從「有」的真實中,方能體驗「空」的智慧。

有些佛教人士說法,常否定人間現實的需要。比方說,弘法的時候談到金錢,就說「黃金是毒蛇」,好可怕哦!談到夫妻,都是「不是冤家不聚頭」;講到兒女,是一群討債鬼;論及世間,凡事都是無常的……那麼一般人聽到了這些,到底他擁有了什麼?圍繞在他四周都是毒蛇、是冤家、是討債鬼,隨時會幻滅的一切,好可怕的人生!

佛教並非全盤否定金錢,對於取之有道的金錢,稱為淨財。淨財可以推動各種事業發展,使社會安和樂利。妻子兒女、親戚眷屬,只要彼此尊重、互敬、互諒,可以成為道友法侶,建設和樂的佛化家庭。因為世間是無常,一切都不停地在變化,在變化中,壞的才能變成好的,惡的才能變成善的,凡夫也才能成為聖人。我今天在這裡特別呼籲,不要把出世的思想完全加諸於每一位佛教徒身上,讓他們有消極、厭世的想法。我們應該宣揚樂觀、喜悅的佛教,來增進他們的幸福,增進他們的道德、慈悲,使他們的生活更美滿,這才是真正佛陀示教的真諦。

通常在寺廟裡面,都會供奉一尊笑口常開的彌勒菩薩,他又稱為歡喜佛,只要你一進門,他就把歡喜帶給你。佛經中記載:佛陀說法時,大眾同聲「願樂欲聞」,到最後是「歡喜踴躍,信受奉行」,這也是在提倡要有法樂、禪悅。佛教中菩薩的修行,俱證人我二空,成就自利利他之行,心生喜悅,就稱為「歡喜地菩薩」。另外,還有所謂金剛喜菩薩、禪悅藏菩薩。可見佛教是提倡喜樂的宗教,從自身輕安的法喜,到自他二利的禪悅法喜。

有人常說:佛光山地上要鋪地氈,屋子內要裝冷氣,外表的建築金碧輝煌,佛教怎麼可以如此做呢?其實,只要提到西方極樂淨土、東方琉璃世界,都是城闕樓閣、軒窗羅網,黃金鋪地,七寶所成,大家無不歡喜嚮往。佛教徒天天念佛,念了幾十年,就是想要到極樂世界去。阿彌陀佛建設的極樂世界,為什麼要到死後才享受?而在世的時候,為什麼你不要這些東西呢?佛光山的莊嚴,是希望來山者能由此體會淨土的喜樂,對三寶生起信心。

所以,在佛光山法制中,我定了一條規矩,信徒信仰功德要增長,慢慢成為功德主,到了七品或八品的層次時,假如有需要的話,不必要他的子女來奉養,佛光山願意奉養他。因為他對三寶、佛法貢獻那麼多,我不能對他說:「你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會來接引你。」我不能讓阿彌陀佛替我償還他的功德,我要以當世的莊嚴淨土來償還大家。

我認為現代的佛教,不但是進取的,給人幸福、快樂的,也讓人歡喜、有希望的。所以,佛光人的性格,就是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今後,唯有現代佛教建設喜樂的觀念,建設幸福快樂的佛教,佛教的信徒才能增加,佛教才能綿延流傳。

三、要有資生利眾的事業

佛教從印度傳到中國、韓國、日本等地,能在當地社會普遍被接受,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佛教能注重資生的貢獻,利眾的事業,幫忙解決民生問題。佛陀時代,信徒紛紛供養精舍給佛陀,作為弘法利生之用。例如鹿子母夫人向佛陀行八種布施,布施食物、醫藥、衣服、用具等等,讓比丘們能安心辦道。後來又建鹿母講堂,作為僧團教化之所。在佛教經典中描述極樂淨土或東方琉璃淨土,都是生活自在,衣食無慮,民生富庶,物質隨心所欲,人民在安樂的環境中修學辦道。由此可證明,佛教是非常重視資生用具與社會事業的完備。

中國南北朝時,佛教設有「僧祇戶」、「僧祇粟」,在荒年賑放穀物救濟災民,寺院內還附設「寺庫」、「長生庫」等金融機構,資貸財物,供人民周轉之需。印度佛教托缽習俗傳到中國後,由於文化、民俗的思想不同,經由百丈懷海禪師立下「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農禪制度,不但使寺院本身得以自給自足,無形中也增加社會生產,利國利民。其他如唐代的悲田養病坊、北魏免囚保護的佛圖戶、東魏洛陽楊膺寺等的造橋鋪路等,都是利益眾生的事業。

三十年前,台北某一道場率先使用抽水馬桶,在佛教的雜誌上引起了軒然大波。啊!不得了!寺廟居然使用抽水馬桶;後來,我們用太子龍布料做衣服,啊!不得了!佛教竟然穿那麼好的衣料;用電鍋煮飯,啊!不得了囉!居然使用電鍋煮飯。假使我們都存有這種思想,太子龍的吳修齊居士的子孫都不必做佛教徒了,因為佛教徒都不買他的衣料。大同公司的林挺生居士也不必做佛教徒,因為佛教徒都不買電鍋。佛教徒硬要逼迫自己到那種窮、無、落伍的社會去,佛教要普及社會當然就很困難了。因此,今天要提倡現代的佛教,我認為必須要有資生利眾的事業。

歷年來,佛教曾經舉辦不少義學,禮請名師大德教育失學的人,為國家作育英才,也提供了各種醫療救濟、教育、文化事業,造福社會。今後,只要能對國家民生、對社會大眾經濟利益、幸福快樂生活有所增加的事業,比方說農場、工廠、公司、銀行等,佛教徒都應該去做,這叫做普濟群生。現代佛教所需要的,必定要合乎現代大眾所需要的;現代大眾所不需要的,應該是現代佛教所不取的。

四、要有悲智願行的性格

有人說:「中國明清以來的佛教非常衰微。」為什麼佛教會衰微呢?由於佛教徒沒有慈悲,沒有智慧,沒有願力,沒有功行。佛教在中國大陸有四大名山,代表著四大菩薩的道場。浙江普陀山的觀音菩薩,代表慈悲;山西五台山的文殊菩薩,代表智慧;安徽九華山地藏王菩薩,代表願力;四川峨嵋山普賢菩薩,代表功行、修行。中國佛教徒喜歡朝山,朝拜四大菩薩,主要也是嚮往、學習悲智願行的精神。但是每次朝山以後,悲智願行仍然留在山上,沒有把它帶入自己的心裡來,以至於每個佛教徒的生活裡沒有悲智願行,沒有佛教。佛教會衰微,就是佛教徒沒有「佛」的「教」,沒有佛陀對眾生的慈悲,缺乏佛陀深入真理的智慧,沒有佛陀濟苦的願力,缺乏佛陀去苦得樂的行為。

我們東方有一句諺語:「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觀世音菩薩為什麼能深入每一個家庭?因為觀音慈悲、莊嚴,聞聲救苦救難,是每個人心目中的保母。阿彌陀佛又為何能為人所稱歎?因為如來的四十八大願,願願皆是為了濟度眾生往生極樂。地藏菩薩「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大願心,累劫以來常是世人黑暗中的明燈。而文殊菩薩的智慧,更是世人去除煩惱,體悟實相的慧劍;普賢菩薩的實踐,也是進入菩提大道,建設幸福淨土,不可缺少的原動力。這四種性格,其實是互相含攝,缺一不可的,有悲心而無願力,悲心不易長久;有願力而無智慧,則成愚行;有智慧而無實踐,也只是空談。

現在的佛教界,不管出世或入世,各有兩種現象:講入世的人,有的太過於入世,整天在名利上討生活,在人情上攀緣,這種人太過世俗化,離佛道已遠;另一種人雖有慈心悲願,卻沒有智慧遠見去思考佛教深層的前途問題,因此只是胡搞活動,不能真正把握佛教的何去何從。講出世的人,有的太過於出世,只知趕快參禪悟道,念佛往生,把眾生丟在一邊,這種人是藉修行而自修,與佛教的人間性格背道而馳。另一種人口口聲聲清淨無為、無欲無貪,其實心懷嫉妒、自我標榜,這種人只是藉修行之名而懶惰,實是佛教中的焦芽敗種。

現代的佛教徒,在復興佛教、普濟群生的前提下,我們應以觀音的慈悲,給眾生方便,為眾生服務;以文殊的智慧,引導眾生走出迷途,獲得光明;以地藏的願力,使佛法進入每個家庭裡,傳遍世界每個角落;以普賢的功行,契理契機,隨順眾生,行難行能行之事。而四大菩薩中,大都是以在家菩薩的形相示現,只有地藏菩薩是出家的僧相。看起來,現代佛教今後還要靠在家信徒,以大乘佛教的菩薩精神建設現代佛教會比較容易些。

如何建設現代佛教?我們認為應學習佛行,學菩薩行,以人間進取的精神,來建設佛教;以樂觀喜悅的說理,觀機逗教,使眾生同霑法益,悟佛知見;以資生利眾的事業,恆順眾生的需求;以悲智願行的性格,落實人間,使人間社會臻於至善至美的境界。

(星雲大師全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系統通知:簽名被屏蔽。請速依下列順序辦理更新,1.退出系統;2.重新登入;3.更新資料。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1-23 02:11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