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1-18
- 最後登錄
- 2025-2-2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6574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4901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彩繪 保存者:潘岳雄
類別:傳統工藝 級別:傳統工藝 種類:彩繪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早期府城民間畫師,多來自潮汕地區的「唐山師父」。這些畫師接受此地寺廟之聘,來臺工作,但在工作完畢後,大都返回中國,未聞有留下定居者。同時,可能因保障師父的工作機會等考量,這些渡海來臺的畫師,未見在此地正式收徒授藝。因此,儘管自明末漢人開臺以來,廟宇興建始終不斷,屬於本地的民間畫師,就府城一地而言,卻遲未出現。
最早活躍於臺南府城的畫師有來自福建同安的莊敬夫,活動時間約在清乾隆年間。莊氏號「桂園」,其傳世之作,多為松鹿圖,筆法粗勁狂野,頗具勁道。史載莊氏曾應臺南寺廟之請,製作壁畫,惟作品均已佚失。
就本地出生之畫師言,約莫1821年至1849年(道光年間)才有林覺,嘉義人,一謂臺灣縣人,以畫工之名,遊走於臺南、新竹之間,留下不少壁畫作品;1875年至1907年(光緒年間),又有臺南人謝彬(一作謝斌),承襲林覺人物畫系統,擅作廟宇中之八仙等人物。此外,又有黄雲峰者,字云奇,亦臺南府治人,活動於清道光、咸豐年間,以工筆宗教人物及山水知名。
而1891年(清光緒十七年)及1900年(明治三十三年)出生的潘春源、陳玉峰二人,或可謂為府城本土第一代民間傳統畫師。其成藝過程,尤其廟畫方面的門神,均不是來自大陸正統畫師的正式授徒,完全是憑著個人天賦,加上不斷的自我進修,以迄於成。亦有傳聞約1920年(大正九年),擅長水墨的中國畫家呂璧松客居臺南,潘、陳二氏先後請益問學。潘春源在水墨之餘,亦從事「膠彩」寫生的創作,為日本傳來的一種中國古代丹青畫法,陳玉峰則對水墨的堅持,影響門神呈現「繪畫性」,有別於潘春源較富「裝飾性」的風格。
二人的個人風格,大體決定府城畫師風格的二大系統,二人亦有傳人培養,由1920、30年代潘春源一脈衍伸以潘麗水為主,亦傳曾竹根、丁網等人,陳玉峰以蔡草如為主。戰後又有潘春源第三代傳人潘岳雄、薛明勳、王妙舜及蔡龍進等人,陳玉峰一脈亦傳陳壽彝等人。 資料來源:《府城民間傳統畫師 專輯》
登錄理由:
潘岳雄
1、祖孫3代皆從事彩繪工作,屬家族傳承,祖父潘春源、父親潘麗水皆為臺灣彩繪名家;潘岳雄得父祖真傳,彩繪作品亦具極高藝術評價。潘岳雄為薪傳獎藝師,彩繪歷程見證臺灣彩繪歷史的發展。
2、潘岳雄彩繪作品以門神、樑枋彩繪與壁堵彩繪為多,作品人物唯妙唯肖、神態自若、氣勢非凡,精緻優秀、可看性高。潘岳雄迄今仍持續彩繪工作,並應聘多地講學、傳習,傳授門徒亦多自創門戶,在南臺灣開枝散葉,對傳統彩繪工作具使命感。
3、潘岳雄彩繪作品頗有父祖身影,「府城潘家」技法一脈相傳,能詮釋傳統彩繪之奧妙,具有深厚的地方色彩。擁有父祖彩繪技藝,亦具組織能力,個人風格鮮明。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