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77|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科學新知] 台南「保東窯」重見天日 國內首見清代瓦漏窯遺構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前天 16:2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考古挖掘後,保東窯遺跡出土。(記者吳俊鋒攝)



台南藝術大學教授盧泰康強調,這是國內首度發現專業生產製糖工具的瓦漏窯遺構。(記者吳俊鋒攝)



地下考古、挖掘後,還發現新石器晚期大湖文化層。(記者吳俊鋒攝)



台南藝術大學教授盧泰康(左)說明發現保東窯的重要意義。(記者吳俊鋒攝)



現場也展示出土的物件。(記者吳俊鋒攝)



保東窯現址為一處土丘,考古後,遺跡重見天日。(記者吳俊鋒攝)


台南市政府文化資產管理處列冊追蹤的關廟保東窯疑似場域,經學者的考古、挖掘後,遺構重見天日,是國內首次發現生產製糖工具的清代瓦漏窯,極具歷史意義,地方爭取原址留存。

該遺址位於關廟埤頭里與歸仁媽廟里交界處,就在新闢的保順路旁,緊鄰鹽水溪上游河岸,屬私人土地,最初由文史工作者徐世和發現。

徐世和結合地方有志之士張清泓等人組成保大文化行動聯盟,再串連教師許耿肇、議員鄭佳欣,凝聚各界力量,推動搶救,市府於4年前現勘,列冊追蹤,持續進行研究、調查。

文資處完成「埤子頭Ⅱ遺址調查研究計畫」提案,向中央爭取補助後,啟動相關考古作業,台南藝術大學教授盧泰康等展開挖掘、探勘,保東窯出土。

徐世和認為,該處不僅國內首見,也可能是僅存的瓦漏窯遺跡,現址保存外,還要推動「南關線保大人文走讀」,深化教育,喚起迷重對土地情感的認同。

今天現場進行教育推廣活動,盧泰康說,出土遺物多為不完整碎片,包含「漏罐」、「藁座」等無釉陶器來判別,為典型專業生產製糖工具的「瓦漏窯」,僅見於文史記載,各地都只留其名,並無實體,這次的考古,堪稱重大發現。

盧泰康提到,現場還有遺構碎磚,以及密集糖漏堆積層,研判是典型的「半倒焰式窯爐」,現在僅剩尾部,前端已破壞,保存刻不容緩。

盧泰康強調,該遺址的出土,填補了台灣「窯業史」與「糖業史」的關鍵空白;而現址地表下約3米處,還發現了新石器晚期大湖文化層,堆積厚度20公分左右,挖到灰黑色陶片。

盧泰康說,考古出土珍貴的遺跡與遺物,揭示了台灣早期產業發展的真實面貌,也反映南關線歷史與人文的特殊性。



資料來源 : 自由時報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4958736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2-24 00:29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