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2-20
- 最後登錄
- 2025-5-1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074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7912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高雄市 鳳山舊城孔子廟崇聖祠
類別:古蹟 級別:直轄市定古蹟 種類:寺廟
現況地址:高雄市左營區蓮潭路47號(舊城國民小學內)
指定理由:
崇聖祠雖僅為孔子廟的一小部分,但卻是儒家禮教文化及學制延伸至本市之濫觴,使其成為僅次於台南孔子廟、具完備學宮體制的孔子廟。
崇聖祠屋架使用簡樸大方的三通五瓜式,柱礎尚存較古老的珠形,這些特色均為清康熙年間的風格,另有清遺石碑極具文獻價值。
簡介:
鳳山縣舊城北門外文廟為首任知縣楊芳聲所建,前眺鳳山,左倚半屏山,右輔龜山及打鼓山,廟前蓮池潭則為天然泮池,形成天然的人文勝地。後因風雨損壞,知縣宋永清於清康熙43年(1704)重建,大成殿在前,啟聖祠在後,兩廡、櫺星門畢備。後經幾度修葺,廟貌日漸不佳,乾隆17年(1752)知縣吳士元再次重建,中為大成殿,後殿為崇聖祠,東西廡,前為大成門、櫺星門,兩旁為義路、禮門坊,並建明倫堂、名宦祠於左側,建鄉賢祠於右側。至此,整體文廟大備。
乾隆51年(1786)林爽文事件爆發,乾隆53年(1788)縣城遷移至下埤頭街(今鳳山區),政經和文教中心逐漸移轉到新城。嘉慶19年(1814)新城內的鳳儀書院開始興建,書院取代文廟而為鳳山縣的文教中心,文廟的實質重要性降低。直至清光緒3年(1877),知縣孫繼祖始再行募款修建,大抵維持廟貌。日本治台以後,新式教育逐漸取代傳統科舉,文廟缺乏維護且歲久傾圮。明治33年(1900)2月文廟被改建為舊城公學校,即今日舊城國民小學。創校初期,學生在崇聖祠上課,其他建物有的被拆,有的被改建為教室,後來僅存崇聖祠。崇聖祠於民國72年(1983)5月整修後,被列為市定古蹟,並將散置附近的11方石碑,立於祠後而為碑林,永久保存。
崇聖祠原稱啟聖祠,主祀孔子父親叔梁紇。雍正元年(1723),清政府追封孔子五代王爵並入祀,更名崇聖祠,其雖僅為文廟的一小部分,但卻是傳統漢人禮教文化及學制之象徵。
崇聖祠屋架使用簡樸大方的三通五瓜式,柱礎尚存較古老的珠形,這些特色均為清康熙年間的風格,彌足珍貴。
為了保存這座僅存的建築物,民國72年(1983)曾經整修,並將散置附近的十方石碑收集起來,重新整理於祠後成為碑林,石碑中包括「奉旨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碑。
屋樑架構使用簡樸大方的三通五瓜式,柱礎為古典樣式的柱珠;屋頂為硬山做法,屋脊起翹具燕尾,中脊置葫蘆,兩旁有龍首狀裝飾物,脊堵有鳥獸、泥塑及剪黏之裝飾,屋面為板瓦覆蓋。
崇聖祠原為九間建築,祭祀孔子五代祖先,現只留下中央三間享堂,祀後方並收集散置各地的石碑十座。經修復後,目前狀況良好,依照學校開放時間供參觀。
(高雄市文化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