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3
- 最後登錄
- 2025-7-1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604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7697
- 相冊
- 1
- 日誌
- 20
    
狀態︰
離線
|
別名:鸚哥、黃衣魚、青衫( 雄)、紅蠔魚( 雌)、紅衫、蠔魚( 雌)
英名:Blue-Barred Parrotfish, Yellow Scale Parrotfish, Cream Parrotfish
學名:Scarus ghobban Forsskål, 1775
形態特徵:
體延長而略側扁。頭部輪廓呈平滑的弧型。後鼻孔並不明顯的大於前鼻孔。齒板之外表面平滑,上齒板幾被上唇所覆蓋;
雌魚和雄魚的齒色皆為淡黃色;齒板上有0-1顆不很健全之犬齒;每一上咽骨具1列臼齒狀之咽頭齒。
背鰭前中線鱗約6-7;頰鱗3列,上列為5-6鱗;中列為5-6鱗;下列為0-2鱗。
幼魚的尾鰭為截形,成魚的尾鰭呈微凹、雙截形或半月形。背鰭前鱗列數為5-7。在不同成長階段有不同體色的變化。
生態習性:
主要棲息於潟湖與臨海礁石區的斜坡與峭壁旁;雄性亦常見於環礁,主要生活於礁石的周圍內部與外緣,深度約10公尺左右,
雌性則偏愛更深的棲息地,整體的棲息深度範圍為1-90公尺。成魚大部分獨游於珊瑚礁旁的沙地,
幼魚大多成群在珊瑚礁或海藻叢中覓食。啃食珊瑚,以珊瑚之共生藻為食。
棲地分布:
分布於印度- 泛太平洋區,分布區域由紅海與南非奧歌亞灣到拉帕島與迪西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新南威爾斯的柏斯;
在東太平洋的加州灣到厄瓜多,以及地中海東部海域都有發現。臺灣各地海域及各離島岩礁海域均有分布。
資源狀況:
為臺灣最常見的鸚哥魚種之一,分布普遍。主要捕獲的漁法是一支釣、延繩釣、流刺網及籠具等,全年皆有產。本種魚亦是水族館展示魚種。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