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3-1
- 最後登錄
- 2025-7-1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5875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68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攔截高度達100公里 中科院2026年啟動天弓五飛彈研發計劃
上報
上報/朱明
隨著代號「強弓專案」的天弓四型防空飛彈規劃於2026年進行量產,中科院天弓防空飛彈性能再提升計劃己啟動,預定在明年通過內部審定專案計劃後再向國防部提出,據了解,雖專案代號尚未確定,但中科院內部其為「天弓五型」防空飛彈系統,飛彈攔截高度可達100公里,其性能與美國薩德反飛彈系統相當,因技術除飛彈本身的感測與導引系統外,更涉及與各偵測系統的連結等領域,中科院「天弓計劃室」己就相關技術進行彙整後,分析計劃專案可行性評估後,在明年將會提出天弓五型防空飛彈系統的具體研發方案。
天弓四攔截高度達100公里 載台評估HEMTT卡車
據了解,代號「強弓專案(天弓四型)」是以弓三飛彈基礎進行性能提升與增程,將弓三攔截飛彈高度從的45公里增高到70公里,性能升級到可攔截中程彈道飛彈的反飛彈效能;在研發過程的飛彈最大攔截高度測試,已測出可達100公里,加上近年來引進美方製作固態火藥設備,讓固態火藥效能提升,飛彈本體的攔截高度已不是問題,但性能要與美薩德飛彈系統接近,就需要偵測距離更遠的相列雷達外,並具備與各偵測系統聯絡等技術,目前「天弓計劃室」就更高層防禦所需要的技術進行整合評估。
再者,目前天弓三型飛彈發射車是採用商用的貨櫃車頭來牽引,軍方釋出的訊息顯示,天弓三型防空飛彈(TK-3型)的發射箱組,長寬高的尺寸為5.5公尺乘0.8公尺乘0.84公尺,「天弓四型」(TK-4型)飛彈的發射箱組尺更是大的驚人,長寬高來到7.64公尺乘1.1公尺乘1.1公尺。但天弓四型飛彈每枚的重量超過900公斤,現有的商用貨櫃車頭來牽引可能無法達成作戰機動標準。
據了解,月前中科院人員特別赴美探詢採購,美國Oshkosh Corporation公司製造HEMTT重型增程機動戰術卡車(愛國者飛彈發射車、海馬斯以及魚叉飛彈海岸防衛系統都是採用該型卡車的衍生型),作為天弓四型以及未來各型飛彈發射車的載台;不過,該公司明確表示HEMTT是受美政府管制,需美政府同意才可輸出,因此中科院未來各型飛彈發射車要採用美HEMTT,還是要透過國防部的管道。
從「飛鎧二號」到「強弓專案」 中科院天弓飛彈性能再提升
回顧中科院研發天弓防空飛彈的過程,在1982年成立天弓計畫室統籌天弓飛彈的研發,1985年天弓一型防空飛彈首次試射成功,經過多次測試驗測成功後,於1993年開始量產,1994年漢光11演習於台東知本外海實施兵力展示時,首次將量產天弓一型飛彈實施射擊驗證;天弓二型防空飛彈是在天弓一型飛彈基礎上進行性能提升,採用地窖式佈署於2002年對外展示其射擊驗證。
當年天弓一、二型防空飛彈設計,主要是取代美軍援的力士防空飛彈與鷹式飛彈後繼裝備,但經過1996年台海飛彈危機後,除向美採購具實戰驗測可攔截飛彈的愛國者二型防空飛彈外,中科院也著手進行反彈道飛彈系統的基礎技術研發 並於1999年底中科院對外表示「性能接近愛國者三型防空飛彈的反戰術彈道飛彈系統(Anti-Tactical Ballistic Missile , ATBM)即將完成研發。直到2007年才進行天弓三型飛彈的首次攔截測試,並不斷修正與射擊驗證,雖2011年完成各項驗測。但飛彈感測並不穩定,經再次優化後,空軍內部以代號「飛鎧二號」編列748億3500萬元預算,從2015至2024年間量產12套機動式天弓三型防空飛彈系統以替換老舊的鷹式防空飛彈;量產計劃因有急迫性需求,274億元預算2022年起改列在在海空戰力發展特別預算項目內執行。
2015年以代號「強弓專案」編列70億餘元進行5年的研發天弓四型防空飛彈系統,並以天弓二型飛彈改成靶彈,來進行攔截測試。以該代號衍生出研發「強弓二型」的射程1000公里的新型地對地飛彈。(責任編輯/殷偵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