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36|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風俗民情] 從媽祖到伯公!桃園客家民間信仰印象與文化多樣性 [複製連結]

天使長(十級)

演蝦是裝瞎的最高境界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生活智慧王勳章 哥哥你好色 藝術之星 旅遊玩家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昨天 01:1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從媽祖到伯公!桃園客家民間信仰印象與文化多樣性

圖/桃園客家專刊


回望傳統——伯公與天公、三官大帝的緊密關聯

以伯公為信仰的聚落,可以說是傳統地方社會的最小單位(自然村),幾座伯公廟所聯合奉祀無廟的天公爐,則代表村落或村以下的聚落群(行政村為典型)。以水利灌溉系統所構成的村落範圍,輪值辦理年初許福與年底還福儀式,這一儀式的本質是許福與還福,而福神即為天公伯(三官大帝之賜福天官),伯公則接受聚落群的託付,轉奏三官乃至玉皇大帝。伯公與天公這種緊密關係既可能被視為伯公信仰,也可能被當成三官大帝信仰。

聯合幾個行政村則會形成地方公廟,其主神可以是關帝、媽祖、三山國王或五穀神農等,但是其年度祭儀往往仍以許福、還福為最盛大儀式,主神千秋聖誕則居次。當然這一層級的地方公廟如果就是三官大帝,也十分順理成章,桃園、新竹縣市這種現象最為普遍。全臺計有80 餘座三官大帝廟宇,而桃竹苗占了一半,其中桃園多年來更是辦理了三界爺文化祭。同時,還設立了「土地公文化館」,有固定的展示及活動。

圖/桃園客家專刊


信仰的交流——促成了跨界,也創造了認同

媽祖信仰代表客庄的向外跨界與對內認同,相異於閩南聚落3 月瘋媽祖,客家庄則是正月以聚落或聯庄形式,前往北港朝天宮進香。

在客庄,媽祖信仰是以配合著1 年上、中、下元,以及春祭和秋祭為經緯而構成。春祭和秋祭與農作期有較直接的關係,開春是一年中農人難得清閒的時節,趁此機會酬神演戲、娛神娛人,同時將媽祖納入當地的儀式,亦即「許福/春祭」中,也把正月的酬神戲稱為「媽祖戲」。

相對於客庄地方廟宇內的主神所顯現的鎮守、穩定、不動如山的形象,媽祖信仰之進香與遶境,則是跨界流動。進香過程中,香灰與香旗等聖物出了廟門,就代表村落與北港媽祖廟交會、理解和溝通。進香旅程中,村民見識了異地與他族群,村落年復一年跨越界線與他者相會,理解了自我,也創造了認同。

就以桃園市中壢區過嶺為例,民國110 年(2021,歲次辛丑)里民辦理「媽祖聖誕千秋祝壽大典暨北港媽收冬平安戲慶典」,鄰長、正副爐主與工作人員於正月開始籌備北港進香活動,接受里民報名,並收受香旗與金身。過嶺晚至農曆3 月13 日才前往北港朝天宮進香,次日返回中壢,遶境過嶺。接著辦理閹雞比賽、媽祖平安之夜晚會、求壽龜、擲聖杯拿獎金、獻午敬酬神、客家傳統大戲等活動,至4 月28 日(農曆3 月17 日)上午才由輪值鄰長恭請媽祖回鑾,返回北港朝天宮。

信仰照見族群——構成地方社會的重要力量

桃園最具族群代表性的信仰是義民廟,原本林爽文事件後(1788),乾隆皇帝頒了4 塊匾額,分別是泉州之「旌義」、漳州人的「思義」、廣東人的「褒忠」與平埔的「效順」。19 世紀中期時,竹塹地區的義民論述與粵人論述已相互結合,互為表裡,塑造了粵人保莊衛國的忠義形象,因而在臺灣的人群中,明確地區分出「粵人」這一身分認同的族群。

桃園的義民信仰包含平鎮褒忠祠與新竹新埔枋寮褒忠亭義民廟,以楊梅聯庄為例,1998 年在總正爐主陳泰春主持下,一方面29 個地方家族用「公號」之名,擔任爐主、四柱、緣首,組成祭典委員會,共同策劃及執行祭典;另一方面,聯庄區域內施行領調(每一輪值庄籌組辦理祭典的組織,既要捐獻金錢又得認領工作)和奉飯辦法,號召家戶參與,還有地方社團配合祭典推行義民活動。這些組織、制度與活動所構成的動員機制,使得枋寮褒忠亭義民廟的義民信仰得以跨區域傳播,從而構成楊梅庄地方社會。相同地,平鎮褒忠祠則與中壢仁海宮密切結合(13 大庄輪流主值祭祀活動),是構成中壢平鎮地方社會的重要力量。

除了義民信仰外,五穀神農也是桃園具有族群意涵的信仰。境內最重要的五穀爺信仰為龍潭龍元宮與新屋長祥宮。

青年的參與——創新而永續

儘管民間信仰通常被認為是傳統習俗,但桃園不乏年輕人參與,顯現了多元而創新的特色。例如桃園新屋長大的莊茹絜,推動「bro 公出道」計畫,為傳統信仰注入年輕活力;張書武傳承了「嘉天宮同義堂」的神將;曾呈鎧出身道士世家,也學習著成為專業道士;林洛擷則走入宮廟,成為青年導覽員。

當代社會雖科技日新月異,但傳統信仰未曾式微,反而因生活壓力與不確定感而更加興盛。以媽祖與王爺為主的迎神賽會席捲全臺,帶動各地仿效與參與熱潮。在桃園,這股力量深植於客家聚落,義民祭、三界爺文化祭、伯公文化節等地方慶典逐年擴大,展現出信仰與社區緊密交織的活力。走進楊梅、平鎮、龍潭等淺山地區,伯公廟隱於老樹綠蔭間,那份靜謐與神聖,映照出人與土地恆久不變的連結,也成為人們心靈寄託的所在。

這些扎根於人與土地的信仰,正是桃園客家文化的核心。桃園市內客家人口眾多,多元的信仰文化體現了敬天愛地、團結互助的客庄精神,也為城市注入深厚的人文底蘊。

●本文摘選桃園客家專刊《此時此客@桃園》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信者恆信乎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7-18 20:00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