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9-10
- 最後登錄
- 2025-10-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0665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922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本文最後由 寒冰神話 於 2025-9-27 18:28 編輯
德國 優先考慮 瑞典 紳寶(Saab AB)「全球眼」預警機 來滿足國家空中預警需求。
德國 國防部長 鮑里斯·皮斯托利斯(Boris Pistorius)表示,在「柏林權衡彌合未來 / Berlin weighs options」
空中預警 缺口的方案之際,瑞典 紳寶(Saab AB)的「全球眼 / GlobalEye」預警機 「處於領先地位」。
這項選擇將彌補 北約(NATO) 從老舊的E-3A「哨兵 / Sentry」預警機過渡到 六架 波音E-7A「楔尾 / Wedgetails」
預警機的能力需求,目標是在2031年首次投入使用。
在 部長鮑里斯·皮斯托利斯 向記者表示 瑞典 紳寶(Saab AB)的「全球眼 / GlobalEye」預警機「處於領先地位」後,
德國正在完善關於 如何 彌合未來空中預警缺口的討論。
瑞典媒體《經濟時報 / Omni Ekonomi》於2025年9月23日報道了這項消息,並指出 柏林(Berlin)尚未做出最終決定。
北約的 E-3A「哨兵 / Sentry」預警機 機隊長期駐紮在德國 蓋倫基興(Geilenkirchen),是 歐洲盟軍(Berlin)
空中指揮和控制的核心,但即將退役,儘管北約已決定採購六架波音 E-7A 楔尾,目標是在 2031 年達到初始作戰能力。
與此同時,E-3A「哨兵 / Sentry」預警機 正在透過一項延長服役計劃繼續服役,該計劃將持續到 2030 年代中期。
「全球眼 / GlobalEye」預警機 基於 龐巴迪環球 6000(Bombardier Global 6000) 或6500公務機,由瑞典 紳寶公司
(Saab AB)進行了大規模改裝,整合了多用途感測器 和通訊套件以及即時指揮控制系統。
其視覺特徵是安裝在背部整流罩中的「愛立眼 / Erieye」ER主動電子掃描陣列,可提供廣域空中監視。
此外,它還搭載了超越空中領域的感測器組合,包括海上監視雷達、電光和紅外線感測器、電子支援措施、用於海上交通的
AIS接收器以及IFF 詢問和ADS-B接收功能。該飛機被設計為一個多域節點,能夠在空中、海上和陸地環境中進行探測、
識別和支援行動。其公務機機身有助於控制營運成本並簡化支援工作。
「愛立眼 / Erieye」ER的偵測距離約為 450至550公里,取決於巡邏高度,在全球平台的續航時間超過11小時。
瑞典 紳寶公司 (Saab AB)也表示,其儀表探測距離遠超350海浬(約650公里),同時平台聲稱擁有強大的起降性能,
典型跑道長度約為6500英尺,可輕鬆進入小型機場。該平台還包含一台 Leonardo Seaspray 7500E 雷達,可用於
海陸空模式,包括合成孔徑成像和地面動目標指示。該套件旨在在混亂且對抗激烈的電磁環境中運行,其自適應主動電子
掃描陣列(AESA)將能量集中於目標區域。此外,其自衛系統可支援在高風險地區執行任務。
2023年11月,北約(NATO)盟國根據 北約未來監視與控制計畫的第一階段,選擇了E-7A「楔尾鷹 / Wedgetail」作為北約
的下一代指揮與控制飛機。該計劃計劃透過北約(NATO)採購機構採購六架飛機,並於2031年投入使用。
該機隊由 北約 擁有,並集中用於執行共同任務。相較之下,柏林方面對「全球眼 / GlobalEye」預警機 的考量則涉及
國家能力,德國空軍可以使用,並可根據政策與北約共享。
因此,這兩條路徑是互補的。兩者並不衝突,兩者兼顧有助於避免國家和地區之間的差距。
關於現有機隊的幾句話可以明確時間表。德國 蓋倫基興( Geilenkirchen) 的E-3A零件仍在服役,但這些由707衍生的飛機
已有數十年機齡,需要大量維護。
北約已啟動一項延壽計劃,旨在將關鍵系統和航空電子設備維持到2035年左右。
這一窗口期有助於向 E-7A「楔尾鷹 / Wedgetail」 過渡,但從現在到2030年代初,每個國家仍需就其國家貢獻做出選擇。
德國長期以來一直依賴共享的預警機隊,同時優先考慮其他國內項目,現在正表示有意盡快部署國家預警和控制平台。
在戰術用途上,瑞典 紳寶(Saab AB)的「全球眼 / GlobalEye」預警機 專為空域管理的核心任務而設計。
「愛立眼 / Erieye」ER雷達提供360度覆蓋,專為高節奏航跡管理而優化,能夠遠距離探測常規空中威脅,並提高了對小型無人機
或巡弋飛彈等低雷達截面目標的靈敏度,尤其是在電子支援套件的提示下。
「海浪 / Seaspray」雷達完善了海上影像,掃描地面航線並偵測被海雜波掩蓋的低空飛行威脅。光電/紅外線和逆合成孔徑雷達
有助於識別,而自動識別系統則支援地面接觸點的關聯。任務系統整合這些輸入,並將航跡和識別資訊分發給盟軍網路,同時機組人員
支援執行空中任務命令、管理加油機和消除衝突。
瑞典 紳寶(Saab AB)的「全球眼 / GlobalEye」預警機 6000/6500型雷達可快速爬升至目標高度,巡邏週期超過11小時;
能夠使用較短的跑道增加了在國土上的部署選項。
在作戰方面,德國「全球眼 / GlobalEye」預警機 分遣隊可能會融入更廣泛的盟軍指揮與控制體系,而不是試圖取代它。
該飛機可以充當 國家空中和海上進場感測器,也可以與E-3A或E-7A編隊一起參與聯合空中作戰。
由於該平台依賴久經考驗的「全球眼」6000/6500機身,因此與737級客機相比,其基地和保障需求仍然適中,從而減輕了已經
擁有ISR和海上巡邏機的德國基地的停機坪和機庫規劃負擔。
其中的利弊是眾所周知的。較小的機身比大型客機提供的工作空間更小,機組人員的規模也反映了這一點,但數位化工作流程
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一限制。對於一個尋求在數月或數年內而不是在十年內彌補差距的國家來說,可用性非常重要。
歐洲層面已然存在。法國於2025年6月簽署了一份意向書,計劃採購 兩架 瑞典 紳寶(Saab AB)的「全球眼 / GlobalEye」
預警機,並可選擇再採購兩架,這勾勒出了一個西歐子集,可以與潛在的 德 國飛機進行互操作。
丹麥 正在與 瑞典 探討一項政府間合作的方案,計劃採購最多 四架「全球眼」預警機,從而建造一個由幾個小型國家機隊組成、
覆蓋範圍重疊的區域架構。如果柏林加入這項陣營,更大比例的 空中預警機 的責任將轉向歐洲工業,而北約(NATO)則計劃
部署 美國製造的E-7A預警機執行北約的任務。
只要數據標準和訓練管道協調一致,混合生態系統是可控的。
北約(NATO)的決定強調,E-7A「楔尾 / Wedgetail」 預警機將於2031年首次服役,E-3A預警機的延壽期將持續到2035年左右。
同時,包括德國在內的幾個歐洲國家正在購買或考慮 瑞典 紳寶(Saab AB)的「全球眼 / GlobalEye」,以加強國家覆蓋範圍,
並為聯合作戰提供靈活的貢獻。
這正是 德國 國防部長 鮑里斯·皮斯托利斯(Boris Pistorius)「處於領先地位」這一評論的背景。這份協議與其說是平台之間
的最終裁決,不如說是一種務實的做法,旨在確保在北約繼續其更長的採購週期的同時,短期內擁有一套國家預警和控制工具。
對於一個親眼目睹歐洲空域在危機中如何迅速飽和的政府來說,其邏輯顯而易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