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23
- 最後登錄
- 2025-10-1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589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4037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人文古蹟-桃園市 土地改革陳列館
桃園市 土地改革陳列館
類別:歷史建築 種類:辦公廳舍
現況地址:桃園市桃園區中山路572號
登錄理由:
1.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前棟為本市少有之近代中國建築式樣,後棟的桶狀拱形屋頂,為當代薄殼建築物之表徵。
2.具地區性建造物類型之特色者:建物原為台灣土地改革資料之重要展示場所,見證台灣土地改革成果並宣揚至國際之歷史意義。
簡介:
臺灣從民國 38 年至 59 年期間(1949 年至 1970 年),在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影響下,興建許多運用古典裝飾的中國古典樣式建築。而土地改革陳列館與國際土地政策研究訓練中心為現代建築的量體,且從歷年的舊地圖可知,戰後才逐漸由陂塘填土造地,陸續興建土地改革館、國際土地政策訓練中心等大型公共建築。
土地改革陳列館是一座以收藏、陳列土地改革及農業建設資料的陳列館,由各界捐款成立,於民國 52 年(1963)土地銀行會議室邀請有關機關團體,組織成立土地改革紀念館籌建會、籌劃展開建館工作。直至民國 54 年(1965)臺灣省政府撥款於今桃園市興建完成「臺灣省土地改革資料陳列館」並同時對外開放。
土地改革陳列館於 107 年(2018)登錄為歷史建築,其提供了社會大眾瞭解臺灣戰後,政府先後推行的各項政策,從公地放租、耕地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實等土地改革措施,足以見證當時土地改良之成果。
民國40年時任臺灣省政府民政廳地政局沈局長時可,為將當時農地改革成效作系統陳列,借用桃園地政事務所倉庫做為展示場所,當時吸引各國政要及專家學者等前來參觀。54年臺灣省政府撥款於現址動工興建,翌年9月完工,命名為「臺灣土地改革資料陳列館」,其後更名為「臺灣土地改革陳列館」。 本館展示內容初期係以簡明圖表、照片及文字方式來說明早期土地改革情形。臺灣省政府於70年進行局部整修。
87年再度由臺灣省政府編列預算,全面整修陳列館及進行展館資料更新等,作為臺灣土地改革資料之重要展示場所,見證臺灣土地改革成果並宣揚至國際之歷史意義,經桃園市政府於107年6月公告為歷史建築。
(桃園市政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