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4-18
- 最後登錄
- 2025-10-2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909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5555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墨光‧流變】高雄水墨藝術巡迴展
展期日期:2025-10-25 ~ 2025-11-30
地點:高雄市文化中心 至真堂三館
參展藝術家:洪根深、李明啟、李明則、詹獻坤、蔡文汀、黃法誠、陳柏源、吳佳軒、石忘塵、高聖賢、劉雄俊、盧福壽、蔡式媚、梁震明、王慶鐘、陳卉穎、洪民裕
墨光‧流變-高雄水墨藝術巡迴展-策展論述 文/蔡文汀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高雄藝術發展長期以來有它獨特的地緣性格,並以非主流形式表現帶起高雄藝術的現代性特質,成為台灣現代藝術發展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股重要力量。作為高雄市藝壇重要的藝術表現形式之一的水墨藝術,其發展歷經傳統到當代的過程,包括現代水墨到後現代水墨,尤其戰後80年代,在一些藝術家的戮力推動下,高雄的水墨藝術朝向複合式媒材水墨表現,正逐步開始萌芽發展,進而帶動水墨藝術往另一條新方向邁進,其中扮演推動的關鍵人物當首推長期在高雄推動現代藝術發展及藝術體制現代化不遺餘力的洪根深。在洪根深等在地藝術家、團體機構的戮力推動下 ,促使高雄的水墨藝術發展,呈現出自有獨特的表現形式,不僅跨越了傳統水墨的牽絆,更是大開大闔與當代藝術接軌,凸顯出高雄水墨藝術發展在台灣水墨藝壇中特有的主體性。
關於這一檔高雄水墨展覽策畫的主要目的除了梳理高雄水墨發展外,同時希望藉由巡迴展形式向各界呈現高雄水墨藝術的特質及特色。2011年時亦由高雄市文化局主辦《高雄.墨.視界》展覽,透過了此展讓外界對於高雄水墨到底是什麼樣子,有了一個初步基本輪廓的認知與理解。因此,這次的展覽也將在十幾年前的這檔《高雄.墨.視界》策展基礎上,透過觀察分析高雄水墨藝術這一、二十年來的發展狀態,希望進一步凸顯高雄水墨藝術的發展特質與特色。在過去曾經的一段時期,高雄藝術長時間處在所謂「邊垂意識」的思維下,這對於高雄藝術發展確實形塑了某些層面的影響,也使得高雄藝術得以發展出相較於過去以臺北為中心主流的非中心主流的邊陲獨特樣貌,雖是邊陲樣貌,但所展現出的藝術性格卻充滿著野性之姿的張力,如今受此發展脈絡影響下的高雄水墨藝術,在逐漸褪去了古典水墨原本雅緻取向外衣之後,漸漸形塑出自身鮮明的藝術特徵,包括融合跨域、跨媒介、跨世代思維以及兼顧傳統與現當代融合的創新實驗走向等等,而這些藝術特徵也成為這次高雄水墨藝術策展思維的主要核心所在。
根據長期的觀察探究,針對這次展覽構思及規劃設定了二大主軸,即「跨域、跨媒介」及「兼具傳統與創新」等二個面向,並結合不同世代的創作者組成,包括資深世代、中壯世代、中青世代及年輕世代。其中屬於「跨域、跨媒介」的資深世代創作者有洪根深(1946)、李明啟(1954)、李明則(1957); 中壯世代創作者有詹獻坤(1965)、蔡文汀(1968); 中青世代創作者有黃法誠(1982); 年輕世代創作者有陳柏源(1994)、吳佳軒(1997)。屬於「兼具傳統與創新」的資深世代創作者有石忘塵(1949)、高聖賢(1951)、劉雄俊(1953)、盧福壽(1955)、蔡式媚(1959);中壯世代創作者有梁震明(1971)、王慶鐘(1978);中青世代創作者有陳卉穎(1984)、洪民裕(1989)。上述展出者除了本身具高雄市籍並以水墨為主要創作外,有些則是長年在高雄從事水墨創作,有在大學院校及中小學任教者、有的目前是獨立專業創作者,他們皆具有豐碩的創作成果發表及展覽資歷。在創作表現形式上,這些創作者展現著多元、複合、跨域、創新實驗精神的作品樣貌,包括平面創作、立體複合、空間影像等多樣的作品型態,經由這些多元、複合具創新實驗精神的水墨作品樣態,帶出高雄水墨藝術發展上的一股新氣象、新的能量,同時也建立了高雄水墨藝術在台灣水墨藝術發展上特有的主體性風格。
在這次高雄水墨藝術巡迴展展題命名上,《墨光˙流變》中的「墨光」為指涉高雄水墨發展迄今所形塑出的藝術能量,並以光指稱之。而「流變」則有變遷、變動的意思,象徵著高雄水墨藝術從傳統創新到跨域、跨媒介的發展變遷歷程。在展出上將規劃於北、中、南五個藝文機構場域展出,除高雄市文化中心至真堂三館外,外地藝文機構場域由北而南依序為臺北藝文推廣處一樓特展室、桃園市中壢藝術館第一展覽室、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大墩藝廊(五)、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第一展覽室。這次策展規劃期望透過巡迴展的模式,讓更多民眾藉由展覽的呈現,能更進一步認識高雄水墨藝術發展脈絡,以及在此脈絡下所展現出的水墨藝術特質及特色。
----------------------------------------------------------------------------
註一:1993年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成立,其教學目標方向以現代藝術為主,設系初期並延攬專業藝術家及藝術學者如洪根深、盧明德、高秀蓮、黃郁生、陳瑞文(理論)等人前來任教。高師大美術系的設立對於高雄現代藝術的發展與推動,也扮演著一定的影響性,而在水墨創作方面,不僅帶動跨域、跨媒介的水墨表現生發,同時透過教學深化,也讓這個面向的水墨創作主體性風格得以明確建立。另在民間團體方面有成立於1987年的高雄市現代畫學會,這是一個兼容各種現代藝術創作形式的畫會團體,包括現當代水墨在內,對於高雄水墨藝術發展也扮演一定層面的影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