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胃食道逆流」乾咳卻沒火燒心 醫:5生活調整方向
不少人時常聲音沙啞與乾咳,卻因為缺乏胸口灼熱等症狀,因而沒想到「胃食道逆流」造成。
對於廣告中常聽到的胃食道逆流,多數人應當有概念;不過有種「非典型胃食道逆流」也值得了解。成大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謝名宗表示,非典型胃食道逆流常見症狀為異物感、聲音沙啞等,但是極少火燒心與胸口灼熱,因此很難聯想到是胃的狀況。
謝名宗在臉書粉專「謝名宗醫師-腸胃筆記」表示,最近門診又出現幾位相似的病人,主訴都是:「喉嚨卡卡的,好像有東西黏著,怎麼清都清不乾淨。」他們多半已經看過不同專科醫師,有人被懷疑是聲帶發炎、鼻涕倒流或過敏,也有人做過胃鏡、鼻咽內視鏡,報告都「一切正常」。但喉嚨的不適依然存在。
這類「非典型胃食道逆流」(LPR,喉咽逆流)其實並不少見。當胃酸或氣體一路逆流上到喉嚨,就可能刺激聲帶與咽喉黏膜,造成異物感、乾咳、聲音沙啞、嘴巴覺得苦,偏偏他們幾乎沒有火燒心或胸口灼熱感,因此常讓人難以察覺與「胃」的關聯。
治療這類「非典型逆流症」藥物治療通常需要持續8到12週,同時也要搭配生活調整,以下為調整大方向。
• 不要太晚吃飯、飯後別立刻躺下
• 控制體重
• 少喝咖啡、酒、氣泡飲
• 減少壓力、睡眠充足
• 抬高床頭(可墊高枕頭)
若症狀仍未改善,醫師會建議進一步做 24 小時食道酸鹼阻抗監測(pH impedance test),了解逆流的頻率與型態,找出真正原因。
其實,我們院內的經驗以及台灣一些研究也發現:如果只有喉嚨卡卡、沒有火燒心,「酸逆流」的機率反而不高,PPI(制酸劑)的效果也往往有限。這時候壓力、焦慮與神經敏感性可能才是關鍵,需要用不同方式來處理。
當然,臨床上沒有絕對。如果治療一段時間仍無改善,仍建議與醫師討論,做更精確的檢測,找出真正讓你「喉嚨卡卡」的原因。
(自由健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