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4-18
- 最後登錄
- 2025-11-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51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7206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在線上
|
【高雄-壽天宮】
岡山壽天宮 創建於清康熙51年(1712),分靈自台南祀典大天后宮,係「湄洲媽」之同源,距今已歷三百餘年,主祀天上聖母(媽祖),初建時僅一間廟屋。至乾隆41年(1776)5月廟宇重建於原址岡山區維仁路與平和路之叉口,廟前立有「築岸序」石碑。嘉慶三年(1798)由黃協記、吳隆興募建屋八間,嘉慶四年(1799),設置「阿公店公斗」。
日治後期推行「皇民化運動」,在台灣各地進行「寺廟整理運動」,傳統宗教橫遭抑制,大肆拆除廟宇道觀,1937年,以消除水患與開闢市容、整修街道為由,拆除本宮建築,二百餘年的歷史古廟毀於一旦。民國34年台灣光復,地方紳達楊縛、吳瑞泰、王查某、戴良慶、莊南等人速組重建委員會,由楊縛、戴良慶相繼擔任主委職務,鳩資重建「壽天宮」於本區壽天里公園路現址,前身為日本神社原址,自此媽祖聖德大振,黎庶奉為至尊。
三川殿於民國52年建造,民國68年間再度整修。岡山福德正神廟原建於公園入口前左側,八十多年前,為清理阿公店溪時被拆除,福德正神神像暫時供奉於媽祖廟內,民國71年時成立福德祠籌建委員會,著手籌備興建,於民國76年完工。民國82年3月12日奉聖母諭示:新建後龍殿(今正名玉皇殿)及重建「後殿」(今正名觀音殿),分別於民國91年1月31日及97年5月21日先後完成,民國83年10月後龍殿開工前,將整棟福德祠向左向後面移動。民國98年興建本宮活動中心於西廂,民國100年興建行政大樓於東廂。
壽天宮
高雄市岡山區公園路40號
|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