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23
- 最後登錄
- 2025-11-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0248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5363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我不斷重複犯錯,真主還會憐憫我嗎?
生而為人,我們幾乎都體會過一種極其沉重的感覺——當自己一次又一次跌入同樣的罪惡,那種壓在心頭的無力感與懊悔幾乎令人窒息。我們總是真誠地懺悔,暗暗發誓再也不犯,可不知為何,同樣的罪惡總是不斷迴圈、悄然重演。每一次的重蹈覆轍,都會讓我們倍感羞愧、內疚,甚至心生懷疑自己:或許,真主已經厭倦我了吧?或許,真主已經放棄我了吧?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我們所感受到的那份痛苦,正是心靈仍在呼喚真主的跡象。
那些負面情緒和失落的感覺屬於人之常情,但同時也會誤導我們。伊斯蘭告訴我們,真主的憐憫遠比我們的失敗更廣大,只要我們真心回頭,真主絕不會將任何人拒之門外。
理解罪惡與懺悔的迴圈
反復犯錯,並不完全代表你是一個偽信者,而只是說明你是在經受考驗的凡人。先知穆罕默德(願主福安之)說:“阿丹的子孫全部都會犯錯,而最優秀的罪人,是那些經常懺悔的人。”《提爾密濟聖訓集》
這段聖訓教導我們,一個信士的優秀與否,並非他是否做到了完美無暇,而在於在犯錯之後不斷回歸真主的決心。跌倒與失敗只是旅程的一部分,關鍵在於我們的心是否始終渴望真主的寬恕與憐憫。
懊悔的心,是活著的心
人們常把“內疚”和“羞恥”混為一談。內疚讓我們承認:“我做錯了”;而羞恥卻讓我們以為:“我這個人不好。” 換言之,內疚是因為做錯了事而難過,羞恥是因為覺得自己不好而難過。羞恥會讓人遠離真主,內疚卻能促使人渴望再次回到真主的懷抱。我們必須明白,犯罪後的懊悔不是懲罰,而是一次來自真主的召喚——提醒我們重新靠近真主,說明我們的心依然鮮活,依然渴望回歸真主。
正如古蘭經所言:
“我的過份自害的眾僕呀!你們對真主的恩惠不要絕望,真主必定赦宥一切罪過,他確是至赦的,確是至慈的。”【39:53】
請注意真主的話——“我的過份自害的眾僕”,即使我們犯了錯,“過分自害”,我們仍然屬於真主。真主沒有說“罪人們”,而是溫柔地稱我們為“我的僕人”,邀請我們回到他的憐憫中。
一個動人的懺悔故事
關於真主的憐憫,有一個極為深刻的故事:有個人曾經殺了九十九個人。後來,他良心不安,想尋求寬恕,於是去找一位虔誠的信士,問他:“我還能得到寬恕嗎?”那位修士因為知識不足,說:“沒有希望了。”那人一怒之下就殺了他,使自己的殺人總數達到一百人。
但他的心仍在苦苦掙扎,他的內心深處仍存有悔意。他又去找一位學者,問道:“我殺了一百個人,我還有懺悔的機會嗎?”
那位學者以智慧和慈悲的口吻回答他:“誰能擋在你與真主的憐憫之間呢?”
隨後,學者勸他離開罪惡橫行的地方,前往一座人們真誠崇拜真主的城鎮,重新開始正直的生活。
那人立刻啟程,可是在到達目的地之前便去世了。慈悲的天使與懲罰的天使為他的靈魂爭論不休,於是,真主命令他們量一量,他離哪裡更近。於是,大地在真主的意旨下移動,使他更靠近那片正義之地。於是,慈悲的天使接走了他的靈魂。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真主絕不會拒絕任何人的懺悔,即便罪如深海,只要真心回頭祈求真主寬恕,真主的門永遠敞開。
那麼,當我們一次又一次跌倒、不斷犯錯時,應該怎麼做才是最好的呢?
1. 永遠不要停止禮拜:即使跌倒犯錯,也要繼續禮拜、紀念真主、舉手祈禱。保持自己和真主的聯繫,就是我們的生命線;
2. 用善行抵消過錯:力行善事,縱然微小。譬如施捨、誦讀古蘭經、紀念真主,這些都會説明我們抵消過失,讓自己的心靈再次重新面向真主;
3. 找出並遠離罪惡的誘因:找出誘因,並改變那些讓你容易再次犯錯的環境、習慣或人際關係;
4. 永遠都要信賴真主的憐憫:記住這段聖訓:“阿丹的子孫啊!如果你的罪惡多到堆滿天空的雲端,只要你向我求恕,我也會寬恕你。”(提爾密濟)
須知,真主看重的,並不是我們是否做到完美,而是我們是否真誠、堅持、堅忍,以及我們對真主憐憫的信任。
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甚至無數次,這確實會令人沮喪,但這也說明我們至少還活著,還在覺醒,還在努力回頭,還在努力渴求真主的寬恕。每一次真心的回歸,都是靠近真主憐憫的一步;每一滴懺悔的淚水,都是叩響真主憐憫之門的聲音。
要知道,真主愛我們的理由,不在於我們從不犯錯或完美無缺,而在於我們永遠都沒有放棄真主。
所以,當你下次再次跌倒,不要絕望于真主的慈恩,痛苦之餘,擦乾眼淚,輕聲說“استغفر الله”(我向真主求恕),然後,哪怕只是邁出一小步,也請繼續走向真主。真主的憐憫無邊,真主的憐憫之門永遠敞開,真主一直在等待你的歸來。
(伊斯蘭之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