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36|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道家修練功法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藝術之星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昨天 00:5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道家修練功法

早期道家修練功法的內容,主要有心齋、坐忘、緣督、導引、吐納、聽息、踵息、守靜、存想、守一、辟穀、服食、房中、行炁、胎息、外丹、內丹等等,以下作以簡明介紹。


一、心齋
心齋,「齋」即清心之義,心齋指內心清虛寧靜。最早出自《莊子·人間世》:「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意思是說:大道至虛至靜,因此人心應清虛寧靜,以合大道。所以道家所講的真正齋法,不是外表吃素謂之齋,乃指內在的心裡乾淨,這也是道家修養的高妙義諦之所在。

二、坐忘
坐忘,即靜坐忘身。參見《莊子·大宗師》:「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意思是說:肢體廢去不動,聰明免去不用,離開形體去掉思慮,心同於無所不通之大道,就叫做坐忘。道家這時的坐法,不是後來佛教的盤腿打坐法,而是坐於杌上或席地而坐。

三、緣督
緣督,指遵循中道,或雲運行督脈。見於《莊子·養生主》:「緣督以為徑,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意思是說:遵循中道(或運行督脈)作為途徑,就可以做到保養身體,可以做到完善生命,可以做到奉養親人,可以做到盡享天年。後世修練中的任督週天,即依此作為理論根據。

四、導引
導引,即導行肢體,以通經絡。 《莊子。刻意》雲:「熊經鳥伸,為壽而已矣,此導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意思是說:象熊一樣攀緣樹木而自懸,如鳥一樣展翅而伸腿,這是為了長壽的需要,是導引鍛鍊、保養身體,如鳥一樣展翅而伸腿,這是為了長壽的需要,是導引鍛煉、保養身體,像彭祖長壽的這一類人的愛好。在三國時華陀所傳之五禽戲,即屬道家之導引法。

五、吐納
吐納,指吸進清炁,而呼出濁氣。 《莊子。刻意》雲:「吹噓呼吸,吐故納新。」意思是說:用呼吸之法,吐出濁氣,而吸人清炁。這就是道家修練的調息之法。後文築基煉炁之吐納法,即淵源於此。


六、聽息
聽息,又稱「聽炁」。指靜中用炁聽呼吸,以凝神合道。請參閱《莊子‧人間世》:「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炁。」意思是說,不要用耳朵去聽呼吸,要用心去聽呼吸;又不要用心去聽呼吸,要用炁去聽呼吸。因為這時心與炁打成一片,心已在炁中了,所以不用心聽而用炁聽。這種方法,也是道家調息入靜的一種。聽息法的目的,最後是要達到無心而聽炁;世俗流傳的數息法,最後還是有心在數息。比較而言,用“聽息法”比用“數息法”,更為容易入靜,而且入靜的層次更深。

七、踵息
踵息,指內呼吸功深,而達於踵。據《莊子·大宗師》:「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意思是說:古代修道的人,他們睡覺不會做夢,他們醒來不會憂愁,他們吃東西不求厚滋味,他們的呼吸很深滋味,他們的呼吸很深。有道之人的呼吸,可以由內直接到達腳跟;平常之人的呼吸,只能夠由外到達於咽喉。這是修道人所用的內呼吸,與平常人所用的肺呼吸,決不相同。一般人用深呼吸,炁機最多只能到達丹田;而有道真人的呼吸,卻可以直接到達足後跟,可見古代修煉的真人,已經具備很深的修煉功夫。

八、守靜
守靜,即收心求靜以守之。源出《道德經》:「歸根日靜,靜日復命。」意思是說:歸到生命的根本,就是人靜,入靜之後,生命可以得到回應。成為後世道家修練學的重要義理。 《太平經》雲:“求道之法靜為根。”

九、存想
存想,又稱存思、存神。即內聚精神,不使外遊。 《天隱子》日:「存謂存我之神,想謂想我之身。」存想的意思,原來是存想自己身上的神靈。因為道家認為人身各處,都有神靈統領,存想這些神靈,就能使其守在自己身上,從而可使生命牢固,做到長生久視。道家最早的主要修練經典《黃庭經》,其中所述即為存神法。

九、存想
存想,又稱存思、存神。即內聚精神,不使外遊。 《天隱子》日:「存謂存我之神,想謂想我之身。」存想的意思,原來是存想自己身上的神靈。因為道家認為人身各處,都有神靈統領,存想這些神靈,就能使其守在自己身上,從而可使生命牢固,做到長生久視。道家最早的主要修練經典《黃庭經》,其中所述即為存神法。


十、守一
守一,即守心一處,或守一於道。 《莊子·在宥》雲:「我守其一,以處其和。」意思是說:我守心一處,而處於身內陰陽二炁的和諧之中。守心一處,或可大之而守於道,或可小之而守於竅。後世道家修行之中的守規中法、守丹田法、守祖竅法、守會陰法等等,即來自於此。

十一、闢谷
闢谷,又稱斷谷、絕谷、斷食、闢糧、絕粒、休糧、斷糧等。闢谷約可分為五種類型:1.不食五穀雜糧,即米麵之類。 2.不食人間煙火,即不吃熟食。 3.不食油鹽,中華道家又稱為「上清齋」。 4.禁絕一切食物,專門服炁。 5.服用藥物,代替食物。闢谷的目的,一是為了清潔內臟,以達到淨化內炁的效果。一是為了休息腸胃,從而達到治癒身體某些疾病的效果。一是為了解決住山修練之時,避免斷糧之後造成困境。

十二、服食
服食,又稱為“服餌”,指服食藥物或外丹。 《服炁精義論》日:「諸藥以代於谷,使炁味兼致臟腑而全也。」服食有時是為了服用藥物,以達到幫助修煉的某些效用;有時是為了代替飲食,以解決因為吃飯帶來的負擔;有時是為了服用外丹,以堅固自己的形體。但服用外丹,必須有充足的內修作為根基,才能降伏其性,不為所製。

十三、房中
房中,古代又稱房內、房中術、禦女術、黃赤之道、閨闈之道等。其術源自於遠古時期的生殖崇拜。房中原是古代道家和神仙家研究房事禁忌和卻病延年之衛生術。道家不講禁慾,而講寡慾。 《漢書·藝文志》日:「樂而有節,則和平壽考。」《抱朴子》日:「其大要在於還精補腦之一事耳。」道諺日:「若要不老,還精補腦。」後世因為此術易遭毀謗,道教遂而不傳。但是許多古代道家關於房內的書籍,今天還有保留。值得一提的是,道家人元丹法,絕非等同於房中術,有人大肆宣揚房中為人元修煉,是屬偽道。

十四、行炁
行炁,亦稱引炁、運炁、通炁、逼炁、閉炁等。指調動體內真炁,以通經脈。 《抱樸子內篇》說:「初學行炁,鼻中引炁而閉之。……及引之,皆不欲令己耳聞其出入之聲,常令人多出少。」意思是說,開始學習行炁的方法,從鼻孔引炁閉住,然後引入身體內部,但是都不要再放出呼吸而少一點,要不要再走出去。這裡也是閉炁的一種方法。

十五、胎息
胎息,即如胎兒般以肚臍呼吸,直至用毛孔呼吸。高層次丹道的胎息,指與天地同其呼吸。 《雲芨七簽》日:「人能依嬰兒在母腹中,自服內炁,握固守一,是名胎息。」意指:人能依嬰兒在母腹中,自服內炁,握固守一,是名胎息。」意指:人能依照嬰兒在母親腹中時的呼吸方法,自我服用內炁,攥拳握固如嬰兒一般以餘四指攥住,自我服用內炁,攥拳握固如嬰兒一般以餘四指攥住,叫做胎息是道家內呼吸的重要目標,最後精炁神歸於丹田一處,即可結丹。

十六、外丹
外丹,又稱煉金術、金丹術、燒煉法、黃白術、地元丹法、地元神丹等。指用爐鼎等器具,燒煉金石草木,煉成神丹,以為修練之用。 《抱樸子內篇》雲:「夫金丹之藥物,煉之愈久,變化愈妙。…服此二藥,煉人身體。」外丹的方法,大約有兩種:一是黃白術,又稱點金術,是用礦物質煉成黃金白銀,以充道財;一是地元外丹,即神丹,即是求生之用。


十七、內丹
內丹,指以人身三寶精、炁、神作為藥物,在體內修練成丹。筆者認為,內丹的修練方法應當早於外丹,試看《莊子》所載廣成子教導軒轅黃帝的一席話,即屬高層次的內丹法。但其名稱,乃與內丹相對而言,在隋朝時羅浮煉士蘇元朗昭示之,見《羅浮山志》:「(元朗)乃著《旨道篇》示之,自此道徒始知內丹矣。」推測內丹開始流傳較為隱秘,由蘇元朗著書始知內丹矣。」推測內丹開始流傳較為隱秘,由蘇元朗著書始才顯明內丹。至唐末出現鍾離權、呂洞賓所倡導之“鍾呂金丹道”,內丹學說遂逐漸形成完整系統,自後流傳久遠,成為道家修煉法之主流。

道家修練學,就是在以上眾多修煉方術的基礎之上,經過歷代修煉家的不斷發展完善,終於形成博大精深的完整體系,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既已光輝於遠古,亦必照耀於未來!

註:“炁”,道家修練之中指先天之炁或體內陽炁,以區別於空氣、呼吸之氣或體內陰氣。

(中華道教松山天寶聖道宮)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11-15 19:46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