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護動脈 醫曝1細菌潛伏多年啃血管壁
細菌在口腔裡是不安分的。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表示,鏈球菌趁口腔傷口潛入血管壁,刷牙的重要性不可忽視。
動脈硬化是「膽固醇太高」、「吃太油」?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表示,據《美國心臟協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JAHA)的一項研究,卻揭開一個令人頭皮發麻的真相,沒有好好刷牙,口腔細菌大作怪。
黃軒於臉書專頁「黃軒醫師Dr. Ooi Hean」發文分享,芬蘭坦佩雷大學的研究團隊分析了超過200份動脈斑塊樣本,結果發現,動脈斑塊裡有口腔細菌DNA,其中42%竟來自口腔鏈球菌。
黃軒指出,口腔鏈球菌平時安分地待在牙齦縫裡,一旦牙周出血或發炎,它們便趁機潛入血液,黏附在血管內壁上,隨後形成「生物膜」,不易被免疫系統察覺,潛伏多年,慢慢釋放發炎分子,侵蝕血管壁。
因此,當壓力、感冒、或免疫力下降時,這些細菌就會「甦醒」,引爆局部發炎,使動脈斑塊破裂、血栓生成,那一刻,就是心肌梗塞爆發的瞬間。
黃軒表示,好好刷牙=好好護心。多項世代觀察研究指出,刷牙頻率過低(每天一次或更少)與心血管事件風險上升有關。
在日本一項超過7萬1000人的研究中,若每天一次或更少刷牙,腦中風風險增加22%;若是已經有冠心病的患者,又不愛刷牙,其重大心血管事件風險更高,增加幅度達70%。
黃軒說,每天刷牙3次以上的人,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顯著降低,且風險下降呈劑量反應關係。
來源:自由健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