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2-4-23
- 最後登錄
- 2025-11-19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075
- 閱讀權限
- 110
- 文章
- 516
- 相冊
- 4
- 日誌
- 1
   
狀態︰
離線
|
職場人脈不是天賦,而是一次次願意付出時間與誠意的選擇。從作者在冷風中再爬長城的經驗出發,說明跨文化交流如何在不便中累積深度信任。讓努力成為連結世界的起點,也為未來創造更多可能。
前陣子遇到一位醫界前輩,談起我們共同認識的一位大老。那位大老不僅學術與行政經驗深厚,更具國際手腕——長袖善舞、廣結英才,世界各地的醫界好漢幾乎都與他交好。
我好奇問前輩:「他到底拚到什麼程度?」
前輩說:「你可能難以想像,他身為醫學中心的最高長官,平時行政壓力早已大到極限。但他可以為了日本友人的父母告別式,在行程滿檔的情況下,凌晨從桃園搭機飛往日本,再輾轉搭車前往鄉下,只為在靈前鞠一躬。當天晚上,又飛回台北繼續工作。」
我聽完愣住。這早已超越「拚命三郎」的程度,那種對於情義和人脈的投入,堪稱「玩命神人」。
埋下合作的種子,建立跨文化的信任
我們常羨慕,甚至暗自嫉妒那些總能談笑風生,到處吃得開的領袖人物,覺得他們天生就有魅力、有資源、會拉關係。但我們只看見他們像天鵝般優雅地在水面滑行,卻沒看見在冰冷水面下,他們的雙腳如何拚命划動。
那些成就、人脈,從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它們往往是無數晝夜的專業累積、無數次的凌晨航班與深夜應酬,是一次次在「要不要再努力一把」的掙扎後,選擇繼續前行的結果。
後來我到日本開會,遇見一位美國非常傑出的女學者。聊天中得知,我們都受邀在深秋時分到北京演講。我的行程原本排得緊湊,一演講完就回國,連旅遊都沒安排。但那位學者說,她第一次到北京,又不懂中文,因為和我聊得來,很希望我能陪她走走。
老實說,我相當為難。機票、工作、私人行程都得重排;長城我也早爬過,冷風中再訪,興趣實在缺缺。但想到那位醫界大老凌晨飛日本的故事,我最終還是多留了兩天。
那兩天,我們兩人與幾位當地優秀的年輕醫師一起遊長城、頤和園、恭王府與孔廟。秋風刺骨,我們穿著羽絨大衣、戴著毛帽,邊抖邊聊——聊中國歷史文化,更聊臨床研究、學術方向、團隊優勢與合作可能。那種真誠交流的氛圍,遠勝任何一場會議。當我們站在八達嶺上迎冷風而立,面對綿延的長城,卻頭痛欲裂的當下,我知道,那一刻建立的情感極其深刻,它可能只是停留在私人的友誼,卻也可能綿延千里,埋下合作的種子,或建立跨文化的極致信任。
真正全力以赴,未來的自己值得期待
職場上,我常聽到年輕人抱怨:「我很努力了啊,但機會就是不來。」「大環境本來就差,我只是運氣不好。」「別人都有人脈,我就是沒有。」甚至是「我就是能力差,又不是我的錯。」但冷靜想想,我們真的曾「全力以赴」過嗎?
「全力以赴」並不只是埋頭苦幹、排滿工作、熬夜加班。真正的全力以赴,是在正確的方向上,用正確的方法,一次次在困難、不方便、不甘願的時刻,仍願意多吹一次冷風,多走一段難路,為更美好的未來,再投一次信任的選票。
所以,我願意在冷風中再爬一次長城,我陪的不只是眼前的友人,更是在陪未來的自己。
因為我始終相信——當我們真正全力以赴之後,未來的那個自己,是美好的,是閃耀的,是值得今日的我去期待的。
|
-
總評分: SOGO幣 + 10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