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1-14
- 最後登錄
- 2025-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00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9779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祈禱與積極心理學:通向幸福的七大關鍵
幸福的秘訣究竟是什麼?這或許是我們每個人都在追尋的答案
這個問題貌似很複雜,但答案卻非常簡單。如今,連科學也認同,幸福並不源于擁有財富,而是源於可以融入日常生活的活動。
新興的積極心理學領域吸引了專家和普通人的廣泛關注。這個領域已經積累了豐富的文獻和大量研究,以至於心理學家們可以相當自信地指出一些能夠提升幸福感的活動。
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心理學教授索尼婭•柳博米爾斯基(Sonja Lyubomirsky)在積極心理學研究領域極具影響力,她的著作《幸福的密碼》(The How of Happiness)已經面世就稱為暢銷書,如今已經成為最廣泛使用的積極心理學研究教材之一。
在這本書中,她用科學證明列舉了一些最有效的幸福助推器。令人驚訝的是,這些提升幸福的活動,與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願主福安之)的聖行幾乎完全一致。
這本暢銷書從側面告訴我們,穆斯林學者和心理學家在這個領域有著巨大的潛力,可以將聖行與心理學研究相結合,從而改變許多絕望者的生活。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一種常見的也是最重要的宗教功修——穆斯林每日五次的禮拜,通過拜功去探索它裡面所蘊含的多種幸福助推器。
1. 表達感恩
索尼婭在其著作中指出:“這聽起來或許有點陳詞濫調,但研究清楚地表明,如果你培養一種‘感恩的態度’,你會更幸福。”
對於穆斯林而言,感恩是我們每日祈禱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除日常的感恩外,每天至少有十七次,我們站在真主面前說:
“一切讚頌,全歸真主,養育眾世界的主。”【1:2】
這裡的感贊,既包括穆斯林對造物主真主的感謝、讚美、誠服和崇拜;也包括萬物對真主的感贊和崇拜。除了人類,宇宙萬有都在以各自特有的方式感贊真主。日月天地,山川河流,動植物及所有存在,通過發揮各自被賦予的作用,都在服從造物主、讚美造物主的全能、獨一和偉大。
這節經文出自古蘭經《開端章》,整個章節分為兩個部分,前半部分是對真主的讚美與榮耀。
在禮拜中的其他感恩表現還包括從鞠躬站立時的祈禱,以及在禮拜結束前的推薦祈禱:“主啊!求您助我紀念您、感恩您,並以最好的方式禮拜您。”《艾布達伍德傳述》
2. 專注或“冥想”
索尼婭指出:“無數研究表明,冥想對人的幸福和身體健康有多種積極作用,同時還能提升一些難以衡量的特質,比如‘自我實現’和道德成熟。”
儘管冥想常與“東方宗教”如印度教相關,因此被許多穆斯林視為非宗教行為,但這其實取決於我們如何定義“冥想”。冥想的幾個核心組成部分,例如“放下”、“覺知”和“耐心”,正是祈禱的重要部分。在伊斯蘭文化中,冥想的概念與‘塔達布林’(對真主創造的深思)或‘則克爾’(紀念真主)有許多相似之處。禮拜中的專注(khushu)便是一種高層次的冥想。
3. 宗教信仰
有人會問,世俗研究竟然提倡宗教信仰?可是,索尼婭的著作中,宗教信仰之重要性,證據之確鑿令人無法否認,她說:“研究表明,與非宗教人士相比,那些積極參與宗教活動的人在面對各種疾病時壽命更長,總體上也更健康……但問題是,我們並不完全知道這究竟是為什麼。”
而作為穆斯林,我們當然知道,真主說:
“他們通道,他們的心境因記憶真主而安靜,真的,一切心境因記憶真主而安靜。”【13:28】
這是歸信真主的信士具備的屬性和享受的特恩,因為他們對真主的信仰不是來自盲從和輕信,而是基於對宇宙萬物的來源及支配一切的統一規律的思維和參悟,故他們對真主獨一性的信念無比堅定,每當他們紀念真主時,內心便充滿寧靜,他們因信仰而自豪,因記主而幸福。他們知道等待著自己的,是真主的美好許約:“歸信而且行善者,將享受幸福和優美的歸宿。
儘管這些研究涵蓋了除伊斯蘭以外的其他宗教,但它們的共同點是:與真主的聯繫和融入宗教社區。前者毫無疑問是祈禱的核心目標,正如古蘭經所言:
“你應當崇拜我,當為紀念我而謹守拜功。”【20:14】
不僅宗教信仰對幸福感有深遠影響,更深層次的專注體驗也在科學與信仰中得到了認可。
4. 心流體驗
索尼婭將心流定義為:“一種對當下的強烈專注和沉浸狀態……在心流中,人們會感覺強大而高效,處於自身能力的巔峰——警覺、掌控、自信,而毫不在意自我。他們完全因熱愛而投入於某種活動。”
還能有比這更貼切的禮拜“專注”(khushu’)定義嗎?
“心流”不僅僅是禮拜的一部分,禮拜的回賜還取決於我們投入了多少專注(或“心流”)。
你最近的一次禮拜中,有體驗到這樣的‘心流’嗎?不妨試著在下一次祈禱中刻意感受這種專注與安寧。
5. 享受當下
在索尼婭看來,享受當下是任何能夠生成、增強和延長愉悅感的思想或行為。她說:“所以,當你停下來‘聞聞玫瑰的香氣’而不是漫不經心地路過時,你就是在享受當下。”
我們可以稱享受當下為更高層次的心流,在這種狀態下,我們不僅生活在當下,還在有意識地享受它。有人可能會問,這如何與祈禱相關?答案從先知(願主福安之)的表達中顯而易見:“我的清涼在禮拜中。”《艾奈薩儀聖訓集》
6. 承諾目標
英國著名作家、哲學家吉伯特•基斯•賈斯特頓(Gilbert Keith Chesterton)有一句名言說道:“有一件事能為一切增添光彩,那就是對未來的期待。”
對於穆斯林而言,祈禱是提醒我們崇拜真主這一終極目標的方式,這也是我們被創造的意義,真主說:
“我創造精靈和人類,只為要他們崇拜我。”【51:56】
真主之所以派遣眾使者,忍受艱辛傳達天啟教導,是因為萬物存在的意義,在於崇拜和服從真主。在所有被造物中,兩種被賦予自由意志的存在——精靈和人類存活於世的價值,尤在於認識和崇拜真主。崇拜(爾巴代提)一詞的本意,是服從崇拜物件、向其承認自己的卑微。而作為伊斯蘭的一個術語,其涵義為:人為追求真主的喜悅而做的任何事情,包括明顯的、隱藏的、具體的、抽象的——言行舉止、思想意念等發自人自由意志的一切行為。另言之,崇拜真主,就是克服一己私欲,絕對服從真主的一切命令和禁止。習慣上,人們將崇拜片面地理解為禮拜等宗教儀式,這實際上是對作為伊斯蘭信仰和行為核心的“爾巴代提”的誤解和局限。
同時,它也提醒我們在審判日站在真主面前的場景。通過每天五次禮拜,我們不斷更新自己的目標,提醒自己“未來的希望”。
7. 積極思考
在禮拜中,從第一聲“真主至大”(takbir)到最後的“色蘭”(salam),整個禮拜就是在教會我們積極思考。當我們說“真主至大”時,每一種煩惱與壓力都顯得微不足道。
當我們舉起雙手,向真主祈禱時,我們承認一切都掌握在他的能力中,我們依賴的是至仁至慈的主,他只願我們獲得幸福,並幫助我們實現永恆的至福。
祈禱不僅是一種精神修煉,它通過科學證據驗證了其能帶來深遠的幸福感。
祈禱不僅是穆斯林生活的核心,更是通向內心平靜與永恆幸福的橋樑。正如古蘭經所言:“的確,唯有紀念真主,心靈才能安寧。”【13:28】
這是歸信真主的信士具備的屬性和享受的特恩,因為信士對真主的信仰不是來自盲從和輕信,而是基於對宇宙萬物的來源及支配一切的統一規律的思維和參悟,故他們對真主獨一性的信念無比堅定,每當他們紀念真主時,內心便充滿寧靜,他們因信仰而自豪,因記主而幸福。他們知道等待著自己的,是真主的美好許約。
(伊斯蘭之光) |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