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6-10-29
- 最後登錄
- 2010-10-29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97
- 閱讀權限
- 30
- 文章
- 3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白帶魚習性和釣法...
白帶魚: .帶魚科之介紹資料 分類 屬於鱸目,鯖亞目,全世界本科共 9屬約32種,台灣地區產4屬6種。 形態 體扁長呈帶狀。上頜骨為眶前骨遮蓋,背鰭基非常長,尾鰭小或無。無鱗片,具明顯側線,胸鰭位低,腹鰭退化或無腹鰭,脊椎骨58∼192。 生態 棲於水域中底層,棲息時頭上尾下,垂直靜立於水中,晨昏浮至水中上層覓食,成魚追捕小型群游之燈籠魚、、砂等;通常群游為主,偶食烏賊及甲殼類;幼魚則捕食浮游甲殼類、糠蝦等。通常群游,為肉食性兇猛魚類。 分布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均產,溫暖水域較多,台灣各地沿海均產。 利用 多切段油炸食用,亦可火烤或蒸食,甚為可口,是極常見的食用魚。 深度 活動之範圍極廣,由水表層至1,000公尺深之水域皆可發現其蹤跡。 漁業 部分魚種體小肉薄無食用價值,但其中白帶魚肉質極佳,產量甚大,是本省重要的經濟漁獲。定置網、圍網、拖網均可捕獲,台灣西岸及東北部產量較大。
學名
Trichiurus lepturus Linnaeus, 1758
異名
Trichiurus haumela
俗名
(中)白魚、裙帶、肥帶、油帶;(英)Largehead hairtail
分布
世界各溫熱帶海域均產。台灣地區各地皆產,水深可達400公尺。
形態特徵
尾極長,向後漸變細,末端成細長鞭狀。頭窄長,前端尖銳。無尾鰭與腹鰭。口大,下頜長於上頜,齒發達銳利。黑體]背鰭起於後頭部延伸至尾端。體銀白色,背鰭及胸鰭淺灰色,具細小黑點,尾呈黑色。
棲息生態
肉食性洄游魚類,具群游性,性極貪食,據聞白帶魚大咬時,為追逐日本鮆有時會衝到岸上。
利用
肉質佳,體型大者常分段出售,油炸或醃食,甚或作生魚片均可。
漁業
產量甚大,是極重要的經濟漁獲,大陸沿海大陸棚含台灣海峽每年可產20萬噸左右,台灣四週沿海均產,主要漁法為底拖網、巾著網、定置網、盛漁期在春夏間,也是北部沿岸季節性海釣重要魚種。
體長
一般約在80∼120公分間,最大可達250公分。釣期:全年,海況許可即可釣獲,屬於夜釣魚類. 時機:大,中潮最佳,小潮其次. 釣棚深度: 5米-150米皆碰到其行蹤 魚鉤:軟蟲.鐵板.4連-5連正餌釣法.湯餌.米諾.顫泳..... 船釣法:天平釣法,釣組如圖,魚餌平均鉤在鏈鉤上,沉入適當深度後再徐徐將釣線回捲, 魚餌也在水底徐徐的上升有如活餌般,在捲回期間就餌率極高,若回捲至水面仍無魚訊,再一次將釣組沉入適當深度重複相同的動作,中魚時立刻記住中魚之深度, 再次下竿時即以中魚深度再加10米為基準開始回捲. :牙齒鋒利,勿用手直接脫鉤, 餌釣完時可將釣獲的白帶魚之尾巴切下做餌, .同樣釣組及釣法亦常有煙仔虎,梭魚等魚族上鉤. 參考資料..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
|
-
總評分: 威望 + 2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