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山寺供奉慚愧祖師,位於南投縣鹿谷鄉鳳凰村,地處鳳凰山麓,群山環繞,高地雄偉,並有全國知名之鳳凰瀑布、鳳凰谷鳥園,其右有鳳凰連峰至線浸高地及白石牙山,列為屏障,左有橫屏頭,凍頂山,麒麟山麒麟潭等自然山水環境,尤其四週綠竹修林,滿山茶園,四季常青,景色秀麗,居民以鳳凰山寺為宗教信仰中心,每年前往進香及旅遊的民眾數以萬計,為地方帶來無限商機。 鳳凰山寺慚愧祖師威靈顯赫,香火鼎盛,成為鹿谷鄉境的知名古剎,鳳凰山寺供奉陰那山慚愧祖師,迄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據該寺所著沿革記載清朝嘉慶年間,有莊阿眛率其同伴數十人由福建渡海來臺,至鹿谷鄉之頂城莊開荒墾拓,結草為廬,設座禮拜,安奉慚愧祖師之香火,以為守護之神,由於奉之既久,屢顯神靈,凡居民入山墾作,常遭兇蕃猛獸襲之,故乞求祖師香火攜帶以保平安,每值水旱疾疫必禱焉,應如桴鼓,居民益崇重之,議建木造平房以為廟宇,因建址在頂城,世稱「頂城祖師公」,往後香火日盛,譽滿山城。 前清總兵吳光亮開闢台島中部戰,徑貫穿中央山脈達台東璞石閣(今玉里),屯兵駐紮於頂城,當開山時,吳光亮的駐軍時遭蕃人騷擾,為此每日清晨,必躬禱於祖師,虔求庇佑,並發願以他日開山順利,將重建廟宇,以答神庥,並由乃兄信官吳光忠贈獻「佑我開山」匾額,至今乃懸掛廟中視為寶之。吳光亮以不屈不撓之精神,克服困難,奮鬥不懈,卒將沿八通關秀姑巒隘道貫通,當開工抵鳳凰山麓時,為紀念起見,特在該山麓,大書「萬年亨衢」四大字於巨石,至今尚存,並列為國家一級古蹟。 吳光亮由於鑿險有功,特於光緒三年握升鎮台,駐守台南,光亮以當年許願重建祖師公廟,乃馳書告頂城人士,並派吳維謨地理師抵頂城,與當地林乞來等人會商,勘查新廟址,並繪成圖樣,盤旋數日,一切商討就緒,並澤吉興建,由頂城人士推林乞來、黃玉山、黃水秀等人,專程南下,以便領取銀兩,惟當時因交通不便,徒步至府城,頗費時日,於三月廿日抵達後,始悉吳光亮已於三月十八日奉調回京,徒呼負負,重建之事遂寢。 鳳凰山寺每二十四年舉辦祈安三獻清醮活動,期間來自全國各地之信眾人山人海,熱鬧滾滾,均為一睹頂城祖師公之神威,祈求能降福於國,保鄉安民,諸事順遂,可見慚愧祖師公神威顯赫,德澤廣被,實為頂城居民生活、休閒及宗教信仰重心。
據說,這尊慚愧祖師是鳳凰山寺開基祖師,已有近三百年歷史。
鳳凰山寺採用百年花樟雕鑿香爐,供信眾膜拜插香,形體格外醒目。
鳳凰山寺慚愧祖師手持七星寶劍,頭戴滾金邊佛貌,展現『佛道雙修』聖神尊嚴。
鳳凰山寺祖師座位後面,以香樟木雕琢龍騰圖案,凸顯祖師威武尊嚴。
鳳凰山寺的牌樓豎立在廟口巷,讓各地來的遊客、進香團有明顯指標可尋。
鳳凰山寺未改建時內殿『古色古香』,上面懸掛吳光亮乃兄吳光忠所賜『祐我開山』及前副總統謝東閔致贈『福祐生民』匾額。
未改建前鳳凰山寺有點傳統純樸,左右豎立石獅鎮守,『萬年亨衢。山通大海』橫掛壁牆廟貌莊嚴。
新的鳳凰山寺,大致依照原來的廟堂而建,增加辦公、會議、招待、販賣等施設,以應遊客之需。
吳光亮為感恩慚愧祖師靈感護持順利開山,由乃兄吳光忠親賜『祐我開山』匾額懸掛鳳凰山寺。
吳光亮在鳳凰山麓巨石書『萬年亨衢』四大字以資紀念,現已被列為一級古蹟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