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30|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本國歷史] 【雙溪學衡】饅頭與餕餡 [複製連結]

Rank: 4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0-4-8 13:13:4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城外土饅頭,餡草在城裡。一人喫一箇,莫嫌沒滋味。」這首初唐詩人王梵志的詩,非常膾炙人口,意思是說生命走向死亡是必然的,不論愛不愛吃「土饅頭」,最終人人都要嘗一個。「土饅頭」指墳墓,遂成為家喻戶曉的用語。

仔細思索此詩,頗有語病,一個土坑一具屍體,人就像餡一樣被包進土裡了,又怎麼吃呢?

宋代黃山谷對此很納悶,於是改後兩句為:「預先著酒澆,使教有滋味。」這麼一改,警世味道淡了,倒有李白「且樂生前一杯酒」的灑脫。

現代人讀這首詩仍會疑惑饅頭怎麼有餡?應說「城外土包子」才是吧!其實古代饅頭就是現在的肉包,《事物紀原》、《七修類稿》、《三國演義》諸書都記載諸葛亮用麵皮裹肉像人頭來祀神,原先叫「蠻頭」,後來才改稱「饅頭」。

包子是後起的饅頭別名。宋代王栐《燕翼詒謀錄》卷三云:「仁宗皇帝誕生之日,真宗皇帝喜甚,宰臣以下稱賀,宮中出包子以賜臣下,其中皆金珠也。」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二也說:「更外賣軟羊諸色包子。」

若是素餡菜包,宋人叫「餕餡」。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下就說了一件趣事:吳僧淨端行解通脫,丞相章惇請他用膳,自己仍然吃葷。侍者誤將饅頭和餕餡錯放在兩人面前,淨端很自在的吃起來,而章惇吃到餕餡,知道弄錯了,立刻斥罵侍者,並對淨端說:「您吃到饅頭了!」淨端仔細一看,說:「果然是饅頭!我還奇怪餕餡怎麼這麼甜!」

葉氏以此論述何謂「不動心」說:「此僧真持戒者也。」淨端道解深妙,人稱「端獅子」,有《湖州吳山端禪師語錄》傳世。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15 06:58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