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505|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本國歷史] 民初軍閥---馮玉祥-- [複製連結]

SOGO榮譽會員

口業啊!!口業!!!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釣魚王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0-3-25 12:23:3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馮玉祥(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原名馮基善,字煥章,祖籍安徽巢縣(今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區夏閣鎮竹柯村)人,寄籍河北保定。民國軍閥。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蔣中正之結拜兄弟。
 
清末1896年加入淮軍,1902年改投袁世凱的武衛右軍。1911年擔任由武衛右軍改編而成的新編陸軍第二十鎮第八十標第三營管帶,曾參與灤州起義。

1914年7月馮玉祥任陸軍第7師第14旅旅長,參加鎮壓白朗起義。9月任陸軍第16混成旅旅長。1915年奉令率部入川與護國軍作戰,暗中與蔡鍔聯絡,於1916年3月議和停戰。1917年4月被免去第16混成旅旅長職。7月率舊部參加討伐張勳復辟,復任第16混成旅旅長。1918年2月率部南下攻打護法軍,在湖北武穴通電主和,被免職留任。6月率部攻佔湖南常德後,被撤銷免職處分,11月任湘西鎮守使。

1921年8月任陸軍第11師師長,從屬直系軍閥,率其部隊入陝西,在陝西督軍閻相文自殺之後,接任陝西督軍,並以此地為地盤擴充,受到蘇聯大力支持壯大,其軍隊因此被稱為「西北軍」。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中,出潼關,擊敗河南督軍趙倜,任河南督軍,因殺降將寶德全,被撤河南督軍,赴京改任陸軍檢閱使。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戰爭時,負責在熱河一路抵抗奉軍,在參戰途中,接受張學良50萬元政治獻金[1],率軍返回北京,發動北京政變,囚禁總統曹錕,推翻北洋政府,脫離北洋軍系,改編所部為「國民軍」,電請孫文北上。導致山海關一路的吳佩孚失敗。於11月5日逐溥儀出宮。因無法抗拒直、奉系軍閥的壓力請來段祺瑞主政,遭到排擠。


馮玉祥1925年底馮玉祥參加反奉戰爭,1926年4月9日再度發動政變,逼走段祺瑞,但軍事上失利,不得不撤出北京,後赴蘇聯考察,同年回國。國民軍在南口堅守四個月後,於8月退回西北,9月17日馮在綏遠五原誓師,任國民革命軍聯軍(後改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司令,宣佈所部加入國民黨。在擊潰劉鎮華的鎮嵩軍之後,出潼關參加北伐。1927年4月寧漢分裂之後,先在鄭州與汪精衛會面,後在徐州與蔣中正會面,最後選擇與南京蔣中正合作,清除內部的中國共產黨人。

 
1927年馮玉祥在河南廢寺逐僧,將大相國寺改成市場。

1929年,馮玉祥不滿國軍編遣會議比例式裁兵原則的決議,稱病離開南京,並於5月出任「護黨救國軍」總司令,但迅速被南京方面內外夾攻而失敗,被迫離職前往山西。1930年聯同閻錫山、李宗仁等與蔣中正對抗,引發中原大戰,兵敗後隱居山東泰山。

1933年5月26日與吉鴻昌、方振武、佟麟閣在察哈爾張家口建立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任總司令,時任察省主席的部將宋哲元並不支持,但又不便反對,因而離職,之後馮率軍攻下由親日軍隊佔領的多倫,引起一陣騷動,但不久後便離察返魯。抗日戰爭時任國防最高委員會常委,第三、第六戰區司令長官,不久被蔣中正撤職。

1946年赴美國考察水利,後在1948年搭蘇聯輪船「勝利」號,由美返國參加政協,8月22日,不幸中途因輪船出事而於黑海遇難,「勝利」號正向敖德薩港口進發時,輪上失火,馮玉祥被煙熏窒息致死,與女兒曉達一起罹難,享年65歲。

馮氏篤信基督教,並利用宗教力量來控制軍隊,故有「基督將軍」的稱號。他還有「愛國將軍」、「倒戈將軍」和「植樹將軍」的稱號。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5Rank: 5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0-3-26 08:45:41 |只看該作者

 


《紐約時報》的一位記者自我介紹一番後,說:“馮將軍,你長得真高大!”身高六英尺,肩闊腰圓的馮玉祥答道:“是的。你要是砍下我的頭,頂在你的頭上,那麼我倆就一樣高了。”這位記者聽了這話後,嚇得幾天睡不著覺。”

“他站起來足有六英尺高。他不是纖弱的黃種人,個頭魁梧,古銅色,和藹。《聖經》拿在手上或者放在口袋裏,虔誠的基督徒。神槍手。世界上最大的私人軍隊——195000人——的主人。在今天,這樣的人就是中國的一個最強者:馮玉祥元帥。”

——1928年7月2日,《時代》關於封面人物馮玉祥的報道,以上面這段描述作為開場白。

封面選用了馮玉祥頭部的一幅特寫鏡頭。他顯得很健壯,巨大的頭顱微微仰視,帽檐正好遮蓋住前額。照片下面的說明很簡潔:“中國的基督教戰士,……變烏合之眾為規矩之軍。”這裡是用“基督教戰士”的稱謂,而對更多的外國人來說,更喜歡稱馮玉祥為“基督將軍”,就像過去談到吳佩孚時喜歡用“儒將”的稱呼一樣。

馮玉祥有著傳奇般的經歷,談到他,人們總是會津津樂道于他皈依基督教的起因以及他命令整個部隊的士兵都念聖經,唱聖歌,按照牧師們的訓導祈禱。在軍閥混戰的年代,這些做法的確引人注目,也令人好奇。“馮的優點”——以這個小標題,《時代》為我們描述呈現的正是一位在軍閥群體中鶴立雞群的人:

“這位最強者也會因他的諸多優點而令人難忘。十八歲時,馮在當時的清軍中當兵,拳亂(1899—1902)之後,他很快升至軍官。他患潰瘍而受其折磨,兩位中醫告訴他是‘不良生活所致’,想收他的醫療費,此事對他刺激和傷害甚大。這位年輕軍官很清楚自己的品行,拒絕了中醫的治療,轉而去北京教會醫院求醫並痊癒。為他治療的基督教醫生說的一番話,令他終生難忘:‘你不必付錢。我只要你記住,是上帝愛你,派我來為你治病的。’”

“1913年,馮少校由一名衛理會牧師主持洗禮,此後,他又讓自己的500名手下全部皈依基督教。1915年,他成為少將,在四川省主持了一次祈雨儀式,背誦《聖經》中以利亞先知為加爾默羅山祈雨而做的祈禱。”

“馮將軍信奉上帝後採取的進一步行動,是在他被任命為一個省的統治者後,數年之間他滿懷熱情反對鴉片、嫖娼、酗酒、吸煙。與此同時,他開始學習寫作,還自己編寫軍歌,題為《士兵之精神》。”(《時代》,1928年7月2日)

吸引世人目光的正是這樣一位特立獨行的“基督將軍”。

在上海主編《密勒氏評論報》的鮑威爾,曾和美國《紐約時報》記者一起去採訪過馮玉祥,他講述過這樣一個頗有意思的細節:“《紐約時報》的一位記者自我介紹一番後,說:‘馮將軍,你長得真高大!’身高六英尺,肩闊腰圓的馮玉祥答道:‘是的。你要是砍下我的頭,頂在你的頭上,那麼我倆就一樣高了。’這位記者聽了這話後,嚇得幾天睡不著覺。”

在上世紀二十年代無休止的軍閥混戰中,馮玉祥時常以轉瞬之間的突變,令人詫異。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中,他有過一次突變。身為直系主將之一的馮玉祥,反戈一擊,轉而與奉系聯手,出奇兵攻佔北京。先把曹錕軟禁,復從背後進攻直系主帥吳佩孚,這被看做是馮玉祥一生中最大的一次突變。1927年,一週之內,在武漢政府與南京政府之間,馮玉祥的態度又來了個180度的大轉變,從支援武漢政府到轉而與蔣介石結盟,再次令世人瞠目結舌。

於是,在講述馮玉祥的“優點”的同時,《時代》還以“叛徒的過去”這樣一個小標題,用更多的筆墨報道馮玉祥“叛變”的故事以及不同人的種種議論:

所有這些,都是過去的故事。新的歷史在國民革命軍佔領北京、張作霖去世、張學良主政東北之時掀開了。人們自然對擁有重兵的馮玉祥有了新的觀察和新的期待。只是,期待的同時,仍有人根據他以往的舉動而懷疑他的真誠,甚至認為他還會改變支援蔣介石的立場。下面這段話,的確耐人尋味:“上周,這位最強者似乎高興地去掉了自己身上背著的‘叛徒’這一烙印。有報道稱,他完全與新政權融為一體了。並稱,他和國民黨的總司令蔣介石有可能短期訪問北京,在那裏參加慶典活動,慶祝整個中國在民族主義口號下得到了統一。”(《時代》,1928年7月2日)

某些人的質疑,不到一年果然成了現實。1929年5月馮玉祥宣佈反蔣,“叛變”了與之曾有“金蘭之交”的蔣介石;10月10日蔣、馮戰爭爆發;1930年4月,馮玉祥在失敗後再度與閻錫山聯手,中原大戰由此開始。過去的傳言,再次成了現實中的硝煙。

來源:北京晚報
小丑笑了不代表他笑了
小丑哭了代表他真的伤心了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2-7 15:44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