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2-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710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652
- 相冊
- 1
- 日誌
- 8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1.gif)
狀態︰
離線
|
馮道(882年-954年),字可道,號長樂老,瀛州景城(今河北泊頭市交河鎮)人。生於唐僖宗中和二年(882),卒於後周顯德元年(954)。中國大規模官刻儒家經籍的創始人。曾經侍奉五朝、八姓、十三帝,「累朝不離將相、三公、三師之位」。為官四十多年,是中國官場歷史的一個不倒翁。
馮道生處於中國歷史上一個極為混亂的時代,五代。當時的中國北方的政權不斷地變動,南方則分裂成幾個小國。馮道原本是在李存勗的手下做事,後來李存勗起兵滅後梁,建立後唐(923年)。即任命馮道為戶部侍郎,充翰林學士。李存勗死後,李嗣源繼位(926年),是為後唐明宗。拜馮道為端明殿學士,後又升遷為中書侍郎、刑部尚書平章事,也就是相當於宰相的職位。
後唐明宗過世之後,兒子李從厚繼位(933年),四個月後,李嗣源的義子,李從珂起兵篡位。雖然說在紛亂的五代中,起兵造反早已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但馮道卻在這次的事件中,扮演了一個違反中國忠君思想的角色。當他知道李從珂造反,皇帝逃往石敬瑭的軍中。他第一的反應不是去找皇帝護駕,而是帶着文武百官迎接新的皇帝。於是李從珂登基是為末帝(934年)。
不如預期的,李從珂並沒有重用馮道,免去了他的宰相之位,讓他到同州(今陝西大荔)去當節度使,後來召他回朝,給他當了一個沒有實權的司空。不久後,石敬瑭藉助了契丹的力量,起兵造反,奪取了帝位,建立後晉(936年)於是馮道在後晉又恢復了宰相的官職,並且出使契丹表達兩國之友好。
但是在中國紛亂的時代,契丹相對的兵強馬壯。而後晉政權的取得,絕大部分也是得到契丹的幫助才得以建國。後晉必須依附在契丹之下才得以存活,因此馮道的出使契丹成了一個重要的關鍵。在他從契丹回來之後,石敬瑭把樞密使廢掉,併入中書省。於是,馮道集政、軍權於一身。
後晉的命運,就像五代中的任何一朝一樣,是短暫的。不久之後(946年),契丹耶律德光率大軍南下,滅了後晉。而馮道憑着他圓滑的處事態度,和耶律德光見面之後,又當上了遼的太傅。
遼的統治並沒有太久,中原地區的反抗,使得遼不久後即撤兵北上。而昔日石敬瑭的部下劉知遠則趁機稱帝,建立了後漢(947年),而為了拉攏前朝遺老,劉知遠封馮道為太師。就像五代常見的模式一樣,劉知遠的手下郭威起兵篡位,建立了後周(951年),同樣的也封馮道為太師中書令。晚年的馮道寫了一篇《長樂老自敘》,記載了他歷代當過的官職一一列舉,引以為榮。最後馮道以七十三歲的高齡過世。
文出:三才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