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696|回覆: 1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歷史研討] 太平洋戰爭美軍潛艇的貢獻暨中國牽制日軍?淺談 [複製連結]

智天使(八級)

SOGO嘴砲黨發言人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軍武十字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0-4-6 23:38:5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若東京當局及時注意到保護商船之重要性,船隊就不會損失慘重。日本帝國這個戰爭機器可能會運作更久。

在po這篇文的時候,常想日本這個海洋國家重視海洋戰力應該遠超過任何國家才是,而戰史的結果卻告訴我們,不是砲管粗大就是老大,日本從珍珠港事變後戰術思想卻倒退嚕嘍,這可能在1943年為止要從攻方變守方很不習慣吧,這個很大的原因,我想除了美軍的戰略轟炸就屬於就美國潛艇的威脅。

日本沒有護航系統、驅逐艦反潛獵殺群、沒有護航航艦,帝國海軍也很少作反潛訓練和組織;只因為這麼做顯得太過消極,不合武士道精神。

日本在開戰時,商船總噸位只有不到六百萬噸,而造船廠的能力也不足以彌補損失。和英國相比,日本簡直沒有迎戰潛艇挑戰的準備;加上本身為海洋帝國,比英國更仰賴進口食糧,也依靠進口重要原料、石油、橡膠和金屬礦來維持其戰爭工業,所以商船佔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因為日本忽視護航系統,於是其商船成了美國潛艇可以輕易獵殺之物。起初美國潛艇並不為人矚目,因此美製魚雷有缺陷,而海軍司令部也沒有多少潛艇可以作戰。

好在1943年美國魚雷已有長足的進步,潛艇兵力也增大規模,並放手讓潛艇攻擊敵人商船,使日本商船的損失更為慘重。

相反的,日本龐大的潛艇兵種卻只針對戰艦來部署,而這類目標通常總是有不錯的防備,很難加以捕捉。此外日本潛艇也只擔任巡邏任務,或補給被盟軍包圍阻隔的日軍,和美軍相比較,日本潛艇積極性和戰略意義,實質效果實在有限。

美國統計在1943年,美軍潛艇擊沈296艘日本商船,總噸位約達133萬5240噸,日本經濟因此受到嚴重影響。隔年的損失更大幅超過此數字,約達240萬3451噸之多。光是在1944年10月就擊沈66艘船,共約32萬噸。

更重要的是,美軍潛艇接獲後來的指示,全力集中攻擊日本油輪船隊,成了日本的一大致命傷。這更迫使聯合艦隊只能停在新加坡的產油區附近,致使日本經驗不足的飛行員因為缺乏燃料,無法作充分的飛行訓練。

這僅是美軍潛艇對日本商船造成的傷害,對日本戰艦而言美軍潛艇攻擊記錄幾乎擊沈船舶噸數的1/3。
比較為人熟知的菲律賓海戰,美軍潛艇擊沈日本的大鳳號翔鶴號。1944年11月美軍潛艇射水魚號擊沈日本巨型航艦信濃號(史上最短命的航艦);同年12月美軍潛艇紅魚號擊沈日本航艦雲龍號並重創隼鷹號直到戰爭結束都未能重返戰場。

日本當然也不是麻木不仁,1943年的時候才開始制定反制措施,但不是不夠完備就是實施太晚了。因為大部份的造船廠都忙著建造戰艦,當想要造商船的話,戰艦的工程勢必要延宕,也因此形成惡性循環;這也在在凸顯日本造船工業生產能量陷於窘境。

日本缺乏護航的商船船隊,無法運回造船和其他戰爭工業需要的原料,鐵礦短缺的情形使得許多造船廠都改造木質船,而日本的軍事活動也因為石油短缺而停擺。美軍潛艇的影響不只是在海上發揮作用,這導致日本國內由於民用的機動車輛逐漸停止製造,交通不便,許多物品成了稀貨,物價膨脹,生活民不聊生。

1945年,美軍潛艇開使以菲律賓的蘇比克灣為基地,當時已經沒有目標可以攻擊了,即使深入日本海也常常無功而返,最後只能擔任海上人道救援任務。

此外,關於防止日本帝國大本營從本土和亞洲大陸增調兵力前往受到盟軍圍攻的島嶼,美軍潛艇的功勞也不小。戰爭結束時,日本只剩180萬噸商船,其中大部份是木製小船,要不然就是還停留在海外無法駛回本土。

在戰爭期間,擊沉日本800萬噸船艦的主力,60%是美軍潛艇,30%是飛機,剩下10%則是水雷和水面艦艇。

最後在主文附提一些個人想法,在軍事版面上通常多數人較認同因為國軍在中國大陸牽制日本的百萬大軍,(西方國家評估日本在大陸投入約22個師);但我確有另外一種觀點,我想日本大本營也不是笨蛋吧!!在盟軍的猛烈反攻下,日本的損失應該比在中國大陸還要嚴重吧,每個月都有新的海外領土被盟軍攻克。

而日本確還把重兵部署在大陸上卻不積極的往海外所謂的絕對國防圈支援,這不是件很奇怪的事嗎?
所以我認為這應該是盟軍掌握了海空軍優勢,導致日本海路無法運作加上運輸能量不足,大部份的軍力只能蹲在中國大陸上無法運用。

所以國軍在中國大陸牽制日本的說法應該不是絕對的說法,我會這麼說的原因是在許多西方戰史的角度看中國戰場,他們看到的是蔣介石領導中華民國部隊是一盤散砂、顢頇,各部隊領導人貪污腐敗;不要說日軍了,連趁火打劫打的共產黨所指揮的民兵,竟能讓國軍的5萬多名部隊繳械!!??

甚至日本在太平洋戰場最惡劣的1944~45年,發動日軍的一號作戰,本來只有華北和大陸沿岸的淪陷區,變成被切成一半的戰況,這顯示日本還是有能力在中國戰場擊敗國民政府(很多人視為日本迴光返照)。即使國軍奮戰不懈,指揮高層各勢力軍閥包含中共每個人各懷鬼胎,在西方人眼裡是個不團結的中國也不足為奇了。

當然歷史就是如此,事情總是有褒有貶,而本人小弟我也不是去否定國軍過去英勇作戰的貢獻,只是去做多方的探討而已,並不想去強調誰是誰非。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SOGO幣 收起 理由
寒冰神話 + 3 + 10 原創內容精闢豐富,無私分享造福眾人,論壇 ...

總評分: 威望 + 3  SOGO幣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4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0-4-8 14:15:57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liusir 於 2010-4-6 23:38 發表
而日本確還把重兵部署在大陸上卻不積極的往海外所謂的絕對國防圈支援,這不是件很奇怪的事嗎?
所以我認為這應該是盟軍掌握了海空軍優勢,導致日本海路無法運作加上運輸能量不足,大部份的軍力只能蹲在中國大陸上無法運用。 ...


我補充幾點....

1. 1945年馬來西亞的錫產量為戰前的14%, 荷屬東印度石油產量則跌到只有戰前的5%,
在1945年的戰略物資進口量, 都大幅度下滑!
請注意! 整個東南亞都在日軍手上! 盟軍的蛙跳戰略, 並不影響在佔領區戰略物質的取得!
但為甚麼進口量會跌的這麼慘?...
那就是海運變成"不可能的任務"!

2. 盟軍並未發展出如德軍潛艦的戰略行為! 但... 強大的空軍, 可以靠各島的機場, 就好像
有很多無限的大型航母一樣, 足以造成日軍海上運補作業的毀滅!

3. 日本國內的慘況, 就大本營而言, 再怎樣也要確保輸日的海運能夠優先執行!
至於把中國的駐軍移往海外, 在1943年9月30日日本把防線收縮至馬里亞那和
西加羅林島時, 就可以證明, 不放棄土地的面子問題, 已經被現實海權的喪失給打敗了!

4. 至於44年4月17的捷一號, 我認同樓主的看法!
在中國的駐軍, 根本運不出海外, 放在大陸, 予其睡覺, 不如找點事情給他們做!
也就是, 應該不是日本不願意或中國很重要, 才駐了22個師團!
而是根本出不了港口!....

可以看一下, 東南亞戰區, 盟軍根本沒有甚麼進展!
我是說與島嶼戰爭或是跟西歐戰場比較!

在中國與東南亞的部隊, 出不了港, 就只好窩在陸上!
那我們能說東南亞戰區牽制很多日軍嗎?...

真實的情況, 應該是... 在陸上的出不去, 在海上的逃不了....

5. 看英國的例子, 對比日本就知道了! 若德國海軍和空軍有1944年美軍一樣的
實力, 敦克爾克那33萬人, 看能否游過對岸?
連這麼短的海峽, 都游不過去了!
更何況是西太平洋地區!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寒冰神話 + 1 您的真誠回覆內容精闢,堪為表率,值得鼓勵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智天使(八級)

SOGO嘴砲黨發言人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軍武十字勳章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10-4-9 03:28:53 |只看該作者

回覆 #2 jong 的帖子

查過了一直到大戰結束日本在中國大陸配置了26個師和一個裝甲師(不曉得含不含關東軍?)
我記得沒錯的話,日軍一個師團大約是2萬初頭的人數。

但說到東南亞戰場  應該就數緬甸戰區和孫立人、戴安瀾將軍最為人熟知吧
可是大家卻忘了泰國這個親日的軸心國成員
很多人都說義大利是個遜咖  那泰國可能就不是咖了....(沒有想貶低那個國家啦!想用口語話一點)

二戰中的東亞沒有淪為歐洲殖民地的獨立國只有三個國家,分別是中國,日本,泰國。而泰國的方法是充分利用列強間的利害關係,在夾縫中巧妙維持生存。所以有人說"中國太大,日本太強,泰國太巧"。而泰國和日本的友好關係先天上來自於地理距離,既不是太近而有衝突,也不是太遠而有疏離。後天上因日俄戰爭日本的勝利,從精神上鼓舞了被白人壓迫的泰國,於是在同是亞洲人的想法下對日本有了好感。在對抗歐美白人的立場上兩者一致,故對於日本的行動採取了和歐美不同的看法,比較起來多了更大的容忍。最好的例子就是國際聯盟因為滿州事變向日本表示譴責的決議時,唯一棄權的國家就是泰國,著實令世界各國吃驚。這樣的目的乃是泰國為了在夾縫中生存而採取依靠日本排擠歐美勢力的做法。

一向給人「溫和、愛好和平」印象的泰國人,在2次世界大戰當中,竟然是日本在亞洲唯一的同盟國。在中日戰爭爆發以來,泰國一直宣稱嚴守中立,雖然泰國表面上中立,但實際上是親日的。1931年的日軍強佔中國東北,當國際聯盟向日本表示譴責決議時,當時唯一棄權的國家就是泰國。其實泰國這麼做有兩個目的,一是希望能藉日本的力量來排除深入中南半島上的歐美勢力;第二就是泰國在30年代興起一股相當極端的-大暹羅的沙文主義(民族主義)-他們主張:老撾人、越南的孟族、中國的傣族、緬甸的撣族都屬於「人種學上的泰族」,希望這「3,000萬有泰族血統的人」全部聯合在「大泰國」之內,在中南半島建立一個強大的資產階級國家,這個國家的疆界甚至延伸到中國雲南、廣西、廣東一帶。當時暹羅著名的歷史學家、右翼思想家鑾威集‧瓦他干(Luang Wichitwathakan)在1938年7月於曼谷朱拉隆功大學發表演說時,談到了猶太人在德國的命運問題,甚至還口出狂言的說「暹羅也可以採取類似的辦法來解決暹羅境內的中國居民問題」。

1932年憲政革命後民族主義的狂熱崛起導致1938年陸軍的直接統治,其軍人陸陸續續出現在政治舞台上,當時陸軍砲兵將校出身的Phibun在1933之後得到陸軍派閥集團的支持在1938年脫穎而出就任總理的寶座.此人於法國留學時期深受德義的法西斯和國家社會主義的影響,因此態度上傾向於日本的軍國主義.而當時泰國陸軍及社會有一股抵抗英法的思潮,稱作失地回復運動,這股力量的目的就是要收復在十九世紀割讓給殖民強權的土,Phibun與陸軍及親日派主要就是依靠這股力量的支持,維持政權的正當性.在其時陸軍相當仰慕日本的軍事建制與其在中國的勝利並且仇視西方國家。

1939年6月24日,暹羅國民議會決定將國名由「暹羅」改為「泰國」(Muang Thai),英文國名由「Siam」改為「Thailand」。「泰」在泰語中是「自由」、「獨立」的意思,「暹羅」一名則來自古梵語,原意為「黃金」。暹羅國民議會會捨棄「暹羅」這個使用了13個世紀的古老國名,毫無疑問的與當時興起的暹羅沙文主義和民族主義有絕對的關係。

泰國政府或許自認為可以悠遊於-英、法、日三國列強之間,但是以外交大臣比里‧帕儂榮Pridi Phanomyong為首的一部分泰國領導人清楚的認識到,不管是日本或是英法對泰國來說都一樣危險,因此他們試圖讓泰國能與這些列強保持相同距離,並且製造矛盾、力求平衡,讓泰國可以保持自主,而不會變成任人宰割的傀儡。

中日戰爭爆發後,日本因感到物資不足苦惱時,當時的Phibun內閣以泰國生產的橡膠和棉大量供給日本,兩國關係也就迅速親密起來,而Phibun也對蔣介石發出呼籲,同是亞洲人應和日本合作對抗白人的壓迫,同時鼓動泰國國內的印度和緬甸人的反英情緒。而對於日本方面,積極泰國事務的則是陸軍參謀本部,因為泰國地理位置相當重要,如果佔領了這一戰略要地,主要可以利用泰國南部的飛機場和港口往南進攻英屬馬來西亞,同時泰國的資源在南方作戰和整場大戰都是重要的補給.而且日軍的南方作戰還有另外一個重點就是進攻緬甸後,切斷中國的重要外援運輸線--滇緬公路,這樣還可提供緩衝保護到手的南方油田和新加坡。所以早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日本就已經制定了佔領泰國的軍事計畫,日本根本沒有把泰國看作是平等的夥伴.但是在外交上的政治作戰,日本人是喊著大東亞共榮圈,大亞細亞的口號,以解放戰爭的姿態進行南侵而打算扶持眾多親日政權來利用,所以也就必須爭取泰國的同盟作為一種裝飾品,就跟納粹的反共十字軍一樣。

1939年歐戰爆發後Phibun就正式聲明泰國政府將嚴守中立,但在和法國交涉互不侵犯條約的過程中卻有國境調整的期待,對於這個問題法國則是以設立共同委員會的計畫來敷衍,直到1941年法國潰敗後泰國的國家主義者和領導階層都認為時機到來,要求索回割給法印的Siemreap,Batanban二省,在經過外交交涉不成後,泰國於是對法開戰,向法印邊界展開攻擊.

泰國陸軍在1月6日展開攻勢佔領了湄公河西岸防禦薄弱的地區,但是隨著法軍的反擊,在1月16日就遭到擊退而失敗.海軍方面當時泰國海軍有兩艘日製2500噸的岸防炮艦,裝有4門203毫米炮;兩艘英造1000噸炮艦,2門155毫米炮;另外還有12艘魚雷艇和4艘潛艇。

1月13日,法印總督海軍上將Jean Decoux下令海軍上校de Vaisseau Berenger率領艦隊從西貢出擊。艦隊中包括輕巡洋艦Lamotte-Picquet和四艘岸防炮艦。鑒於艦艇的速度不同,Berenger上校命令較慢的炮艦先行出發,他則乘輕巡洋艦Lamotte-Picquet隨後出發。15日下午,艦隊在Poulo Condore北部水域會合,隨後收到西貢Jean Decoux海軍上將的進攻命令,在旗艦上進行了最後的作戰會議後,艦隊在晚上起錨並沿海岸向閣昌島的泰國海軍基地前進,據報那裏有一艘日造岸防炮艦和三艘魚雷艇。17日晨0530,艦隊進入攻擊位置,0605,Lamotte-Picquet號上的水上飛機完成了最後的偵察,並發現了另一艘日製岸防炮艦。由於發現了法國的飛機,泰國海軍在0617開始射擊,法艦立刻還擊。Lamotte-Picquet號的炮擊和魚雷攻擊很快將泰軍炮艦Sri Ayuthia號擊成重傷,Sri Ayuthia隨即轉向並搶灘。魚雷艇Trad號接著成為Lamotte-Picquet號的目標並被擊中,隨後沉沒。魚雷艇Chonburi號和Songhkli號受到法軍其他四艘炮艦的射擊,很快起火,隨即泰國人棄艦逃生,0700左右兩艦先後沉沒。0638,法軍發現了炮艦Dhonburi號,雙方對射,法軍的射術比泰軍強的多,Dhonburi被打啞,隨即航行到小島的後面躲避炮火。0750法艦停火並進行搜救。0840,法艦開始回航,這時候泰國空軍開始進行空襲,空襲持續了一個小時,但沒有造成值得一提的損失。基本上法艦的損失微不足道,但泰國海軍的主力可以說是被消滅了。雙方空軍的交鋒,分別為泰國空軍第70戰鬥機中隊的一架霍克III戰鬥機被法國空軍Michel上尉的Loire 130擊落,泰國飛行員Juan Sukserm少尉陣亡。9架泰國Ki-30轟炸機在霍克 75戰鬥機的護航下,攻擊法軍機場,3架法國空軍MS 406戰鬥機起飛迎擊,Laboussiere上士宣稱擊落2架霍克,這兩個戰績未能得到泰國方面的證實,但Tivolier準尉則確定無疑地擊落了一架泰國Ki-30,泰國機組成員Boonyan Bansuksawat 和Boon Suksabi中士陣亡,另一方面Sangwan中士單獨宣稱擊落了一架MS 406,Thongkam士官長和Blengkam合力宣稱擊落了另一架MS 406,事實上法國空軍只損失了一架MS 406,飛行員Laboussiere無恙。軍事上的失敗使親日派政權發生危機,迫使日本必須搶在英國介入前從中斡旋,在日方的壓力下,法國不得不同意泰國的條件,經過此事也就使泰國在形勢上不得不更向日方傾斜.

附提:
基本上,除了中國大陸、台灣與朝鮮的飛行員,均曾經在日本或著親日政權的航空部隊中服役之外,泰國、越南跟印尼的空軍,也在很大的程度上接受了舊日本軍的影響,其中泰國皇家空軍,在戰爭時期就是日本軍的盟友了,而在戰後,日軍的飛行人員或著飛行器,也在很大的程度上成為了南越跟印尼發展空軍的主力,可以說是「大東亞共榮圈」,在無心插柳柳成櫻的情況下,所遺留給兩國空軍部隊的主要遺產。

        其實早在1940年到1941年之間的泰法戰爭中,泰國空軍就已經開始使用日本製的飛機作戰了,儘管在當時泰國飛行員的主力機種是Hawk-II、Hawk-III與Hawk-75等美製飛機,不過三菱公司生產的九七式輕爆擊機,卻已經是對付維琪法國時,泰國軍方最有力的武器之一,其實就當時的情況而言,日本願意提供這樣的新型飛機給泰國,也是十分難得的,可見當時日方相當重視泰國在其「南進」計畫中的戰略地位。

        珍珠港事變爆發之後,日本迅速迫使泰國站到了軸心國的陣線,而為了展現其實現「大東亞共榮圈」的誠意,又考量到泰國人的反日情緒沒有中國人的強烈之後,日本人先後提供了九十三架各式飛機給泰國,其中就有九架九九式練習機、十二架一式戰鬥機「隼」、九架九七式輕爆擊機以及九架九七式重爆擊機被交給了泰國空軍,而泰國海軍航空隊也得到了數架零式觀測機、滿飛二式練習機與九五式練習機。

        就實戰經驗來看,泰國皇家空軍也是一點也不缺乏的,在1944年11月27日的一場攔截B-29轟炸機的任務中,瓦瑟普上上尉(Flight Lieutenant Terdsak Worasap)就率領了七架一式戰鬥機攔劫這些從印度起飛的不速之客,而在這一天的任務之中,他也確實的擊落了一架超級空中堡壘,使得泰國皇家空軍成為了滿洲國飛行隊以外,唯一一個創下擊落盟軍飛機的親日空中武裝。

回到本文
1941年12月美日開戰後,日軍基於和英軍作戰的必要必須假道泰國,雖然沒有得到泰國方面的同意,但是由山下奉文陸軍中將所指揮的25軍仍按照既定計劃於當日深夜和次日晨,在南部的北大年,宋卡,巴蜀,換浦等地登陸,在東部陸軍由柬埔寨越過邊界,直逼首都曼谷。戰鬥開始後泰國軍隊在各地展開了零星的抵抗,當時Phibun立即宣佈停止抵抗,同意日軍通過。日本為了儘早解決泰國問題,,1941年12月7日晚上,日本駐泰國大使坪上貞二利用晚宴的機會,軟禁了所有泰國政要(總理Phibun除外,他當時不在首都曼谷),日本利用這些人威脅泰國政府必須同意日軍進駐,並能合法的使用泰國所有軍事設施。但是內閣在討論對日方針時,意見出現分歧,最後由總理決定選擇折中方案,不與日本簽定軍事同盟條約,也不向英美宣戰,只同意日軍借道。12月9日,泰日正式簽署協定:

1.為急速處理東亞局勢起見,泰國准許日軍借道通過泰境,並盡一切可能給予便利。
2.為執行第1款條例,雙方軍事當局另議詳細附則。
3.日本保證泰國獲得應有的尊重。
此條約簽定後,兩國間的同盟條約談判也開始了。

“泰日協定”的簽定使日軍進入泰國合法化,日軍的行動遠遠超過了條約所賦予的範圍。日軍不僅佔領了宋卡,北大年郊外的新機場,此時又佔領了曼谷的曼廊機場,鐵路和港口也被日軍接管,並在各地大量駐軍。泰國的一切軍用設施均被日軍用來入侵馬來西亞和緬甸。12月10日,山下奉文的25軍突破馬來西亞國境,日軍配備了泰國的自行車,自北向南進攻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另一支日軍侵入緬甸內地,切斷了中國的對外補給線--滇緬公路,造成來自西方的物資運送中斷。

日本政府為了把泰國緊緊控制住,在強大的軍事壓力下,於1941年12月21日迫使泰國與它簽定了”日泰同盟條約”的攻守同盟條約,條約還附有一份秘密條款,因戰費不足規定日本與泰國政府簽訂了向泰國借款的協定,將幫助泰國收復喪失給英國的領土作為報酬,而泰國將在日本與西方國家的戰爭中,根據此條約提供日軍過境的權利與重要的補給等一切義務。同盟條約代替了12月9日的協定,日軍在泰國取得更多的特權。1942年1月25日,泰國向英國和美國宣戰,正式參加到軸心國一方,投入了第2次世界大戰。

為促使日軍和泰國軍隊緊密合作,特別設立了一個軍事聯絡局,泰國軍隊受到了日軍的控制。為了回報,1943年10月,在日軍的支持下,泰軍佔領了緬甸的警棟和孟板兩個撣族地區及寮國北部部分領地,馬來亞北部。然而儘管如此,泰國領導階層最關心的還是保持他們的獨立,誠如1942年Phibun對其參謀長所說的”哪一方在戰爭中潰敗,哪一方就是我們的敵人”。

但是戰爭期間日軍在泰國的所作所為,等於是把泰國當作是一個附屬國,地位只比滿州國和汪政權來的好一點,在經濟上1942年4月,泰國的財政訪問團訪問了日本,簽定了”日泰經濟協定”,此條約規定了日泰間所謂的”經濟緊密合作”,日本軍方和財閥勢力也就掌控了泰國的經濟.在文化上,1942年10月日泰雙方在東京簽署了文化條約,其中包括把日語定為泰國第二國語,也就是日本想在文化上向泰國滲透達到把泰國滿州化的地步。在外交上1942年6月29日,泰國派一名公使前往滿洲國;同年7月7日,又承認了汪精衛政權。

另一方面,海外泰人以留學生和駐英美外交官為主,組織了”自由泰國聯合運動”進行秘密抵抗並和英美情報機構暗通款曲,其駐美大使Seni Pramoj就自行決定不將宣戰佈告通知華府。”自由泰國運動”獲得相當程度的支持,主要在於泰國民眾對日本因戰爭需索糧食,勞力,物資而對泰國的經濟支配感到不滿。

至於泰軍作為一種裝飾品,也就僅僅協助戰俘管理,交通線守備,治安維護等低強度的任務罷了,唯一值得一提的大概只有協助桂河大橋修築一事。當時日軍在泰國設立了許多戰俘營,把澳洲,英國,荷蘭的俘虜士兵關在這裏,其中多數人在修建泰國到緬甸的鐵路時被折磨致死。基本上泰國的軍隊是不堪一戰的,戰爭期間中國只在中泰邊境部署了一個第93師,就能鎮住整個泰國.雖然泰國甘心為日本的附庸,也真的掠奪鄰國土地,但對重慶則一直侍奉唯謹,軍統有暹羅站,軍委會在泰國有專設的暹羅軍事專員公署,在情報搜集上有極大幫助.戰爭勝利後第93師即直入曼谷受降.

附提:
桂河大橋位於曼谷西方大約130公里處的勘查那伯里(Kanchanaburi或稱北碧府;泰文原為干乍納武里,泰人簡稱干武里,北碧府是華人的稱呼)、靠近緬甸邊界的桂河(Kwai)之上。《桂河大橋》的主要劇情是敘述-1942年,日本在征服東南亞大部分區域之後(泰國除外,因為泰國是當時日本在亞洲唯一的同盟國),立即下令修築一條由泰國南部佛統至緬甸毛淡棉(Moulmein;為緬甸東南部城鎮;即摩爾門)的鐵路,以取代遙遠不便的海路,整條鐵路長達400多公里,經過的區域,不但是一片充滿瘴氣的原始熱帶雨林;到處充斥著-蚊蟲、瘧疾、瘴氣…,工程相當險峻,更因盟軍密集轟炸而增添了大橋構築的難度,於是,日軍便以英美盟軍戰俘作為人肉擋箭牌,希望迫使盟軍轟炸歇手,桂河大橋原本預計的施工期長達6年,但在日軍壓迫之下,只花了16個月就修築完成,除了動用了約61,000多的盟軍戰俘之外(這些俘虜都是日軍佔領-馬來西亞、新加坡和荷屬東印度…之後所俘虜的包括來自英國、荷蘭、澳大利亞、馬來西亞、印度、新西蘭、加拿大和緬甸等國在內的盟軍戰俘…),作為日軍同盟國的泰國-也強徵了27萬泰國當地的華人、泰人民工(泰國人所招募的工人主要是鎖定華人,除非不足額,才會考慮招募泰籍工人;當時泰國人有相當強的大泰民族意識,加上配合日本消滅華人的政策,因此招募對象大多鎖定華人舉例來說-1943年7月30日,擔當勞工徵集工作的北柳(Chachonsao)副知事在本府的對外關係委員會上對在場的幹部職員作了這樣的講話:「我們不想讓泰國國民受苦是將徵集的主要對象放在華僑身上的原因之一。在這次戰爭中,我們泰國軍隊為了捍衛獨立,保衛國家,在戰場上流血流汗。可是,外國人卻可以不背槍桿子上戰場,而是在內地安居樂業,從事買賣,榨取我們泰國人的利益。當然,如果華僑問起來的話,我們決不可以這樣說。要用其他的回答方式,以避免在他們心中產生隔閡…當然,我們也可以募集泰國人勞工,但在這種情況下,就得確認他們是否是自願參加的。」),一同参與大橋之構築工程,在16個月的施工期間有超過1.2萬聯軍戰俘和24萬民工死亡,就是說平均每建築1公里的鐵軌就犧牲393個冤魂,是世界的鐵路史上死人最多的鐵路,因此,『死亡鐵路』的名號便不逕而走。諷刺的是桂河大橋在建設之初是為了日本運送戰略物資之用,但是在戰爭末期,反而成為日軍運送傷兵、撤退的逃難路線。

拉回本文
1944年日軍戰局轉劣,泰國國會強迫Phinbun辭職,政權落入”自由泰國運動”本土領袖攝政Pulidei手裡,由他指派文人Aphiwong出任首相,但陸軍的影響力還在。親英美派組成了一個反日政府,但是在強大的日軍駐紮的情況下,宣佈繼承前政府的政策,實際上秘密和同盟國取得聯繫,並且準備配合盟軍發動一次反日暴動。如果這樣做,戰爭結束後,即可以像義大利那樣獲得同盟國的地位,又可以保住自1941年以來獲得的領土。但是還沒有來得及實施,日本就投降了。

1945年8月16日泰國新政府發佈聲明表示對外宣佈:「泰國1942年1月25日的對美英宣戰宣言無效;Phibun政府對英國和美國的宣戰公告是軍人集團的個人行為,是違背泰國人民意志的,也是違反泰國憲法和法律的」。泰國國民議會也於同一天通過決議,宣佈當年的宣戰無效,並廢除1941年12月8日以後同日本簽署的一切條約和盟約。這個令人啼笑皆非的聲明卻受到美國的支持,因此泰國才免於遭受國際社會的戰犯制裁。對英美的宣戰佈告不算數,這本來是世界奇聞,不過在駐美大使Seni Pramoj的斡旋下卻成真事,代價就是把所兼併的領土吐出,審判戰犯而且成為美軍在印度洋的據點。

儘管美國(以及中國)不將泰國視作交戰國,但曾直接與泰國軍隊交戰的英國和法國卻不肯善罷甘休。在與泰國簽署停戰條約的同時,英法等國要求泰國並須退出暫戰爭期間所不法兼併的領土(馬來亞北方四州)與歸還所有被掠財產-賠償英國公民因泰國的戰爭行動而造成的損失,採外還要賠給英國150萬噸的大米。甚至還要求泰國要將國名恢復為「暹羅」。法國當然也要求泰國歸還其佔領的領土(諷刺的是英法兩國也忘記他們在中南半島上所謂的領土-也是強奪而來的),但相較於-義大利、匈牙利、羅馬尼亞、芬蘭這些軸心國的成員來看,泰國在戰後所受的懲罰無疑寬大得多。

到1948年經歷短期佔領後通過了新的民主憲法,但文人政府卻無力維持穩定局面促使美國考慮重新重用陸軍的力量來使泰國可以成為東南亞對抗共產主義的堡壘。於是,Phibun又重新組閣樹立反共親美的政權,其後在中共扶持下的苗共和北越支持的泰共夾擊下,和美國的合作更加緊密隨後更簽訂雙邊安全條約,成為美國在追求東南亞外交政策上最堅定的盟邦。駐泰美軍在越戰期間一度達到五萬人的高峰,但1974年因學生起義和民族主義風潮影響,美軍於是撤離泰國。

1955年泰國又開始要求日本政府歸還日本在二次大戰期間對泰國的借款,日方說泰國在1945年已經宣布廢除一切與日本政府簽訂的條約,當然也包括當時日本政府和泰國簽訂的借款條約。而泰方則聲稱借款條約不在廢除之列,要求日本償還借款1350億日元,日方則說當時有憑據的借款只有54億日元。最後雙方在1955年8月達成協議,日本向泰國償還借款54億日元,無償經濟援助96億日元,共150億日元作為變相的戰爭賠款。


最後還要提到一個故事,1942年,有幾個泰國師跟隨日本印支派遣軍(日軍第56師團)追擊向雲南境內撤退的中國遠征軍,一直打到了中國雲南騰衝。當時攻入中國雲南的泰國軍隊還宣稱雲南有一部份劃歸泰國。後來,中國軍隊發起反攻時,這幾個泰國師根本打不過訓練精良的中國軍隊,於是只有丟下盟友日軍不管,一口氣溜回泰國,也導至防守騰衝的日軍師團被國軍全殲。當時防衛雲南邊界的最主要部隊為國軍第93師(師長為呂國銓將軍;93師為中央軍,不是當時雲南省主席-龍雲的滇軍),而93師也是中國支援盟軍進入中南半島作戰的第一批遠征軍之ㄧ,抗戰勝利後,泰國、寮國(老撾:Laos;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翻譯為:寮國)境內的日軍也是交由93師負責在寮國首都永珍(即老撾萬象)受降。抗戰勝利之後,呂國銓將軍並沒有隨部隊返回中國,而是與少數親信留在當地經商。

93師作戰
1942年,泰國軍隊派出2個師協助日軍進攻緬甸,在緬甸景棟,中國遠征軍與入侵的泰軍浴血奮戰,最終由於泰軍派出“大象部隊”助戰,中國軍隊不得不撤出景棟。1943年,泰軍得寸進尺,派機械化部隊從緬甸北部向中國雲南發起攻擊,在中國軍隊將士的抵抗下,泰軍機械化師四處潰散。(泰國機械化部隊看照片是法軍裝甲兵服飾,有維克斯6t戰車喔)

  二戰爆發前,泰國軍事獨裁者Phibun陸軍元帥就與日本關係密切。1941年12月,日軍出兵“保護”泰國,在“大東亞共榮圈”的誘惑下,12月21日,泰國同日本簽訂同盟條約。1942年1月25日,Phibun的泰國政府正式對英美宣戰,他自任陸海空軍大元帥,並積極派兵參戰。

  泰國的參戰使中國西南邊陲更加危急。為支援英軍保衛緬甸和維持國際運輸線,中國政府決定派出遠征軍趕赴緬甸作戰。1942年2月,中國遠征軍第6軍進入緬甸境內,3月初,第6軍第93師進駐景棟。景棟位於撣邦山脈之中,是緬甸最邊遠的城鎮。

  第93師師長呂國銓中將早年畢業于黃埔軍校二期,但他的第93師等來的不是日軍,而是泰國軍隊。

  日軍在太平洋戰爭初期的勝利並鼓動Phibun,在日本的大力支援下,他迅速讓泰軍總參謀部制定出兵緬甸的軍事計劃。泰國陸軍總參謀長認為此舉將使泰國深陷世界大戰的漩渦中。但Phibun不聽任何反對意見,他對泰軍高級將領表示,英軍已被日本人打敗,中國軍隊根本不值一提,建立“大泰帝國”的光輝前景就在眼前。1942年2月,泰國組建“征緬方面軍”,由2個泰國陸軍師(第1師和第3師)和1個泰國空軍聯隊組成,但泰軍的指揮權卻被日軍守屋精爾中將奪去,他穿上泰國軍服,前來指揮“征緬方面軍”。

  在日軍最高指揮部的統一部署下,泰軍第1師和第3師向緬北景棟進發,妄圖一舉打開通往中國西南的通道。3月初,潛伏在景棟多年的一些泰國間諜陸續向泰軍司令部發報,報告中國軍隊第93師在景棟的大致方位。
  根據間諜提供的情報,守屋精爾命令泰國空軍先行轟炸中國軍隊陣地。4月12日,大批機尾上繪著白象記號的泰國轟炸機開始轟炸景棟。呂國銓發現前來轟炸的飛機不像是日本飛機,於是急電軍長甘麗初詢問。第二天,第6軍軍部回電,查明第93師當前之敵乃泰國軍隊,但甘麗初軍長要第93師恪守“釁不我開”的原則,不得主動向泰軍發起攻擊。

軍部的回電使第93師被捆住手腳,呂國銓無奈,只好命令第277團、第278團和第279團都不得先開第一槍,更別提趁泰軍立足未穩之機反擊了。4月15日,在經過3天的轟炸後,泰軍2個師從三面開始合圍中國軍隊第93師,戰線前沿的一名中國軍隊連長試圖勸阻泰軍保持克制,但剛走出戰壕便被泰軍射殺。泰軍肆無忌憚的進攻終於惹惱第93師官兵,他們奮起反抗,使泰軍無法前進一步。一天打下來,泰軍在中國軍隊陣地前丟下數百具屍體,撤了回去。

  守屋精爾對泰國軍隊的懦弱很是不滿。4月16日,他的親自督戰下,泰軍又開始對中國軍隊發起猛攻。由於有日軍督戰隊的監視,泰軍不敢私自後撤,只好硬著頭皮一輪輪地向第93師陣地攻擊。第278團與泰軍第1師展開近距離肉搏戰,泰軍士兵沒見過拼刺刀的陣勢,有100多人投降,中國軍隊還俘虜泰軍一名少校營長。中國軍隊連續作戰三日,未失一處陣地。

  “徵緬方面軍”受挫的消息傳到曼谷後,Phibun擔心久戰不克被日本人所恥笑,於是把“大象部隊”也調往景棟方向。5月2日,泰軍“戰象團”抵達景棟前線。第93師官兵大多沒見過大象,感到很好奇。然而就在剎那間,泰軍“戰象團”衝過第93師陣地,騎在戰象上的泰國士兵瘋狂地向中國軍隊掃射,中國軍人死傷甚巨,僅當天就損失1500余人。這時日軍已經切斷滇緬公路,準備與泰軍合圍第93師。呂國銓師長見勢已不可為,命令部隊撤出景棟,退到中緬邊境地帶後才集結起殘部。

  佔領景棟並未使Phibun的野心得到滿足,在戰事間歇之際,Phibun把泰軍第1師改編成機械化部隊,並決定再次向中國挑戰。1943年2月,在沒有任何日本顧問參與的情況下,泰軍第1師獨自從緬甸北部向中國雲南發起進攻。

  第93師在邊境地帶休整9個月後,已完全恢復戰鬥力,面對再次來襲的泰軍,呂國銓也不再執行什麼“釁不我開”的命令。2月21日深夜,由500人組成的中國突擊隊悄悄摸進泰軍第1師營地,焚燬不少泰軍坦克,許多泰軍官兵在睡夢中成了刀下之鬼。初戰告捷後,2月22日起,第93師以連為單位分散襲擊泰軍,大挫泰軍銳氣。在泰軍疲於奔命之時,呂國銓師長又悄悄地集結起部隊。3月11日,第93師以277團和279團兩個團的兵力向泰軍發起總攻,泰軍第1師潰不成軍,逃出中國境內,1師師長差點成為中國人的俘虜。

  Phibun “徵緬行動”失敗,此時軸心國也開始走下坡路。1944年7月,Phibun迫於國內外壓力辭職。1945年8月,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呆在泰國、寮國16度緯線以北地區的日軍,由中國第93師負責解除其武裝,第93師師長呂國銓中將率部進入寮國首都永珍(萬象)受降。

《 本帖最後由 liusir 於 2010-4-9 03:53 編輯 》
已有 1 人評分SOGO幣 收起 理由
寒冰神話 + 5 熱心尋找資料並轉貼分享

總評分: SOGO幣 + 5   查看全部評分

Rank: 4

狀態︰ 離線
4
發表於 2010-4-9 23:01:44 |只看該作者
看了就覺得閣下的資料和知識都相當齊全!
所以, 我就先承認我對太平洋地區相當不熟! 這是個明智作法!

我有提到43年9月30日日軍外圍防線縮回!
這還有後續!
43年11月11號的電流作戰(不知道這樣翻對嗎?!)
由美軍陸戰隊第二師負責, 目標是吉爾伯特群島的塔拉瓦島!
馬金島是由陸軍27師負責!
統籌指揮的是, 美國第五艦隊司令斯普魯恩斯海軍少將!

我要講的, 不是作戰! 是後勤!
太平洋勤務部隊!
他是由W·卡爾霍恩海軍中將指揮!
他混合了由補給艦'運輸艦'維修艦組成的艦隊, 和一群約一百公尺長的混凝土油輪!
在富納富提環礁湖建立了一個浮動海軍基地!
其供應第五艦隊約二百艘軍艦和兩萬人員的一切補給!

像橘色作戰計劃, 幾乎都是海戰和島嶼作戰! 講求的, 根本就是後勤!
陸軍後勤還好! 像我有二戰資料, 盟軍狂炸德軍鐵路線, 但人家德軍幾乎馬上修復,
這就是著名的44年戰略轟炸目標的爭論!
我不講那次的爭論, 我是引用說... 陸地被炸很好修!
海上被擊掉一艘就少一艘! 還包括其上的物資!
就好像大西洋那場噸位戰爭一樣!

講到最後, 就是比賽誰比較能夠承受打擊!
日軍的海上實力與工業實力根本比不上美國!

在那個環礁的海上基地, 根本沒受到日軍打擊! 這就說明, 當時日軍海上的情況!
試想... 一堆船好像三國的曹操陣營, 那簡直是二戰海空武力最好的目標!
但就是沒受到打擊! 這就顯示出, 日本海軍當時的情況!

從43年8月17日 日本新幾內亞的空軍幾乎全殲! 到..
古賀海軍大將負責對付美軍對中太平洋弧形防線上島嶼的進攻, 他把艦隊的大部份
從特魯克島前移到埃尼威托克島, 再命令大部分艦載空中力量回到拉包爾!
結果...他們無法趕到並阻止美軍對布干維爾所發動的初期進攻!
這又是一場後勤和距離的問題!

再往前看....
瓜島的東京快車被阻止了後, 日軍居然用潛艦來運補!
他們用了38艘, 有20艘在那裏掛掉!
對比, 在三艘在西岸巡邏時, 一艘就把美軍黃蜂號擊沉來看!
不只是海上運輸無力, 還犯了嚴重的戰略戰述上的錯誤!

而且日軍還把所謂的空傘用光!
整個所羅門期間, 日軍就永久損失了約7096架!

試想, 海上運輸除了護航艦就是空軍, 日軍軍艦也耗光了, 空軍也被刪除掉!
再怎樣勇感的商船或運輸船船員, 想要把物資運回日本, 或是要把中國和東南亞的
陸軍運出去, 那簡直是不太可能的事!

這些事都只是發生在1943年而以!
1943年, 中國在作甚麼? 駐華日軍在作甚麼?
只有史迪威在10月對緬甸的攻擊還值得拿出來講!
是4月16日日軍打山西? 還是5月5號6號打湖北湖南?
或是鄂西會戰?

我覺得這段期間, 有點像44年以前的西歐!
除了來個娃娃登陸戰... 第厄普之外, 好像就沒有了....
英國可以說.... 因為我們在海岸列兵百萬,讓德軍害怕, 所以牽制了西歐
的德軍.....

太平洋或中國地區我不敢說!
若有人說西歐英國的那段話....
我肯定會先笑翻倒在地上, 然後再憋著笑, 勉強打一些字, 來"好好"說一下!

廢話一堆了!
容我引用 服部卓四郎 的 大東亞戰爭全史
有關 捷一號作戰部份

--

開始籌劃本戰役的昭和18年(1943年)夏秋期間,中國方面的敵情如下:

  重慶軍地面部隊總兵力約有300萬,其中機動兵力約有9個軍25萬,主要集中在貴州、湖南方面,因與英美聯合反攻緬甸有關,非常值得注意。美國駐華空軍已約達130架,主要利用中國西南方面的空軍基地,活動逐漸加強;還有利用華中、華北方面內地空軍基地的重慶空軍約200架,兩相配合,擴大勢力,令人感到不可輕視。據判斷,到明年(昭和19年)春夏時期,總兵力將超過500架。特別是美軍重轟炸機逐漸向中國西南方面增加,對我本土防衛上已構成使人深切關心的問題。


戰役開始前派遣軍的狀況

  對此,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畑俊六大將、總參謀長松井太久郎中將)的兵力,雖時有增減,大致有25個師團,1個坦克師團,11個混成旅團,1個騎兵旅團及1個飛行師團,總兵力約為62萬,擁有汽車12000輛,飛行中隊也時有增減,在十幾個小隊到二十幾個中隊之間。昭和18年(1943年)末,中國派遣軍儲備的彈藥,約夠20個師團使用,後備汽車為1500輛,燃料僅夠8個月使用。

  敵人以後還可以繼續增加兵力,尤其是空軍兵力,而我方則由於太平洋方面及西南方面空軍作戰激烈,和國內飛機生產情況等,很難期望再向中國戰場增加空軍兵力。昭和17年(1942年)以前對華作戰時,我方始終以絕對優勢的空軍力量完全掌握著制空權,相形之下,現在正好顛倒過來。這種情況固然事先思想上早已有所準備,但當進行「一號作戰」時,空軍本身固不待言,就是地面作戰,特別是後勤補給方面,我軍遇到的困難,確實超出想像。當談到「一號作戰」時,這是一個不能忘記的重要條件。昭和19年(1944年)夏,當第11軍向衡陽方面追擊時,在敵空軍力量處於優勢的情況下,我第一線部隊和後方部隊都被迫不得不在白天隱蔽,而只能在夜間作戰。

  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根據昭和18年(1943年)年初接受的任務:「大致確保、鞏固現有佔領地區,並儘可能繼續壓迫敵軍,摧毀其繼續抗戰企圖,同時封鎖在華敵空軍的活動」,於昭和18年秋季,在華北方面組織了對共產黨軍隊的掃蕩,同時在漢口附近,從11月上旬起,以第11軍的主力進行常德戰役;從9月末起,以在南京、上海三角地帶的第13軍主力進行了廣德戰役。

  另外,在防空方面一般地雖有所加強,但我方同南方各重要地區之間的海上運輸,逐漸受到來自中國大陸方面的敵空軍的騷擾。而且在11月末,敵空軍從中國本土首次對台灣新竹進行了空襲。因此,為了催毀敵空軍力量,在12月中旬,從武漢地區對衡陽、遂川,接著從華南方面對桂林連續發動了空中攻擊(同時,南方軍航空部隊攻擊了昆明),取得了一定戰果。但是,鑑於我軍實力,怎麼也不能指望取得徹底的戰果。

  必須指出的是,自從敵我空軍勢力對比從這時顛倒以後,我方空軍的進攻作戰,如果再像過去轟炸重慶那樣,採取白天編隊轟炸方式,只能白白遭受損失。於是我在華陸軍航空隊,特別是輕轟炸機隊,在後來兵力和裝備處於劣勢的情況下,便不斷設法改進戰術,加強訓練,經常利用黃昏、月夜或黎明時機,以少數飛機進行果敢的奇襲,曾屢建奇功。然而整個局勢並未因此得到改善。

一號作戰的作戰目的

  中國派遣軍當局在發動以上各個戰役時,總是首先希望迅速瓦解重慶政權,早日解決日華問題,並曾研究討進攻重慶作戰及其他方案。就在這種情況下,自昭和19年(1944年)年初起,曾數次向大本營提出進行打通京漢路戰役的意見。

  它的目的是,由於美國駐華空軍力量的增強,使長江補給線受到了威脅,因而想攻佔京漢鐵路沿線南段,打通華北與武漢地區的聯絡,使華北與華中的兵力易於統一調配;同時佔據富饒的河南平原,以便摧毀重慶政權的繼續抗戰意志。

  在大本營方面,從昭和18年(1943年)秋季以來,也同樣研究過攻佔中國湘桂、粵漢鐵路以及京漢鐵路南段沿線各主要地區的作戰。在進行「虎」號圖上模擬演習的當時,對此次作戰的目的,主要考慮了以下四點:
  一、奪取今後勢將成為美機B29進攻日本本土的基地桂林、柳州,以保證本土防衛萬無一失。
  二、通過佔據桂林、柳州一帶,以應付將來敵軍經由印度、緬甸、雲南指向華南方面的進攻。
  三、在海上交通日益不穩的情況下,修復這些貫通南北的鐵路,以開闢經過法屬印度支那與南方軍的聯絡。
  四、通過摧毀重慶軍的骨幹力量和所取得的綜合戰果,以策劃重慶政權的衰亡。

  後來經過各方面深入研究的結果,到第二年(昭和19年)1月,根據我方的實際能力,將作戰目的集中限定於上述第一項,決定實行這一作戰。

  同時決定將整個作戰名稱叫作「一號作戰」,其中的京漢作戰稱為「扣」號,湘桂作戰稱為「投」號。

本作戰的主要問題

  縱貫中國大陸南北將近1500公里 [ 註:細分作戰距離時,黃河、信陽間約400公里;岳州、諒山間約1400公里;衡陽、廣東間約600公里 ] ,在這個區域內,將殲擊數倍於我的、佔蔣介石屬下野戰部隊半數左右的敵軍,進行貫穿大陸的作戰。
這不僅要克服制空權掌握在敵人手中所造成的種種困難,而且從日本所處整個戰爭局勢的要求來看,要進行這麼巨大的戰役,無論是兵員的補充、還是重要資材的供應,都必須極大地加以壓縮。

而且隨著太平洋及西南方面戰況的進展,過去熟習對華作戰的優秀兵團已被陸續抽出調走,因而不得不摻用很多訓練期間短、實戰經驗少、裝備質量差的新編兵團來進行這次作戰。

  另外,鑑於整個海運船隻非常緊張,在作戰的準備過程及進行當中,必須儘量少用大型遠洋船隻。為此,向上海、廣東方面集中兵力和物資的海上運輸,只好忍受種種不便,儘量壓縮,大部分必須由大陸上的鐵路來運輸。

  再有,汽車用汽油非常緊張。而且這次戰役是要在漫長的戰線上投入兵力約50萬、馬匹約10萬匹、汽車約1500輛、火炮1500門的連續作戰,因而後勤工作的好壞將是決定本戰役成敗的關鍵。
為了節約燃料,必須設法充分利用大陸上的大小河流,同時要盡快地修復鐵路,用來運輸後方補給。
...

下達最高命令

  大本營於8月24日對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及南方軍總司令官下達了以下命令:
  一、大本營決定摧毀中國西南方面敵空軍的主要基地。
  二、命令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攻佔湘桂、粵漢及京漢鐵路南段沿線重要地區。
  三、命令南方軍總司令官協助中國派遣軍的此項作戰。

  同時並指示作戰綱要如下:

  一、作戰目的

  主要目的在於擊敗敵軍,佔據湘桂、粵漢及京漢鐵路南段沿線重要地區,以摧毀敵空軍的主要基地,制止其竄擾活動。

  二、作戰方針

  1.中國派遣軍於昭和19年(1944年)春夏期間,首先從華北方面,隨後從武漢及華南地區分別開始進攻作戰,擊潰敵軍,特別是中央軍,先後佔據黃河以南的京漢鐵路南段和湘桂、粵漢兩鐵路沿線重要地區。
  隨著作戰的進展,只要條件允許,就盡快修復京漢、粵漢兩條鐵路。

  2.南方軍為協助中國派遣軍的作戰,在緬甸及印度支那方面發動一部分作戰。

  三、作戰指導大綱

  1.京漢戰役
  甲、昭和19年(1944年)4月前後,以華北方面軍從華北方面開始作戰,擊潰敵軍,佔據黃河以南京漢鐵路南段沿線。

  主要作戰期間預定為1個半月。

  乙、作戰使用兵力預定如下:華北方面軍:第12軍(以4個師團為骨幹)
  第5航空軍的一部分。
  丙、上述作戰完成以後,將必要的兵力,從陸路經過武漢地區,調往湘桂戰場。新佔領地區的防守兵力預定約為兩個師團。

  2.湘桂戰役
  甲、昭和19年(1944年)6月,以第11軍從武漢地區,7、8月,以第23軍從廣東地區開始作戰,擊敗敵軍,攻佔桂林和柳州附近後,掃蕩湘桂、粵漢兩鐵路沿線的殘敵,佔據該地區。
  主要作戰期間,預定約為5個月。

  乙、根據情況,下一步儘可能迅速進行摧毀遂川和南雄附近敵機場群的作戰。

  丙、然後,只要情況允許,就從昭和20年(1945年)1、2月開始,以第23軍進佔南寧一帶,打通並確保桂林至諒山間的通路。

  丁、第5航空軍在第11軍作戰開始之前,以全力摧毀敵空軍。開始時先奪取空中優勢,隨後壓制敵空軍使其不能抬頭,並在緊急時期以必要的兵力直接協助地面作戰。

  戊、作戰使用的兵力,預定如下:
  第11軍7-8個師團
  第23軍2個師團
  派遣軍直屬1-2個師團
  第5航空軍 兩個飛行團

  己、湘桂、粵漢兩鐵路沿線佔領地區的防守兵力,以8個師團、4個旅團為骨幹,儘量爭取集中兵力。

  3.南方軍的策應作戰
  南方軍為了策應支援中國派遣軍的作戰,在緬甸及印度支那方面發動一部分作戰。

  4.後勤管理務期節省船隻,特別是為了進行果敢的機動作戰,要注意克服雨季、炎熱、瘴癘帶來的困難,充分利用內陸水運,節省陸路運輸力,充分利用現地資源及繳獲的物資器材。

兵力、器材的準備及對計劃的保密

  中國派遣軍根據大本營的命令,為了向南太平洋方面調動兵力,已從昭和18年(1943年)夏季到昭和19年(1944年)春季,將第17、第32、第 36師團開始運往上海附近,將第35師團開始運往青島附近,分批集結。兵力大為減少,為了進行這次「一號作戰」而新增加的兵力僅有下列一些:

  即只將原來中國派道軍總司令官所屬的第3飛行師團升編為第5航空軍(軍司令官下山琢磨中將),實有作戰飛機約250架(為估計敵機數的半數);另外由滿洲調入第27師團,新編成14個獨立步兵旅團,新派來8個野戰補充隊,和增加若干軍直屬部隊及後勤部隊。除此而外,就不得不由派遣軍內部兵力調劑使用。

  主要物資、器材,預定能由國內或滿洲方面給予補充的,全作戰期間僅有:地面普通彈藥四個師團作戰用量;航空彈藥約兩個飛行團的用量,汽車燃料約4萬千升,航空燃科約1萬千升;渡河用船隻約600只,其中大部分要在3月至5月間分批運到,大致預定按華中6、華南1的比例分頭集中。

  大本營方面特別重視本作戰計劃的保密。最初對即將在中國大陸採取的積極軍事行動嚴加保密,隨著作戰準備的進展,偽裝成進攻重慶的模樣,加以掩飾,而且關於保密和偽裝方法,包括軍事、政略、宣傳、防諜等各方面,都從中央到前方全面做了統一部署。儘管如此,敵軍對我方的企圖似乎已經有所察覺。

2.中國派遣軍的作戰方案

  中國派遣軍根據最高命令,並根據大本營指示的作戰綱要,進一步詳細地制定計劃,並在三月向大本營提出報告,其主要內容如下:

兵力的運用

  華北方面軍(軍司令官岡村寧次大將)以第12軍(軍司令官內山英太郎中將的第37師團、第62師團、第110師團和第3坦克師團為骨幹)參加作戰,該軍原防地改由華北方面軍直轄。

  由武漢地區調動的第11軍(軍司令官橫山勇中將),以第3、第13、第27、第34、第40、第58、第68、第116等9個師團為主力,後來還準備增加第37、第64兩個師團。
附帶指出,其中第3、第13師團是從昭和12年(1937年)上海戰役以來,作戰經驗豐富的老練部隊,是第11軍的核心力量,在對華作戰中,被認為是最精銳的部隊。

  由廣東地區調動的第23軍(司令官田中久一中將),以第22、第104師團為主力。

  這是中國派遣軍當局,在斟酌一號作戰使用的兵力和駐守現佔領地區所需兵力之後抽出來用於作戰的兵力,做了如上的安排。結果像野戰補充隊這種本來是專門負責訓練新兵的部隊,也不得不用於警備或小型戰鬥中去了。

--

這就說明了幾件事情....
駐華日軍, 新兵蠢貨一堆, 他們也自己先承認了!
海上運輸, "不要去想了!" 不是在太平洋打光了, 就是急著要運補日本!
日軍受到美國空軍的攻擊, 危及他們補給線!
東南亞盟軍的反攻, 想從陸地調部隊去支援東南亞!

關於這點... 不是很重要的牽制嗎? 那為甚麼還要從中國"這麼重要的地方"調兵,
去東南亞呀?
還有... 新兵蠢貨! 不是"這麼重要的地方"牽制日軍嗎? 那怎麼會把精銳調去太平洋呀?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 既然這麼重要, 也牽制日軍! 連小小的瓜島, 都用潛艦去運補了!
那請問.... 大本營呀?! 你怎麼不也調個上百艘潛艦來支援駐華軍呀?

這就是... 我一直看捷一號, 多年來一直想不懂的地方了.....

是日軍大本營騙日皇嗎?

看了閣下的一文, 我終於懂了!

感謝!

笑話講完了! 講正題!

我覺得他們為了民族情感, 還有遭受清朝以來的壓制, 變成民族主義抬頭!
講中國可能會引發爭論!
我講韓國好了!
遭到日軍壓制多年, 終於"長大了", 就變成心理學上的.... 自卑性的自大!
甚麼都"大"! "大"長今, "大"韓民國....
還居然說祖先有個五'六千年!
連端午節也是他們的!

我都快笑翻了!

看得懂的人知道我在說那些人!

討論戰史真的要憑良心和極客觀的思考!
若參了民族情感的話, 甚麼戰史都討論不了!

客觀理性來看, 再怎樣看, 都覺得閣下的看法相當客觀正確!
就好像要跟我爭論說史達林格勒是擊敗德軍東線最關鍵的一場!
而不是庫斯克!

史達林格勒有幫助, 但絕對不重要! 更不是最大的一場!
也不關鍵!

這才是客觀理性的看法!

太平洋的部份, 受教了! 謝謝!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寒冰神話 + 3 個人見解理性精闢 且與轉文分隔清楚 ...

總評分: 威望 + 3   查看全部評分

智天使(八級)

SOGO嘴砲黨發言人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軍武十字勳章

狀態︰ 離線
5
發表於 2010-4-10 18:58:55 |只看該作者

回覆 #4 jong 的帖子

版大你太客氣了  小弟只是提出另外一個觀點而已  大家拿出來討論而已

畢竟歷史已成定局  就事論事來探討才有義意吧

像我在3樓發的泰國那一篇  也是因為教科書上簡單略過  因為很多戰史也幾乎沒提到泰國參戰的那一部分

討論的過程中可以挖到很多問題

但是日本作為一個海島國,主要依靠其海上航運線維持其原材料進口。但整個二戰期間僅僅建成了63艘驅逐艦;另外一些所謂的‘驅逐艦’以同盟國的標准來說也衹能算護衛艦,而它的護衛艦還數量不明根據非官方統計,數目也很小。而美國在同一時期卻有七百四十餘艘反潛艦艇建成下水!而且這裡面還不包括用在其東部海岸線防範德國潛艇的武裝快艇以及驅逐艇。到戰爭結束時,美國海軍空前強大。實際上,到1945年,美國海軍已經比世界上所有國家的海軍加起來還要強!

太平洋戰爭也是一場商船運輸船數量之間的競爭,因為對於兩國來說,向散布在太平洋上的遙遠島嶼運送進攻和防禦所需要的物資需要大量的商船和運輸船。日本還必須維持其本土與其占領地之間的海上生命線以提供國內工業足夠的原材料。下面是日美兩國商船建造數量的對比。

商船建造數量(單位:噸)

年份   美國                    日本

1939   376,419噸      320,466噸

1940   528,697噸      293,612噸

1941   1,031,974噸    210,373噸

1942   5,479,766噸   260,059噸

1943   11,448,360噸   769,085噸

1944   9,288,156噸     1,699,203噸

1945   5,839,858噸     599,563噸

總計   33,993,230噸      4,152,361噸

美國在1943年前四個半月裡的商船建造量超過了日本7年的商船建造總和!而日本直到1943年在商船建造數量上都沒有特別明顯的增長,這大概與他們的太平洋戰爭將在短期內結束的錯誤論斷所決定的戰略方針有關。此外,美國還必須不斷地提供更多的商船以代替被德國‘狼群’所擊沉的船隻。

按保羅﹒肯尼迪所說,1937年各主要參戰國的戰爭潛力如下表所示:

國家戰爭潛力

美國41.7%  德國14.4%  蘇聯14.0%

英國10.2%  法國4.2%  日本3.5%  意大利2.5%

七國總潛力90.5%

那時美國,雖然仍處於經濟蕭條時期,仍有著:

1、將近兩倍日本的人口

2、日本的國民收入的7倍

3、比日本多5倍的鋼鐵產量

4、比日本多7倍的煤炭產量

5、80倍於日本的汽車產量

日本的戰爭工業被美國推倒也不足為奇啊

《 本帖最後由 liusir 於 2010-4-10 19:01 編輯 》

Rank: 4

狀態︰ 離線
6
發表於 2010-4-11 22:57:29 |只看該作者
客氣客氣!
能夠理性討論二戰, 我也蠻高興的!
尤其是我最弱的太平洋區!
我只知道個大概, 我大都是用邏輯, 把手上的資料連起來而以!
裏面很多細節, 我不甚清楚! 尤其是日本陸軍部份, 和美日陸戰部份!
海空軍, 也只是大概知道幾場海戰, 所以, 還是有很多地方, 可能不是很正確!

...

我別的不說, 就引用1941年到1945年, 美軍製造的軍艦數據!
戰鬥艦10艘, 大型航母18艘, 小型航母119艘, 巡洋艦45艘, 驅逐艦358艘,
護航驅逐艦504艘!
這是41年戰爭後所建!
日本就算把戰前所建造的艦隊通通合併起來, 也還沒有美國在戰爭期間所建的多!
這還不包括美國既有的艦隊!

套句流行的話... 這叫不對稱作戰!

我認為日本戰略思考, 應該是建立在於... 美國會接受某個程度的有限度和平!
日本想用有限的海軍, 趁美軍太平洋相對弱勢的時候, 迫使美軍來接受既有
局面的和平!
對於中國! 就如同朝鮮一樣! 可能想說, 就如同佔領朝鮮一樣, 造成既有的
局面, 迫使美國接受此一局面的和平條約!

以開戰前美日雙方的軍艦對比! (美國是只以太平洋方面的艦隊計)
主力戰艦 : 美 9艘 / 日 10艘.
大型航母 : 美 3艘 / 日 10艘.
重巡洋艦 : 美13艘 / 日 18艘.
輕巡洋艦 : 美11艘 / 日 18艘.
驅逐艦  : 美80艘 / 日113艘.

也就是說, 先以"局部"優勢艦隊, 來先擊垮美軍! 然後拼命佔據太平洋島嶼,
建立所謂的防衛圈!
讓美國損失到, "覺得"可以喪失面子, 來接受日本的和約!

若是如此, 扣掉"懼怕"蘇聯所留下的關東軍! 駐華軍約22師團, 派往東南亞和
太平洋只有一半約11個師團, 這種分配, 就是想趁美軍未動員之前, 想趕快佔
的一個局面後, 再與美國談一個有限度的和平!

若美國當時同意此和平局面, 屆時留在中國的22個師, 就可以比較專心的來對
付中國! 這樣就不用再把太平洋區的部隊調回來!
因為日本的假設前題是... 美國會很快接受局面!
這樣就不用再耗一次海運, 把部隊調回, 就乾脆把22個師留下來, 等與美國簽
和約後, 就可以直接動員那22個師!

就好像日俄的對馬, 或是日華的黃海, 也許是一戰的山東, 都表示了也鼓勵了
日本想如法泡制.....
也就是說, 日本要的是局部戰爭, 然後就是和談!
從沒想過他能夠獨自對抗英美海軍!

等到情況不太對時, 我認為日軍的海運情況, 就如同閣下說的, 想要調, 也調
不動了!
但, 他們真的的確有想先打有限度的太平洋! 就好像, 某戰線出事了, 第一
個想到的, 就是先調"精銳"部隊過去! 就如同德軍的大德意志師和WSS1師!
而不是把整個軍團(日本編制為軍)給調過去!
或是如同德軍黨衛師一樣, 把精英優先補充給WSS, 或是像把西歐的精英與東線
的老弱交換!

我在諾曼第入侵一文, 有提到西線德軍在"數量"上也是很龐大!
但.... "精華"確空無一物....

所以, 老是把22個師對比11個師, 實在是根本沒有仔細去研究其內容!
我也不否認所謂的"貢獻"!
但, 就好像西歐戰場的蘇聯和美國一樣!
若不是美國老是跟著英國在地中海鬼混, 老早在43年就先打到齊格飛防線了!
這時蘇聯還在"歡慶"史達林格勒....
還慶甚麼? 人家德國還佔你國土還一千多公里勒....

蘇聯貢獻是有的, 我也不否認!
但實際上.... 我們都很清楚瞭解到, 太平洋區, 根本都是美國自己打!
中國的"牽制", 就好像英國魏菲爾在東南亞的"牽制"一樣!
被隆美爾打跑掉, 終於在東南亞找到一口氣!
我怕講中國, 又會有人不高興....
我消遣一下魏菲爾好了!

我對他的興趣, 來自北非! 所以才會追蹤他的下落....

魏菲爾可厲害了!
從1942到新加坡去解救, 一直打到43年8月底!
終於"榮昇"印尼總督!
順便一提, 連那個人家不要的史迪威, 也兼著作個副總司令!

真是不要的東西, 通通丟在一起! 還真"重要"的戰區!

英國很有貢獻吧! 牽制人家精銳的25軍!
後來還讓日軍成立緬甸方面軍!
可是打了老半天, 就如同義大利一樣, 到投降日為止, 被軸心國打下來的,
都還沒收復!
緬甸到了德國投降後, 還在"掃蕩"中部地區的"殘軍"...
再來呢? 東南亞其它地方呢?

怪戰爭結束太早嗎?.....

回到本題....
其實這一樣都可以被預見! 日本海軍的"反戰三人組", 就很清楚知道!
若不是有個基本戰爭的錯誤假設前題, 再怎樣對抗, 最後結果都會一樣!

若不是有個錯誤的前題, 我實在想不透, 日軍要怎樣調動軍隊?
又不是德國可以靠陸地運輸!
所以, 打到最後, 還是一句話....
不是不想調軍隊, 而是調不動! 不是"太重要", 而是沒有船!

以開戰時, 日本聯合艦隊約為 3516艘, 約 3,369,049噸, 被擊沉約 1538艘,
約 2,913,601噸, 剩下的都是小船!
用比例就知道, 聯合艦隊約有75%被擊沉!
若以全日本, 就損失了2568艘, 約 843萬噸!
開戰時, 日本約為 600萬噸, 戰爭期建了約 230萬噸, 總共約 930萬噸!
這樣算起來, 損失了約 90%的噸數!

若以美國的資料....
開戰 :  590噸
新造 :  410噸
合計 : 1000噸 (或1100噸)

損失 :  950噸 (含進水不能航行)

損失原因
潛艦 : 54.7%
航空 : 30.9%
其它 : 14.4%

若以完全擊沉, 被美國潛艦擊沉比率就達 63%.

這算是蠻驚人的數據了....

順便就提一下日軍好了...
光是將官就掛了315名! 大佐以下就陣亡了312,613名!
混合文職, 海軍就掛了破40萬人!

我就不曉得, 海軍掛這麼多, 船沉這麼多, 陸軍再行, 總不能用游泳吧!

我們再從1945年的情況來說, 沖繩被美軍攻佔後, 日本本土防衛就成了最重要的事!
這時, 若"可以話"日本大本營怎會不從駐華軍調部隊回本土?
不可能敵軍都打到家門口了, 還不調駐外軍隊回防!
若不是依據當時日本海上的武力情況加上海運情況來看, 我們無法想像日本當初為何
"這麼不作為"!
所以, 整個綜合來論! 非不為也, 而是不能也!
更不是甚麼"重要不重不要"的問題, 或是牽制問題!
有甚麼比自己老家還重要的地方?.....

海上運輸, 已經變成不可能的事! 要撤或是要調動, 都不出了港口!
就算沒有1937的中國, 那些22個師都在太平洋好了!
還是一樣的結果! 人家美軍直接跳過去, 用海空軍封鎖, 讓你餓死!
根本不理你!
還是一樣打到日本家門口!
美國只有愚蠢加面子的菲律賓之外! 戰場的主動權都在美軍手上!
要跳過那, 要打那, 都是美軍決定!
22個師, 只能坐在那裏, 等著美軍來或是被跳過!

我們看那些充滿日軍但被美軍跳過的島嶼, 從來沒人會說... 哇!
它好重要! 牽制日軍好龐大的軍力喔!

日軍沒了海空軍, 坐在被跳過的島上, 只能捉蒼蠅打蚊子而以....
還有甚麼牽制可言!

講了這麼多!
太平洋是打海空軍, 是打後勤!
再多的陸軍, 最後還是乖乖的坐在那裏, 等著被跳過!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寒冰神話 + 2 您的真誠回覆內容精闢,堪為表率,值得鼓勵 ...

總評分: 威望 + 2   查看全部評分

智天使(八級)

SOGO嘴砲黨發言人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軍武十字勳章

狀態︰ 離線
7
發表於 2010-4-12 02:48:24 |只看該作者
其實英軍也根本談不上牽制的問題

打從一開始英軍就打算採取守勢  不要讓日軍攻到印度本土就阿彌陀佛了!!(主!耶穌)

尤其是阿拉干戰役反攻失敗  英軍除了徹退還是徹退  連重遠方趕來的中國部隊也要跟著跑!!

唉~其實也不能怪英軍啦...真的也是英國方面的政策  先解決歐戰問題

以致於在海空優勢都輸給日軍了

跟英國比起來  能跟美國一起打仗的盟國就只有澳大利亞(全國百分之10的人都到外地打仗了)

太平洋戰爭美軍不管攻到那裡  總少不了澳大利亞的參與!!是個很稱職的配角喔。

再說到魏菲爾這個人,他能在1941年底當上美、英、荷、澳的聯軍司令,多少也是因為他是盟軍的英雄人物。

魏菲爾畢竟在北非埃及保衛戰中擊退義大利,這對當時採綏靖政策的盟國是一大強心針,確實是提升盟軍的士氣,這樣的表現想當然英國就提拔他啦。

只可惜魏菲爾面對日軍的南進  表現只能說平平,但我覺得他本人真的太小看日軍戰力了

輕敵通常只有跑路的份  跑到緬甸後還拒絕中國軍軍入緬支援!!?? 魏菲爾太有自信嘍

要不是手下有斯利姆將軍,我看日軍早就到印度首都德里來個勝利行軍

在一連串作戰不力下,把魏菲爾升上印度總都的確很奇怪...呵呵!!其實是明升暗降啦

反觀同樣是非洲戰役出來的奧德‧溫蓋特表現的可不一樣嘍

1941年,在克里特島淪陷後,英軍在東非的阿比西尼亞(衣索匹亞)逐退義大利軍,義軍統帥奧斯塔公爵在5月19日投降。

而阿比西尼亞的皇帝海爾‧塞西拉在溫蓋特率領的英國突擊隊的護送下回到首都。
(海爾‧塞西拉據說是索羅門王的後代)

很巧的是溫蓋特也來到緬甸戰區了,一樣組成突擊隊襲擾日軍,成為日軍頭痛的戰力之一。

(他是最有資格牽制緬甸戰區的人物  應該不過份)

後來成效不錯  美軍也組成一個梅里爾長程突擊隊(所有補給全靠空投)

魏菲爾跟溫蓋特兩人相評價真的是差很多,只可惜溫蓋特準將在後來飛機失事中身亡了...

《 本帖最後由 liusir 於 2010-4-12 19:14 編輯 》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寒冰神話 + 1 您的真誠回覆內容精闢,堪為表率,值得鼓勵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ank: 7Rank: 7Rank: 7

狀態︰ 離線
8
發表於 2010-4-14 22:16:14 |只看該作者
反向思考也不錯...只是我覺得如果沒有中國戰場在跟日本拖 誰都難保 日本人會不會打到美國本土
我認為日本有實力偷襲珍珠港了...只要後勤補及得宜 要攻擊美國本土應該不是難事!!

只是事實已發生了 再說怎樣也無法彌補已發生的事實!!

老實說 老蔣的確是個 將帥無能 累死三軍的帥 而且他收付的都是以前軍閥 根本不鳥中央
很多場戰役 老共明明趨於弱勢 可是卻可以反敗為勝!!

不見得帥一定要有領兵打仗之才 但是至少要有識人才 重才 愛才
國民黨出了很多良將卻不懂得運用 讓她們陣亡的陣亡 被關的被關!!

老蔣讓我有點感覺他像崇禎皇帝 剛愎自用 君非亡國之君 臣皆為亡國之臣 錯都錯在別人 不在他!!
已有 1 人評分SOGO幣 收起 理由
寒冰神話 + 4 您的真誠回覆,堪為表率,值得鼓勵! ...

總評分: SOGO幣 + 4   查看全部評分

Rank: 4

狀態︰ 離線
9
發表於 2010-7-23 23:52:39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百看不逆 於 2010-7-11 20:37 發表
,大部份的軍力只能蹲在中國大陸上無法運用。 ...
大大問一下?日軍大部份軍力都蹲在中國.為什麼重慶沒有被哪下來呢?
可以講解依下歷史嗎


這個問題就好像...
為甚麼美軍軍力很強, 為甚麼北越沒拿下來!
蘇聯軍力很強, 為甚麼來是從阿富汗徹軍!

講問題,  不能從後見之明, 看從前!

"為甚麼要拿下重慶?"
先回答這個問題, 再回答"沒拿下來"!

這是從2010年看1945年以前的事, 所以先要回答"為甚麼要拿下重慶?"
才能回答"沒拿下來"!
因為, 題目為假設問題, 既是假設, 就先為設定"我為甚麼要拿下的原因!"

"為甚麼要拿下?"

就跟, 為甚麼德軍要打史達林格勒一樣, 從2010年來看, 史達林格勒,
一點都不重要也不關鍵! 那蘇聯為甚麼要堅守?!
被德軍拿下了, 對蘇聯一點影響都沒有!

從2010年來看, 當然是如此!
但除了從"個人"恩怨來解釋之外, 我想應該找不出任何比較符合常識和邏輯的講法!

假設, 我拿下了美國西岸, 我為甚麼要去拿東岸?
我要拿東岸, 我為甚麼要拿華盛頓DC? 紐約的價值遠比DC來的重要!
所以了, 要先講DC有甚麼"必要性"要我去拿下?!

我知道你要講甚麼, 但請不要用看似有道理的東西, 來陷入邏輯上的謬誤!
你先告訴我, 為甚麼打下南京後, ROC要跑到重慶?
為甚麼不乖乖的被日軍消滅呢?
南京是首都耶! 為甚麼不堅守到最後一兵一卒呢?
為甚麼ROC全體官員和將官們, 為甚麼不與城共存亡呢?....

所以了! 請告我, 為甚麼要拿下重慶?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10
發表於 2010-12-28 19:27:00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edson1984 於 2010-4-14 22:16 發表
反向思考也不錯...只是我覺得如果沒有中國戰場在跟日本拖 誰都難保 日本人會不會打到美國本土
我認為日本有實力偷襲珍珠港了...只要後勤補及得宜 要攻擊美國本土應該不是難事!!

只是事實已發生了 再說怎樣也無法彌 ...


反方向思考應該是東南亞澳洲珍珠港的戰爭讓日本無法完全佔領中國
所以中國沒有完全被佔領
其實不管正方向反方向從大清帝國到中國
這一個地方內亂外患近百年這是主因
為何內亂有機會變成外患這是重點
要承認才能檢討
檢討後才能進步
騙的了秋海棠逃不了老母雞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1-25 09:11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