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2-19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725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726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清朝應該說是沒有王儲傳統的,後金努爾哈赤在滿清軍政一體的組織中實行八旗制度,此制度一直延續
至清初。在八旗制度中旗主們的議政王大臣會議乃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旗主們都是兄弟,各旗主都有很
大的權勢。八旗制度為努爾哈赤所創,旦努爾哈赤嘗試建立儲君,獨傳其子孫便立即出現事與願違的事
情,這事情至少有兩次。
一是努爾赤讓長子褚英代為執政,眾兄弟與議政王即群起反對,最後甚至處死了褚英。但褚英顯然是做
了清朝王儲嘗試的第一個犧牲品。在後金天命五年,努爾哈赤又立次子代善為嗣汗,又引起眾王不滿,
努爾哈赤又只好再次廢嗣。到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以在八旗中超出眾王的實力繼為大汗。
同樣皇太極死後又經一次最高統治權的爭奪。論實力皇太極的么弟多爾袞當立,但眾王與兄弟們不答應
。明爭暗鬥的結果是擬出一條新原則,從皇太極的諸子中選擇一新君。於是皇太極的幼子福臨得立,是
為順治皇帝。
清朝到順治朝,不僅得了全國的統治權,在滿清旗人內部情況也發生了變化。福臨乃皇太極愛妃博爾齊
吉特之子,博爾齊吉特極聰明,又得多爾袞相佐,福臨雖年幼登位,後來長成亦不失英明。由皇太極至
福臨二代積累,至順治十八年的經營裏,至其去世時已掌握了八旗中的上三旗。順治帝臨終即指定第三
子康熙為太子,福臨早逝,康熙確立,似乎是在匆忙中完成的,並以強權脅迫而完成的。八旗分權制已
由皇帝集權制取代,這個意義是深刻的。八旗制度在很長一時期內依然是清朝依存的基礎,因而,在未
來皇帝確立儲君的事情上它依然會有影響。
八旗分權,倘以公心推舉,使賢者得立,自然是它的好處。但實際這只是一種美好的願望,以武力為後
盾,實際不可能有公心可言。這樣先君去世,重新確立新君實際是一場優勝劣敗爭鬥,其結果是各旗劫
力經一場爭鬥後都大大削弱,潛在的後果可能使旗人諸親王分崩離析,或引狼入室,致旗人陷入自我毀
滅。
康熙本人也有慘痛的經驗。父親早逝,自己以八步幼童,匆匆登上帝位,雖有祖母極力維持,但時刻有
江山易主之危機。三藩叛亂時,北京有人打著亡明「太子」的旗號造反。
在清初的幾代君主中,康熙有其重要表現,重視精神文化的作用,是一種見地、素養、境界。他從自己
的學養中認識到於中國救世救人者,把儒學貫徹帝制延續之中建立儲君。
文出:文化生活藝術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