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587|回覆: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本國歷史] 蜀漢何以亡耶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0-8-4 02:00:3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杜甫的千古絕句道出了人們對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敬佩與惋惜之情。然而,距“星殞五丈原”並沒有多久,劉禪就向兵臨城下的鄧艾自縛而降,諸葛亮苦心經營的蜀漢政權宣告滅亡。這樣的結局似乎與諸葛亮足智多謀的形象太不相稱。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蜀漢的最終滅亡呢?

  南宋著名學者陳亮說:“吾嘗論孔明而無死,則仲達敗,關中平,魏可舉,吳可並”,“天不相蜀,孔明早喪”,因而蜀漢才滅亡的。

  應該說“人才說”是比較能擊中要害的,在當時各方實力懸殊但並非天差地別的情況下,最終誰能取勝取決於誰擁有更多、更優秀的人才。陳亮將一切歸結於諸葛亮的早死,雖然可能犯了將問題簡單化的錯誤,但也說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諸葛亮一死,西蜀再也沒有了第二個諸葛亮。人才的匱乏,造成了蜀漢的敗亡。

  縱觀蜀漢政權的發展史。初期盡管劉備失勢落魄,幾度全軍覆沒,但總有一幫文臣武將捨命相隨。到了全盛時期,蜀漢武有“五虎上將”與魏延等人,文有臥龍、鳳雛、法正、馬良、蔣琬、費?等人,可謂盛極一時,蜀漢政權的實力此時也達到了頂峰。然而盛世一過,隨著劉備和一批將領謀士的去世,卻沒能有新的人才出現,蜀漢也就人才凋零了。直弄得“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雖有一個薑維也無濟於事。到了鄧艾偷渡陰平,出現在成都城外的時候,城中空有兵馬數萬,竟無人能出面主持大局,隻得開城迎降,真正可悲可嘆!

  那麼造成蜀漢人才曇花一現,後繼無人的原因是什麼呢?

  韓愈說得好,“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確是這樣,有沒有人才其實並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有沒有人能去發現並使用這些人才。而令人遺憾的是,諸葛亮並不是一個“伯樂”。

  說句良心話,諸葛亮還是很重視人才的。他在《將苑》中提出了考察人才的7條標准:“一曰,間之以是非而觀其志﹔二曰,究之以辭辯而觀其變﹔三曰,咨之以計謀而觀其識﹔四曰,告之以禍難而觀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觀其性﹔六曰,臨之以利而觀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觀其信”。應該說,這是一套很完整、很系統、很全面的考察人才的標准。但問題也就出在這上。諸葛亮“明察則短而必見,端方則有瑕而必不容”,但問題是“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孔明自己幾乎是個完人了,因而也總想用完人的標准去要求別人。但天下哪有那麼多完人?絕大多數人才總有這樣那樣的毛病,求全責備,就會“以二卵棄幹城之將”,“以寸朽棄連抱之材”,最終一無所得。

  魏延長於奇謀,英勇善戰,有獨立指揮大兵團作戰的才能。而孔明卻抓住他“不肯下人”的缺點不放,始終用而不信,最後還要弄點小花招,非激反了他,再殺掉不可。馬謖本是個頗有見地的參謀型人才,但在實戰上顯然還缺乏經驗。而孔明卻偏偏一下子就把他放到一個獨當一面的關鍵場合上去與優勢魏軍作戰,一旦失敗,就死心眼的非要殺了不可。其實斬首可明軍法,軍棍、革職、徒流就不能明軍法?難道真的非採取那樣極端的做法不可嗎?李嚴長期鎮守白帝城,負責東方防務,本是個有用之才。隻因一次運糧不及時,又文過飾非,就被孔明一棒子打倒,再不錄用,直到最後大哭病死。

  劉備、曹操等人在這方面就要遠遠勝過孔明。龐統在耒陽縱酒百日,不理政務。劉備就沒有來個“醉之以酒而觀其性”,開除了事,而是派張飛、孫乾去考察實際情況,在瞭解到龐統確有過人之能後,立即委以重任。法正在西川原多有行為不端之處,而劉備不拘小節,信之用之,在爭奪漢中的戰鬥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還有驕傲自大的關羽,縱酒壞事的張飛……這些人若是到諸葛亮手裡,能否發揮那麼大的作用恐怕就得打個問號。就是孔明自己,要是劉備非要先按那7條好好審察一番不可,恐怕也得一輩子在家種地了。

  齊桓公曾經問管仲“寡人好聲色犬馬,會不會不利於霸業?”管仲說:“那些都是小事,於霸業無損。為霸者擔心四件事,一是不知賢,二是知賢不用,三是用賢不任,四是用賢並用小人。”諸葛亮就非但不知賢,而且知賢不用,用賢不任。他事無巨細,事必躬親,“罰二十以上皆親覽焉”。自己“食少事煩,其能久乎”不說,連底下人也給弄得什麼權都沒有,無事可做了。

  諸葛亮的苦心確實令人敬佩,但他難道就沒有想到,終究會有一天必須讓他人去接替自己的位置?!到那時怎麼辦?與其現在一切包辦代替,不如好好去?煉“他人”,讓他們“似我盡心”!

  諸葛亮就像是一顆明亮的巨星,在它的光芒之下其他閃光的星星通通被掩蓋住了。蜀漢不是沒有過出人才的苗頭。能言善辯,三言兩語間說服東吳的鄧芝﹔在三郡皆反,孟獲大舉進犯的困難條件下堅守永昌,力挽狂瀾的呂凱、王伉﹔街亭之戰中表現出相當指揮才能的王平﹔諸葛亮自己都稱為“良實”的董允、郭攸之、陳震、向寵……都曾經發出過耀眼的閃光,如果好好培養,在這些人中未必不會產生孔明第二或者至少是法正第二、馬良第二。然而,就像參天大樹之下長不出新的幼苗一樣,在孔明這顆巨星的籠罩之下,他們最終都默默無聞,沒能成長為真正的棟梁之材。

  再奪目的明星也有墜落的一日呀!星殞五丈原之後,天空立刻變得漆黑一片,沒有任何星星能夠代替巨星的位置。

  這不禁讓我們聯想起拿破侖。這位巨星也總是喜歡親自指揮作戰,這使他贏得了無數次勝利不假,但同時也使他手下的元帥們都成了隻會聽令,不能獨當一面的木偶。結果在後來的戰爭中,拿破侖所在的地方雖然能取得勝利,但他一旦離開,就會是接二連三的失敗。或許,這是那些“巨星”們的通病吧,總覺得別人笨,不可靠,放心不下,於是事事都要自己幹。但他們沒有去想想,不給別人經風雨、見世面的機會,別人如何能成長為像他們一樣的巨星?

  在人們的心目中,劉備懦弱無能,動不動涕淚交流,與神機妙算的諸葛孔明簡直是天差地別,就連成都的昭烈陵也被後人改成了武侯祠。但是,劉備盡管自己無用,辦不了事,他卻可以找來諸葛亮、龐統、法正等一大批能人來為自己辦事。諸葛亮雖然自身能力非凡,但竟找不出幾個能代替自己,幫自己辦事的人!論將才,劉備確實比諸葛亮差得遠,但論帥才,劉備要遠在諸葛亮之上!

  蘇洵在《管仲論》中說:“齊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鮑叔﹔及其亂也,吾不曰豎刁、易牙、開方,而曰管仲!”那麼,我們也可以說:蜀之興也,吾不曰孔明,而曰劉備﹔及其亡也,吾不曰劉禪、黃皓、譙周,而曰孔明。

文出:人民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2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0-8-4 06:34:57 |只看該作者
項羽也是一顆太耀眼的巨星    能爭善戰  戰無不勝   但是沒有他的地方   就成了劉邦手下大大小小勢力的天下了  偏師英布、韓信 等人都是縱不敵項羽   卻都能獨當一面  反觀項羽  徒有范增而不能用   失天下

Rank: 3Rank: 3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10-8-5 10:48:08 |只看該作者
咦!
若論蜀漢何以亡,陳某有不同之見解。

一者君王:劉禪是個庸碌、沒見識,是肆志寵樂的笨蛋!(寵黃皓親小人,與漢孝桓、孝靈二帝信任宦官的程度皆同!)

二者臣下:諸葛亮、姜維師徒先後北伐曹魏;諸葛亮懂得休養生息而姜維卻將有限的蜀漢國力打得捉襟見肘;諸葛亮懂得如何軍事部署而姜維卻將兵力操到強弩之末;蜀漢何不滅亡?

三者地理:蜀漢初劉備據有荊襄九郡和從庸懦同宗的劉璋手中奪來益州五郡並奪得曹孟德攻佔的東川。且諸葛武侯建議關公北拒曹操東和孫權;然關公剛愎自用而不理此策致使身死麥城給東吳奪了荊州而剩下益州。
試問以蜀漢一個益州抗衡擁青、冀、并、幽、徐、兗、豫、司、雍、涼、淮南、荊北等十二州的曹魏,又怎可能不滅亡?

Rank: 2

狀態︰ 離線
4
發表於 2010-8-16 19:43:06 |只看該作者
劉備不死,那麼許多事情都確實還有可能,劉備代表的是蜀漢的一個指標,在他手下有多少能人出現?

劉備不是文武全才,但他能識人、用人,孔明也是他虛心求來的。

劉備的死轟垮了許多底下的良材,也失去了更多的資源和戰力。

儘管孔明後來恢復戰力,但是能人卻不是說有就有的。

個人認為,蜀漢後期其實也不少良臣,但是能看透大局並且齊心齊力的卻是很少,再加上能帶兵主要攻打的良將太少(不錯的武將確實也不少,但是那是在防守上面,至少我看不出在孔明出擊時候有哪幾個武將比的上蜀漢前期的將領,當然不是說完全沒有,而是說非常少)。


因此蜀漢若是想打倒魏國,只有在前期才有機會,維持越久,至少對蜀漢是不利的。
已有 1 人評分SOGO幣 收起 理由
寒冰神話 + 4 您的真誠回覆內容精闢,堪為表率,值得鼓勵 ...

總評分: SOGO幣 + 4   查看全部評分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2-7 22:05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