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43|回覆: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問題與討論] 以出家僧為佛教重心的傳統能繼續維持嗎?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0-8-11 00:55:5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佛教從印度到中國,乃至到韓國、日本和越南,兩千五、六百年來,沒有發生過這個問題。但是在一百
年前,日本佛教由於明治天皇時代實行維新政策,並且為了增加人口,以從事對外擴張,所以對於佛教
的出家僧眾,用種種的壓力,使他們娶妻吃肉,從此之後,日本佛教漸漸轉變為在家人住持寺院的風氣
。因為他們是專業的寺院經營者,所以仍被視為僧侶。到了二次大戰之後,韓國也出現了在家的佛教教
團,迄今為止,韓國就有出家和在家兩派共存而不互容的事實。我們中國以及香港、星馬和北美地區,
也漸漸有了獨立的居士佛教組織。他們雖不反對出家僧團,也不一定作為出家僧團的外護者。當然,由
於一向的標準觀念,居士不能代表僧寶,所以還沒有人以居士的身分,名目張膽地接受信徒的皈依。然
而,這種現象還能夠維持多久而不變質?這需視出家僧團弘法力量的強弱,以及人才人數之多寡而決定
。如果僧中無人才,無能領導四眾的弟子,則中國佛教轉為以在家居士為中心的時日不會太遠。

在佛的時代,以及佛涅槃後幾百年中,僧中龍象輩出,在家居士依止僧眾修學佛法是正規現象。到了大
乘佛教抬頭之時,就有以在家居士為中心的觀念出現,比如《維摩經》的維摩詰居士,就是最好的例子
。中國在明末之後,居士佛教也漸漸抬頭。民國初年以來,居士的人才也出了不少,甚至印光大師多以
居士為攝化對象。想其目的,也在於與其讓居士脫離僧眾,不如以一代大師的身分,專門攝化他們為三
寶弟子。今後的僧眾是否能夠維持傳統的地位,要看僧眾之中是否有人能夠感化居士,攝皈其為三寶弟
子。

據我所知,今日有不少的大德居士,雖然也學佛,但不請求僧眾舉行皈依三寶的儀式。因為在《六祖壇
經》裡言︰「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東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惡。
但心清淨,即是自性西方。」致使一般自視較高的居士,不願向僧眾稽首頂禮,自稱弟子。另外,根據
淨土教典,往生西方不一定要以皈依三寶作為條件,雖然《觀無量壽經》主張中上品以上者需要受持三
皈依,具足眾戒,但是中品下生、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沒有規定要受三皈,只要臨命終時
,懇切持念阿彌陀佛名號即可。

當然,中國是以儒家文化思想為正統的形式,歷數千年而未嘗衰竭。信佛而崇儒,或崇儒而信佛,都是
抱著和僧眾為方外交的態度,雖然曾經有過皇帝、皇太子、宰相、大臣,如梁武帝、則天武后、唐宣宗
、張商英等,對大德高僧執弟子禮,但總是少數。因此,歷來中國佛教信徒雖然很多,真正皈依三寶,
稱為三寶弟子的比例卻不多。佛教主張依法不依人,教團以三寶為中心,不以特定的個人為對象。但是
中國人一向持有「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觀念,以人為重,以法為輕,若有學行俱優、智慧與慈悲並
重於世的高僧出現,自然形成以僧寶為佛教中心的局面。

不過,今後的情況可能更為艱鉅。因為面臨科學文明、民主思潮、自由情執,要使僧眾受到廣大群眾的
擁護與皈敬,必須提出相等的努力和代價。其實,是不是能夠保持僧寶為佛教的重心,應該不是問題。
如果重視僧才的培養、儲蓄和適當的應用,僧眾因為沒有家室之累及世務之縛,無論在學問和修持,智
力和悲願,平均應該優於在家居士。我們不必為將來誰是佛教的重心而爭論、擔心,但看我們僧眾對未
來社會的前瞻和因應,能否掌握住不變隨緣的方向而定。

-----摘自《學佛群疑》------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3Rank: 3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4-12-30 21:28:09 |只看該作者
心能保持出家的心境即是出家

Rank: 12Rank: 12Rank: 12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15-5-12 20:39:09 |只看該作者
佛陀的教法需要隨時空背景改革發展?


現代的社會生活與兩千六百年前佛陀在世的古印度,是有很大的差別。

那麼佛陀在兩千六百年前,所覺悟的人生真理,所觀察到的世間真相,是不是適用於距離兩千六百年後的現代社會跟現代的生活呢?

如果更直接地來問問大家,大家思考一下這個問題:在座的想要信佛、學佛,那我們所信的、所學的,距離兩千六百年前佛陀所覺悟的『法』。

學到了今天,這些東西到底有沒有用呢?

如果沒有用,那我們信佛、學佛就等於說到市場買了一大堆垃圾,把它搬回家裡。
是不是?

這不是一個有智慧、有頭腦的人所做的事情,這是一個蠢人做的事情,因為只有蠢人才會把一大堆垃圾搬到家。

垃圾沒有用嘛!

如果我們現在選擇了佛教,我們學習佛教,信仰佛教,我們信仰的是兩千六百年前,一位稱為佛陀、他的家姓叫作GOTAMA(果答瑪、喬達摩、瞿曇)所覺悟的。

那到底兩千六百年前覺悟的智慧在今天還有沒有用?

是不是佛教已經過時了?

是不是佛教已經要淘汰了?

是不是那個時候的人們的頭腦發展不是很完整,所以不如現代人這麼聰明,所以這些佛法要發展、要改變才能適應現代的社會呢?

我們今天作為一位現代佛教徒來說,應該怎麼樣看待兩千六百年前古老的智慧呢?

我們做為一個佛教徒來說,應該要怎麼樣來運用我們所學到的佛陀的教法?

可以這麼說,現在有很多佛教徒他們從經典上、從書本上學到了東西,學到的道理,一旦要應用在生活上,會覺得好像有衝突一樣。

特別我們去看原始的經典:佛陀在世的時候人是分為幾個等級的;現代的人是講平等。

佛陀在世的時候,人的主要交通工具是用腳走路的或者是牛車、馬車的;現代的人是輪船飛機這些現代的交通工具。

以前的人要去找佛陀,他可能要走很久的時間;現在我們坐飛機,是你想要去印度就去印度,想要去緬甸就去緬甸,一夜之間或一天之間就可以實現的。

那這樣的話,古老的思維、古老的智慧跟現代的文明、現代的生活,它們之間應該如何來融合呢?

對於這個問題,有些人就說:因為佛陀在世的時候,那個時候正好處於奴隸社會像封建社會發展,所以當時佛陀的說教是破斥階級的。

有些人說那個時候的社會是農業社會,而現代是屬於訊息萬變的工商社會,這兩種社會是千差萬別的,所以我們要對佛教進行發展、改變來適應現代的人。

但是我們如果又再細心地想一想:佛陀所覺悟的法,所教導的律法有必要改變嗎?

有必要發展嗎?

我們可以想一想。

通常我們是佛弟子的話,會認同佛陀所教導的法是圓滿的。

既然是圓滿的,那就證明說它是沒有缺陷的;有缺陷就不叫圓滿是不是?

如果有缺陷,它才需要發展啊!如果沒有缺陷,它是不需要發展的。

我們再想一想:佛陀所教導的法,到底是不是真理?

如果是真理的話,它不管是在古代或者是在現代,不管是在西方、東方,它都一定是這麼樣的。

如果它不是真理,它就需要改變的:古代的放在現代就要改變;西方的放到東方的就要改變;但是它如果是真理的話,真理具有不變性!

那麼我們說,佛陀的教法需要改變嗎?

這個可以思索一下。

如果我們相信佛陀是圓滿的人,佛陀所覺悟的是真理,那我們可以說佛陀的智慧是圓滿的,佛陀的教法也不需要改變。


摘錄自瑪欣德尊者 古老的智慧與現代生活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2-18 07:36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