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846|回覆: 9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軍事資訊] 納粹德國的V2火箭 [複製連結]

Rank: 3Rank: 3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0-8-8 00:48:1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V2火箭是指納粹德國在二戰中研製的一種中程彈道飛彈,也是世界上最早投入實戰使用的彈道飛彈。其目的在於從歐洲大陸直接準確地打擊英國本土目標。

佩內明德在博物館複製的V-2火箭
 

1945年德國庫克斯港的逆火行動中一枚發射架上的V2火箭。
 


德國在火箭領域的開發
1925年,德國人率先在奧比爾公司生產競賽用汽車上試驗了火箭推進器。儘管試驗並沒有得到預期的成果,但德國科學家並未因此放棄新的探索。反而更著手設計飛向同溫層高空的探空火箭。

1927年,以奧地利數學家赫爾曼·奧伯特為首的一批德國科學家與工程師成立了民間的德國宇宙航行協會(Verein für Raumfahrt),這是全世界第一個航太科技研究協會。1929年,奧伯特與他的助手們開始研發液態火箭推進器。

1932年後德國陸軍開始想到了液態燃料火箭作為長程攻擊武器的可能性,並派遣對火箭研發有興趣的瓦爾德·多恩伯格上尉負責籌組相關事宜,瓦爾德招募了當時為經濟狀況煩惱的沃納·馮·布勞恩(Wernher von Braun)為首的火箭研究小組進入德國陸軍兵器局,開始進行液態火箭推進器的試驗,同年,德軍在柏林南郊的庫斯麥多夫靶場建立了火箭試驗場(Heeresversuchsanstalt Kummersdorf)。

從1933至1941年的8年期間,多恩伯格與馮·布勞恩的研發團隊不斷進行火箭研發,第一代的A-1重150kg,直徑0.3m,長1.4m,採用酒精與液態氧推進劑,但推力只有3000kgf。由於設計不合理,因此A-1火箭試驗失敗。

1934年12月19日及20日,馮布朗的研究團隊成功發射兩枚重500公斤,安裝陀螺儀並以液態氧及乙醇為動力來源的A2火箭,發射地點位於德荷邊界的柏克姆島,此次測試兩枚火箭以2.2公里及3.5公里的射程掉落北海,A2火箭開發案到1936年結束。

由於A-2火箭得到了滿意的成果,於是德軍更近一步著手研究第二代的A-3與A4火箭開發計畫,其中A4火箭的預定目標為射程175公里、最大射高80公里、酬載量1噸的大型火箭,由於實驗規模已經大到舊試驗場無法提供足夠測試空間,因此德國選擇了東部奧德河的出海口處的一個名叫佩內敏德的漁村,興建新的火箭試驗基地(HVP)。

除了液態火箭以外,德國空軍也在此地開始研發FI-103無人駕駛飛行器的研究工作(FI-103即後來的V1火箭),代號FZG-78。1942年FI-103研發成功後,納粹的宣傳部長戈培爾親自將此種新式兵器命名為「V1火箭」。V指的是德文的Vergeltungswaffe waffe(復仇武器)一辭縮寫,他意味著德國要用這種新兵器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失敗雪恥,並向戰勝國復仇。

A-3火箭重達750kg,直徑0.7m,長6.5m,推力增大到14700kgf,然即使A-3火箭試驗成功,但A-3火箭的射程距離仍舊未達當時研究團隊的期待。接著一種新型態的A-4火箭設計方案開始提出並接受試驗。在1937年得到了德國陸軍的支持,撥款了2000萬馬克作為A-4火箭研發經費。A-5火箭則是A-3火箭的改良版,A-4火箭在吸取A-5火箭的研發經驗與資料後,在1942年正式研發成功。隨即量產製造,1944年9月正式命名「V2火箭」,並在9月8日的倫敦攻擊揚名於世。


 

1.彈頭
2.導引陀螺儀
3.導引波束及無線電指令接收器
4.酒精水溶液
5.彈體
6.液態氧
7.過氧化氫
8.高壓氮氣鋼瓶
9.過氧化氫反應室
10.渦輪推進幫浦
11.酒精/氧氣燃燒器蓋
12.推力架
13.火箭燃燒室(外殼)
14.尾翼
15.酒精輸入管
16.燃氣舵
17.空氣舵

V2火箭發動機結構V2可負載1,000kg的高能炸藥彈頭並射向300km遠的目標。詳細資料如下:

結構:一體式液態火箭(彈體彈頭不分開)
全長:約14m
直徑:約1.7m
離陸時質量:12,800~13,000kg
離陸時推力:27,000kgf
最大飛行高度:約為100km左右
最大飛行速度:4.8馬赫
推進方式:以乙醇(酒精)與液態氧當作燃料,兩種燃料則會以一定比例通過管線引入燃燒室點火推進。管線特別設置在燃燒室壁旁,目的在於冷卻降溫,以免發生燃燒室過熱甚至融化的狀況。在V2火箭的尾端,亦安置了被稱為燃氣舵的金屬板,主要是為了改變氣流,誘導火箭朝正確的方向前進,也可以用來改變火箭前進的路線。
導引方式則是傳統的慣性導引:當火箭點火後,液態燃料推進器將會把V2推送到一定高度與速度,待燃料燒完之後,飛彈大多會在拋物線的頂點(80~100km)。接著便會受慣性沿著拋物線繼續射向目標。然而這也意味著命中準度常會因氣流、天候不佳等因素而大減;雖然後期的V2引用了電波導引方式,然誤差亦高達公里計。
由於彈道飛彈在終端速度極快(約4馬赫以上的超音速),遠超過當時同盟國空防的反應所需時速,因此防不勝防。基本上當時英軍只能靠聲音與雷達約略測量預估彈道後,在飛彈尚未擊中目標前,以高射炮發射高爆彈藥射擊彈道企圖攔截之。另外,在二戰中V2也廣泛採用迷彩塗裝,以避免遭到空軍辨識空襲,在二戰末期更全面採用橄欖綠作為迷彩。不過在試驗中,V2則是用黑白相間的塗裝作為辨識。

從1944年6月13日到1945年3月的短短十個月間,德軍共發射了15000枚V1飛彈與3000枚V2飛彈,共造成英國31000人喪生。V型彈道飛彈的出現,亦拉開了新式作戰的序幕,V2的出現意味著各種新興彈道飛彈的戰略、戰術運用。在歷史上,美蘇兩大強國亦在彈道飛彈著力深厚,並發展了各式彈道飛彈,以及冷戰鐵幕的相互對立型態。

二戰後
二次大戰後期,德國納粹的V2火箭呼嘯飛越英倫海峽轟炸倫敦,雖然V2對英國的實質損害不大,但是不像V-1飛彈可攔截因此對英國的社會人心造成莫大影響。大戰一結束,美俄雙方都急著要掌握德國的火箭技術,但是按照雅爾達密約,V2火箭生產工廠的主要所在地皮納蒙劃給了蘇俄託管,美國心有不甘,在美國政府的支持下,美軍組成了一個突擊隊下令緊急展開一項代號「迴紋針」的任務。在1945年5月22日到5月31日的10天之內,美軍挺進巴伐利亞區並佔領當地,動用了300節火車車廂和13艘輪船,把近百枚的V2火箭以及相關的一切設備和半成品搶運一空,蘇軍在第二天的6月1日抵達的時候,只看到一座座空蕩蕩的工廠。

美國雖然獲得了許多V2的半成品和製造設備,但最可貴的是美國情報單位成功地說服了包括德國軍方火箭計畫負責人瓦爾德·多恩伯格中將及開發團隊核心馮·布勞恩博士與相關的126位研究團隊成員前往美國,並分別安置在德州的福特布里斯的火箭研究小組以及新墨西哥新建的白沙飛彈試驗場。1945年9月,馮·布勞恩抵達美國,時年33歲,自此以後美國的火箭工業和太空發展就扶搖直上。除了軍事用途,V2火箭在研究高層大氣和電離層,以及對地球表面拍照等科學課題上也非常有用。

1946年,美國海軍實驗室發射了一枚V2火箭,射到數百公里的高空,用來觀測來自太陽的紫外線,這也是V2火箭第一次應用在太空研究,從此開啟了太空科學的新頁。此外V2火箭亦用來當作載人飛行試驗載具,並搭載過猴子一類的小動物升空。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4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0-8-8 01:14:30 |只看該作者
所以說現代的火箭都是由v2火箭衍生
而來的摟! 不過美國和蘇聯真是.....
想要這技術不惜用搶的也想得到.....
所以美國的的休士頓有現在的成就都要
感謝那些V2的科學家摟~

智天使(八級)

SOGO嘴砲黨發言人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軍武十字勳章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10-8-8 02:03:20 |只看該作者

回覆 #2 as4560522 的帖子

馮·布朗博士講白點就是被美國俘虜過去的啦

不過用"請"的會比較好聽一點

當初馮·布朗博士只是一個夢想人類能到外太空的年輕小伙子

納粹掌權後也是用"請"的

事實上如果不去接受徵召他和他的家人都會被扣上叛國的罪名><

Rank: 5Rank: 5

狀態︰ 離線
4
發表於 2010-8-8 10:50:30 |只看該作者
但最可貴的是美國情報單位成功地說服了包括德國軍方火箭計畫負責人瓦爾德·多恩伯格中將及開發團隊核心馮·布勞恩博士與相關的

126位研究團隊成員前往美國.. 著不像美國人的做風阿.那卑鄙無恥下流不折手段才是它的做風.是用抓的吧.2戰最大的受益國是美國

他們的戰爭科技是崇2戰後才開始發達的.可是他們的士兵戰力水平並不高.越戰 韓戰.他们就打的很爛'被一窮2白的赤腳農名兵打的頭

破血流.對日本戰爭麥克阿瑟不是丟了十幾萬人自己絡跑.要不是蔣介石派參謀教它們跳島戰術美國在東南亞群島要打多久.少說要67年

現在呢 在伊拉克視距外的戰爭他們在燒錢.視距內就啦叭了.所為穿西裝的怕沒鞋穿的.命比較直錢 死不起當然要徹軍了.

Rank: 5Rank: 5

狀態︰ 離線
5
發表於 2010-8-10 09:37:14 |只看該作者
曾看過DISCOVERY的一個節目,馮·布朗博士具有黨衛軍軍官的身分,
所研發的武器造成盟軍人員及百姓極大的傷亡
照理說應是國際戰犯需接受審判
但美國急於研發飛彈科技
於是用了種種手段,
包括在俘獲納粹的文件裡將馮·布朗博士名字刪除
及給予新身分
所以在美國登陸月球的大戲,也看到了馮·布朗博士的身影

Rank: 8Rank: 8

狀態︰ 離線
6
發表於 2010-8-10 11:33:10 |只看該作者
馮.布朗博士對人類火箭科技的貢獻產生相當大影響.
不管是和平或殺戮,就隨時間流逝蓋棺論定吧.

Rank: 4

狀態︰ 離線
7
發表於 2010-8-15 12:08:02 |只看該作者
他真的是帶領大家進入太空的時代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8
發表於 2010-9-23 01:18:50 |只看該作者
V2是革命性的戰略武器.二戰中的德國發展出許多到現在仍在使用的先進技術.還好德國還沒準備好就爆發戰爭.不然贏的可能是納粹!

Rank: 2

狀態︰ 離線
9
發表於 2010-9-23 03:07:12 |只看該作者
拿來打惡靈勢力的TANK

應該會很好用

Rank: 4

狀態︰ 離線
10
發表於 2010-9-23 04:06:34 |只看該作者
現代的火箭都是由v2火箭衍生而來的, 德國科學家真的很厲害!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1-15 09:30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