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33|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道教的發展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0-12-4 21:47:2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它是先秦時期的神仙信仰經過長期的發展,與道家思想及古代巫術相糅合,在東漢末年形成的信仰,稱為道教。神仙思想起源於上古時期,遠在黃帝時期,黃帝被稱為修道的帝王,傳為鼎湖白日升天。

神話傳自楚文化和燕齊文化二個系統中,神仙說是以人類對長生不死的追求為基礎的,記述在《左傳》中晏嬰與齊景公的對話中,及齊國蓬彝器的銘文上,所指的是:能夠長生不死的人就是神仙。

神話則是對神仙長生信仰的表達和發揮,但有二個源流:一是崑崙神話,西崑崙上有神仙居住,二是蓬萊神話,它在渤海中有三神山等,一為食玉石精英而不死,二是食不死草藥而不死。

神仙之稱呼有何分別?在中國西方的人稱神,但東方之人稱仙,其實仙、佛、真、祇、耶穌、穆罕默德,總稱曰神。蓬萊神話是崑崙神話引發的,傳于西高原有神奇瑰麗的故事,流傳於東方跟蒼莽窈冥的大海自然條件結合,在燕、吳、齊、越沿海形成蓬萊神話系統,這二個神話系統發展到了戰國中、後期,與新的歷史結合,自然成為一個新的統一神話世界,但探究結果,神仙信仰並非中原和東夷文化的產物,論道教信仰源頭,應該是在西羌文化之中,也許神仙源于燕、齊人對山的崇拜開始。

從《史記‧封神書》中,神仙思想其信仰對社會影響是有益的,看出神仙思想在流行過程中逐與學說相融合,同時構造出許多仙人,如赤松子、王喬等仙人,反映了人們對成仙的渴望,幫助社會安寧其多,故云:「貴真人之休德兮,羨往世之登仙。」仙人的風采、神異、生活方式的想像,《逍遙遊》中說:「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谷,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外。」令人們欣往欲仙。《齊物論》云:「至人神矣,大澤焚而不能熱,河漢沍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風振海而不能驚,若然者,乘雲氣,騎日月,而游乎四海外,死生無變乎已。」《刻意》云:「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伸,為壽而已矣,此道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所好也。」如《刻意》這段文,可究人們漸漸有延壽長命的各種方法,並其中最難得的是「不死之藥」,而有煉氣與煉丹之始。

自齊威王至漢代,諸多君王為搜尋不死藥至海上尋三神山,尤漢武帝時的李少君、少翁、欒大、公孫卿等都是方士,為君王對他們的寵信,使神仙思想日益擴大。先秦時期的「氣學」,對神仙思想的發展也有重要關係,《管子》內業和心術,代表先秦氣學是道家的一脈,也是中國唯物主義哲學傳統的代表,但是當時的「氣」,它是「精氣」,是精神性的東西,而「形氣」的觀念是後來才有的。

道家道教用「氣」,說明「精氣」是一切生命之主,人能存活並不在於形體,而在於精氣,天出其「精」,地出其「氣」,合此為人,曰性命。

《內業》說:精氣是人的靈魂精神活動的基礎,「食氣、調息」反觀可以推想「氣」是人的呼吸之氣,它是天地間的精氣,把呼吸的風看作靈魂的基礎,印度、希臘、阿拉伯人亦同與這種看法,其實靈魂原是一種人之肉眼看不見的氣體。

精氣是散布于天地之間的,它叫做「道」,它流行於天地之間時形成為鬼神,進入物體形成為人,則生物和性命之光的天體,人的精神和智慧即源於此,曰「天地精神」。《內業》又說:「凡物之精,此則為生,下生五谷,上為列星,流於天地之間,謂之鬼神;藏於胸中,謂之聖人。」人要生存,須在天地間得到「氣」,得氣方法是精神的精思和寡欲,「虛其欲,神將入舍,掃除內污,神乃留處,敬除其舍,精將自來,精想思之,定念治之。」「神」也是氣(精氣神),三概念在此間,其內涵是相同的。《管子》說:氣也有善惡,雨雪霜雹則是「氣之賊也」,先秦之人論氣都是精神性的氣,如孟子的「浩然之氣」,曹劌的「士氣」,皆是「精」和「神」。

精和神,用來說明生命活動和神奇現象,《呂氏春秋》說:「精之集也,必有入也,集於羽鳥飛揚,集於走獸,與為流行;集於珠玉,與為精朗;集於樹木,與為茂長;集於聖人,與為迥明。」

精氣之來,因輕而揚之,因走而行之,因美而良之,因智而明之,為「氣」之流轉布於萬物然也。有生物或無生物,其功能和神奇現象,是「精氣」,子產謂「物精」,氣學與陰陽五行融合,「物精」便有許多具體名目,如陰精、陽精、五行之精、五方之精,人的心、肝、脾、肺、腎與五行、五方相應,稟受五行之精,獸亦然,如虎受火精,麒麟受木精,故物精成為道教思想史上影響深遠,中國人一直相信物類經過修煉後,受之於精氣,成怪成神。

精是人與天地萬物相感通、相交流的媒介,這種感通曰「精通」,修煉上說「天人感應」,其實是「精氣」發展的結果,于事物之中借精氣發生感通,所以,成精成神的人或物都有神異的變化。

神的概念在古代有三種涵義,則變化、精神、神靈,與神的氣本質有關,有人格意義的神靈也是氣的變化,自然而然變成了稟受精神之氣的神。天地間的精氣進入人體,停在某部則某部之器官神,上古有許多人身中之神,除五臟之神外,有髮神、耳神、眼神。

「氣」和「神仙」信仰結合,莊子說:「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教,昏昏默默;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以清,無勞汝形,無搖汝精,乃可長生。」《呂氏春秋》說:「精氣日新,邪氣盡去,及其天年,此之謂真人。」或《盡數》說:「精神安乎形,而年壽得長焉。」誠如王喬、赤松子,吸陰陽之和,食天地之精,呼而出故,吸而入新,踩虛輕舉,乘雲游霧,可謂養生矣。

神仙思想發展到漢代,日益與古代巫術相結合,宗教信仰和巫術是道教的來源之一,在神仙思想至道教展現中,一直都有「巫術」融入,但道教吸收宗教信仰和巫術,壯大其組織,都是經過神仙思想和「氣」神秘主義的重構和改造,如漢代主要表現為各種方術(括為五術)思想,服食、房中、還丹金液等,確實有許多與神仙長生並無關係,但在漢代大為流行,以後也為道教所吸收。

漢代的黃老之學,也為神仙思想發展道教提供很有利條件,因為漢初的黃老之學主要是帝王之術,以後養生成仙思想成為後漢黃老學的主要傾向,由學術轉向黃老崇拜,並出現「黃老道」,「黃老道」今為道教哲學研究思想的對象,曰「黃老子說」。

文出:高雄文化院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2 06:24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