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功原名下堡庄,乾隆末期至嘉慶年間,來此墾荒之民眾已有百戶,當時台閩沿海海盜橫行,搶刧、殺人、放火,人人聞盜喪膽,本庄為台閩往來港口之一,海盜常靠岸補充糧食。於嘉慶壬戌年(西元1802年),海盜蔡牽擬以偷襲方式進港搶刧??物,庄民均在睡夢中,幸賴庄上神明池府王爺顯靈,身穿黃色戰甲,黑面恕目,黑髮長鬚,抽鬚一指化作繩索,將船綑住,動彈不得。海盜蔡牽率眾跪地祈求王爺饒恕,池王爺收回繩索,海盜船順利離開,為感念池王爺不殺之恩,蔡牽由大陸載運建材建造王爺宮,並通令所有海盜不得入侵王爺宮庄,庄民為感念王爺護庄有功,遂將下堡庄改為『王功庄』。
明鄭之後(西元1639年),台閩之間往還更為頻繁,來往船隻均供奉媽祖神像,日狂風暴雨,船夫避居港內,船員及媽祖神像均借住崙下林好家中,數日後風平浪靜,船夫將啟航,林好因夫婿前往唐山未歸,心急如焚,懇求船家將媽祖神像暫時留下,借其供奉膜拜,祈求媽祖保佑其夫平安歸來,船家一難遂擲筊決定,果然三聖杯應允。數日後其夫果然平安歸來,媽祖靈驗之事傳遍庄內,眾人商議在沙崙邊建造土埆厝廟宇,供奉媽祖,保佑航海及討海人,此即福海宮建宮之始。
嘉慶17年(西元1812年),彰化知縣楊桂森,精博地理,出巡轄境,蒞臨本地發現媽祖廟址所鎮乃龍蝦寶穴,廟小穴大不相配,又廟小年久失修,遂倡改建,因當時庄內地瘠人貧,楊縣令乃撥公款,新自主事依原址退後三尺,配合地勢建造殿宇,鶳需建材均由大陸運來。翌年四月竣工,恭迎鹿港舊祖宮四媽聖像乙尊,分靈王功永祀,以福海為宮名,廟前左右二旁各豎旗杆乙座,彰顯媽祖護國佑民。後廟宇改建至一半,楊知縣即返鄉,致整個改建工程中斷30年。於道光4年(西元1824年),台灣府鹿港海防同知鄧傳安來王功,見狀即捐官俸,再倡補建福海宮。福海宮經多年整修為現貎。
資料來源:奇摩老大部落格
《 本帖最後由 49太歲 於 2010-12-26 13:49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