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10-3
- 最後登錄
- 2024-12-1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8213
- 閱讀權限
- 140
- 文章
- 5820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緣起】
酒拳俗稱「划拳」,乃民間普遍之飲酒遊戲。酒拳源自酒令,蓋以勸酒助興為目的。酒令起源甚早,《韓詩外傳》記載:「齊侯置酒令,曰:後者罰一經程,酒令之名始此。」
中國古代飲酒遊戲可概分動態與靜態兩種,動態的酒戲古書有記載者如:投壺(以矢投於壺中,負者飲酒)、釣鼇竿(以釣魚牌為戲)、勸酒胡(或稱捕醉仙,以木雕偶人削尖底部,力搓使它旋轉,待偶倒下視其所指席位,受指者飲酒)、投瓊(即擲骰)、猜枚(席間任取可計數之物,如瓜子、花生置於掌中握住,然後任出其中一拳,使人先猜其單數或雙數,再猜其數量,後猜其顏色,凡三猜而決勝負,負者飲酒)。靜態的飲酒遊戲即酒令,是以文詞為內容,筵席中之文人雅士,各憑智慧學識,依詩詞、字彙、經學、節令等出題應對,辭窮者飲酒,目前這種以文詞為對的酒令已鮮有所聞。
台灣之酒拳乃唐代手勢酒令的餘緒。手勢酒令原是由行令者口述,參與者按其口令作手勢,比錯手勢者罰酒;現今酒拳則通常以兩人對划,且邊喊邊比動作,增添了豪邁的聲音是當今酒拳最大的特色。
[color=]【酒拳的形式與種類】
片崗嚴所著《台灣民俗誌》與吳瀛濤著《台灣民俗》,書中對台灣酒拳曾有作簡略介紹,然而兩書所蒐集的酒拳種類之中,除「官話拳」(即今所謂台灣拳)、三國拳、毛蟹拳(螃蟹拳)之外,其它酒拳已不再流傳。現今官話拳、三國拳、毛蟹拳的划拳形式與拳語內容也與書中記載大異其趣,由於酒拳的表達是以口傳的方式,因此它的變化性大且拳語內容容易產生以訛傳訛的現象;另一方面由於酒拳具有自由、開放的性質,因此舊有時宜的種類不斷的被淘汰,新式酒拳也源源而生。
台灣時下流行的酒拳可分為單向式、雙向式和多向式三種。所謂單向式是指划拳時由單方猜測對手所出的手勢、指數或動作,不中則換另一方再猜;雙向式是指划拳之雙方同時出拳或出聲,猜測兩人所出指數的總和或與對方所喊內容比較勝負;多向式酒拳是三人以上同時進行的飲酒遊戲。酒拳內容繁多且因地域、語言、習俗的不同而各異其趣,本文僅就台灣地區目前流行的酒拳種類、划拳內容與一般約定成俗的規矩作一概略介紹。
〔單向式酒拳〕
划拳之前雙方先以剪刀、石頭、布猜拳,決定喊拳順序。隨即雙方同時出拳,並由猜拳贏者先喊拳猜測對方所出的手勢、指數或動作,猜對則繼續再喊,凡連續兩划皆中為勝,如兩次皆中但內容相同則須再划第三次,又猜對才算贏。這項規定是要防止已猜中一次者瞬間再喊,使對方來不及變換內容而設定的。如果喊拳者未猜中或僅猜中一次則換對方繼續再喊。
單向式酒拳目前較盛行的有:
1 、帕拉言: 以猜拳之剪刀、石頭、布規定「布」為「帕」或「帕來」;「剪刀」為「足」或「足奇」;「石頭」為「毋」或「嗯得」或「毋地」。帕拉言係以日語發音,拳語中祇有主音「帕」、「足」、「毋」是律定的,尾音則各有不同,比如「帕」有喊成「帕來」、「帕得哩」、「帕三」等;「足」也有喊成「足奇」、「足來」等;「毋得」也可喊成「毋」、「嗯得哩」、「毋得哩」、「毋來」等。台灣各地區發音皆有差異。
2 、士拉言: 又稱「日本拳」,通常以日語發音。 划拳方式是光猜拳,由贏者出拳並同時喊一數目,猜雙方所出指數總和,但指數只能出零、五(拳語為??)、十(拳語為???)、十五(其拳語為??? ??)、二十(拳語為??? ???)等整數,不得出其它指數。
3 、問將拳: 「問將」乃是日語司機(運轉手)之意。「問將拳」分為三個動作。雙手在前交叉上下繞轉代表「問將」(意為駕駛);兩手肘不斷輕拍側身表示「堪得桑」(表乘客);右手握拳左手張開,以右拳背不斷輕拍左手掌為「足奇桑」(表車掌)。划拳時雙方同時比動作(大部份採立姿),並由猜拳贏者先猜對方動作,猜對再喊,不中則換邊,連續兩中為勝。
4 、老鷹拳: 又作「鴟鴞拳」,祇是將其中的「老鷹」改為「鴟鴞」而已。老鷹拳也有三種動作,兩手張開上下擺動作飛翔狀象徵老鷹(或鴟鴞)張翅;右手五指捏攏呈鳥啄狀,並上下晃動,表示小鳥啄食;兩手掌交叉左右擺動代表沒啥事情。划拳時雙方同時比動作,並由輪到喊拳者喊出拳語「老鷹(或鴟鴞)在展翅」或「鳥仔在啄米」,或「沒什麼代誌(事情)」。
5 、撇仔魚: 「撇仔魚」是台語魚名的一種。划拳手勢分別以剪刀、石頭、布作象徵。布代表「撇仔魚」;剪刀表示「兩隻鬚」;石頭表示「結歸?」。划拳方式與「帕拉言」相同。
6 、啞吧拳: 啞吧拳顧名思義是以不出聲音為名,動作分為五種。划拳時兩手握拳,拳眼拳拇上下相疊,將重疊的拳頭放置在額頭、鼻子、下巴或左耳、右耳任一部位;划拳時喊拳者以「嗯」作口令,雙方同時移動拳頭位置,如果被猜的一方與猜拳者所放置的部位相同即算輸,未中則輪對方發令;啞吧拳通常以一拳決勝負。
7 、甩手拳: 甩手拳與啞吧拳都是只有動作沒有拳語。划拳方式是雙方先猜拳,贏的以手掌甩向上、下、左、右任一方向,猜拳輸者則同時仰頭、低頭、轉左或轉右,如果所作動作與對方甩手的方向相同則算輸,如動作與方向不同則重新猜拳一次,再依此循環。
〔雙向式酒拳〕
雙向式酒拳又分三種類型,一為猜雙方所出指數總和;二是按雙方猜拳結果比方向;三是由雙方所喊拳語內容比勝負。其中台灣拳、螃蟹拳、三國拳、外省拳、客家拳形式相同,皆在拳語字首冠上一個數目;划拳時雙方同時出拳,並喊出一句字首帶數目的拳語,各猜兩人所出指數的總和,猜中為贏,一拳決定勝負。雙方皆中則不計勝敗,皆未中則繼續再划,直到分出勝負為止,其拳語內容分別如下:
1 、台灣拳: 台灣拳內容共有十種,分別是:「甭出」、「單操」(吳瀛濤著《台灣民俗》謂:單操乃當朝訛音,清代官居一品謂一品當朝)、「倆相好」、「三三」、「四逢」(四喜詩: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逢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四逢乃四逢喜之簡稱)、「六連」(天地四方為六合)、「七巧」(乞巧之訛音)、「八仙」、「九怪」(台語為難纏之意)、「十全」(中藥名)。
台灣拳沒有設定五,而其拳語內容祇要詞首冠上數字,或表達數字內容即可,後面的語詞不拘,比如「甭出」可換為「無來」;「單操」可改成「一枝」或「單單」;「倆相好」可代換為「兩個」或「雙雙」;「七巧」可喊成「巧投」;「八仙」可化為「八匹」;「九怪」可換成「快投」(北斗星又稱九魁,快投乃魁斗之訛音)或「九猴」;「十全」一般都喊為「總來」或「總捧」。總之,台灣拳祇要能表達所要喊的數字意義即可,拳語的內容並不加以限制。
2 、三國拳: 屬於歌唱式的酒拳,拳語依據《三國演義》故事內容,依序是:單刀赴會、二嫂過關、三請孔明、四季春秋、五關斬將、六出岐山、七擒孟獲、八仙過海、九門提督、十指中原。其中「二嫂過關」也有喊作「雙龍搶珠」;「五關斬將」也可換成「五子登科」;「七擒孟獲」也可改為「七子八婿」;「八仙過海」亦可換成「八卦陣圖」;「九門提督」可換為「九九連環」等,內容不一而定。
三國拳在划拳之前,雙方先齊誦:「雙啊雙炮台,要買兩包煙」或者是「三啊三國拳,划拳啊你就來」,然後雙方同時出零至五任一指數,並且各自喊一拳語,猜兩人所出指數總和,猜中為勝,負者飲酒。如雙方皆未喊中則唸「雙人啊無認輸啊」(意謂雙方不分高下),然後繼續再划,直到分出勝負為止。一旦分出勝負時,贏者唸「你輸啊你就喝」,輸者唸「我輸啊我就喝」。其範例如下:
未分勝負的情況:
(齊喊)雙啊雙炮台,要買啊兩包煙,
(甲喊)六出岐山啊伊都(未猜中)
(乙喊)三請孔明啊伊都(未猜中)
(甲喊)四季春秋啊伊都(未猜中)
(乙喊)五關斬將啊伊都(未猜中)
(繼續再喊)。
有分出勝負的情況:
(甲喊)八仙過海啊伊都(猜中)你輸你就喝。
(乙喊)十出中原啊伊都(未猜中)我輸我就喝。
3 、外省拳: 是以國語划拳,因此本省人稱為外省拳。外省拳划拳方式與台灣拳相同,拳語分別是「單一個」或「一品官」、「寶一對」或「哥倆好」或是「倆相好」、「三星照」或「三結義」、「四季財」、「五魁首」、「六六順」、「七賢」或「七巧」、「八匹馬」(《台灣民俗》:古官顯軍前有八馬)或「八仙」、「九連環」(中國童玩或「九連燈」)、「十全」或「全倒」。外省拳亦如台灣拳之自由,祇要在拳語字首冠上數字,以能表達所要喊數目為原則,其它語詞不拘,內容可以任意更改。其實廣義來說:所有以各省方言發音的酒拳,都應該歸納為外省拳,因為這些酒拳形式法則與台灣拳大都相同,祇是因為語言的差異而拳語有所變化而已。
4 、客家拳: 客家拳顧名思義是以客家話發音的酒拳,它的拳語與台灣拳相同,祇增加一句「五魁首」而已(台灣拳沒有設定五)。客家拳在划拳時先複誦客家前白:「紡車伊啊司八局(一般唸作司八局,其實應為又(有)八局),兩個鏘鏘一多局」,其義為「螃蟹一啊(有)八腳,兩頭尖尖幾多腳?」在唸完前白之後,雙方一齊比出指數並同時喊任一拳語,如兩者皆未猜中,則齊唸「卡司喀」(疑為客語卡司尼(咬死你)之意)然後繼續再喊,如有分出勝負則勝方唸「甲你壓」(台語將你壓),輸者唸「給你壓」。
客家拳划拳範例如下:
(齊喊)雙啊雙炮台,要買啊兩包煙,
(甲喊)七巧啊卡司喀,(未猜中)
(乙喊)四逢啊卡司喀,(未猜中)
(繼續再喊)。
(甲喊)六連啊(負)給你壓。
(乙喊)總來啊(勝)甲你壓。
5 、螃蟹拳: 螃蟹拳疑係由客家拳或廣東拳演變而來,蓋螃蟹拳的前白與客家拳類似,祇不過是以國語發音。螃蟹拳是流行酒拳中最口語化的一種,它的拳語依序是「一啊一啊」「二啊二啊」「三啊三啊」以此類推而已,因此最為簡單易記。
螃蟹拳前白為:「螃蟹一啊爪八個,兩頭尖尖這麼大個,眼一擠啊!脖一縮,爬啊爬啊過沙河,哥倆好啊該誰喝」,然後雙方各出一指數並同時任喊一拳語,其中一人猜對則勝,勝者唸「該你喝」,敗者唸「該我喝」。雙方皆未喊中則齊唸「該誰喝」,然後繼續再喊一拳語,直到分出勝負。
螃蟹拳的動作十分逗趣,雙方一邊唸前白一邊比劃動作,唸「螃蟹一」時雙手在前比一螃蟹狀;「爪八個」兩手斜放各伸四指代表八隻腳;「兩頭尖尖」雙手各伸出食指向上(比一的手勢),虎口放在頭頂兩側;「這麼大個」時用手指隨意比個大小;「眼一擠啊脖一縮」動作是擠眼縮頸;「爬啊爬啊過沙河」是以雙手在側作爬行狀;「哥倆好啊該誰喝」兩人右手四指拉勾,拇指相抵。唸完前白之後,雙方才開始划拳。
螃蟹拳划拳範例如下:
(齊喊)螃蟹一啊爪八個,兩頭尖尖這麼大個,眼一擠啊脖一縮,爬啊爬啊過沙河。
三啊三啊,七啊七啊(勝)該你喝。
五啊五啊,四啊四啊(負)該我喝。
6 、小調拳: 小調拳是以歌唱伴奏酒拳為特色,所唱曲調通常是歌仔戲的【留書調】,也有採用【百家春】、【相思引】、【五更鼓】等傳統曲調。其實按其划拳節奏來看,凡是四分之四拍,任何語言的歌曲都可以配合划拳節奏,但因酒拳本是傳統民俗的飲酒遊戲,且時下喜好划拳者大多屬於中下階層,因此自然是採用傳統曲調居多。小調拳的划拳方式是歌唱與動作同時進行,每唱一句猜拳(剪刀、石頭、布)一次,猜贏的以大拇指比向自己,猜輸者以大拇指比向對方,不分輸贏則各自向右比。在邊唱邊比的過程中,如有比錯方向者即算落敗,須罰酒。
7 、比劃拳: 划拳方式與小調拳完全相同,即猜拳決定比劃之方向,贏的以大拇指比向自己,輸則比向對方,未分輸贏各向右比。所不同者,小調拳須伴隨歌曲的節拍划拳,因此速度較緩慢;比劃拳沒有旋律曲調的伴奏,所以划拳速度較快,而且通常會愈比愈快,划拳時根本沒有時間多做考慮,僅憑直覺反應比劃,因此比錯方向的機率也就相對提高。
8 、細姨拳: 細姨拳是沒有動作的酒拳,細姨乃國語姨太太之意,拳語有:尪(丈夫)、某(妻子)、細姨三種,其內容與剪刀、石頭、布之猜拳過程同樣單純,祇是使用聲音表達或動作表達方式不同而已。細姨拳如同猜拳內容是依循環方式一級剋一級。「尪」管「某」,「某」管「細姨」,「細姨」管「尪」,這種排列觀念與台灣一般民間心態相對應。蓋一般的觀念中「尪」管「某」是理所當然,「某」是元配,有名份也有合法地位,因此管「細姨」;而細姨通常較受寵愛。所以「細姨」管「尪」。划拳時雙方先齊哼前奏:「 Do So So La So Do Do 」,然後同時喊一拳語比較勝負,如雙方所喊內容相同則再齊哼前奏,之後繼續再喊。
9 、棒子拳: 棒子拳也是沒有動作的酒拳,它的拳語有棒子、老虎、雞和蟲四種,規則是棒子打老虎,老虎吃雞,雞吃蟲,蟲蛀棒子,依序循環。如果棒子碰到雞,或老虎對上蟲則不計勝負。划拳之前雙方複誦前白:「棒子老虎雞吃蟲」,然後各喊一拳語比較勝負,如逢平手(如老虎對老虎等)或不計勝負(如老虎對蟲)則再複誦前白重新再喊。
〔多向式酒拳〕
多向式酒拳乃三人以上同時進行的酒拳,其特色是祇有前白或手勢,沒有拳語,蓋多人同時進行,如果喊拳語則難以辨認,因此多向式酒拳通常以指數或器物為依據。時下較流行的多向式酒拳有:
1 、點將拳: 席上賓客各出零至五指,計算其總和,並指定其中一人起首,依序點將,點完一圈輪回再點,被點中坐次與眾人所出指數總和相同者,須飲酒一杯,下次點將再由他起算。點將拳在划拳之前通常要有一段前奏,如喊「123」或任取一段旋律,當前奏結束時同時出拳,以共同約定出拳時機。
2 、猜數拳: 猜數拳與點將拳方式相同。席間賓客各取可計數的物品,如硬幣、牙籤、瓜子、糖果等,握於掌中,並約定一人起首,待全體準備就緒計算總和,依序點算,被點中者飲酒,下次再由他起點。
除上述兩種之外,許多團體遊戲也可以應用為多向式酒拳,蓋酒拳本是勸酒助興增加氣氛的飲酒遊戲,內容自由、活潑,具多樣性的,它的規則是按照划拳雙方隨意律定的,祇要雙方約定無異議,形式可以隨興改變或創新。
【酒拳的一般規定】
酒拳中有幾項不成文的規定,也是划拳者約定俗成的法則,通常有下列幾項:
1 、「吐拳」不計: 所謂「吐拳」,是指在划拳時所出的指數與所喊拳語自相矛盾,比如自己祇出一指卻喊「七巧」(含)以上的拳語,即使對方五指全出,指數總和也祇有六,不可能有六以上指數產生,因此是「吐拳」;再如自己出五指卻喊「四逢」(含)以下拳語,在任何情況下兩人指數至少是五,總和不可能在四以下,因此也算「吐拳」。質言之,凡指數與拳語不可能成立的情況都稱為「吐拳」。
其次,在單向式酒拳中,喊拳者猜中一次理應繼續再喊,如果沒有再喊,或者未猜中卻再喊,或輪到喊拳卻沒有喊,或未輪到卻喊拳,以上情況也稱為「吐拳」。一般規定,凡是一拳之中「吐拳」三次即算輸,也有約定「吐拳」即須酌一口酒的規定。
2 、啞吧不成拳: 是指雙向式划拳時,其中一方祇出拳而未喊拳語,則該拳無論對方是否猜中皆屬無效,必須重來。換言之,祇喊拳語卻未出拳當然也是無效。
3 、雙方速度不一致無效: 在划拳時,雙方出拳動作和喊拳時間必須一致,否則視同無效。此一規定在防止慢出拳者窺視對手所出指數或動作的舞弊行為。
4 、動作、手勢、拳語不明確無效: 划拳時動作、手勢、指數和拳語必須清晰、明確,如有動作、手勢模稜兩可、指數似是而非或拳語含糊不清者,皆視為無效。
5 、喊拳與出拳動作不一致無效: 划拳講求「聲到拳到」,如有先出拳或比動作再喊拳語,或先喊拳語再出拳者都不算,此項規定也是在避免投機行為。
6 、喊拳、出拳之後再更改無效: 在喊出拳語之後又更換動作、手勢、指數皆屬無效,在比劃出動作、手勢、指數之後再予更改也是無效。
【酒拳中的術語】
如上所敘,划拳速度慢半拍、動作拳語不明確或喊拳出拳動作不一致和臨時更換動作拳語等,一般都稱之為「賊仔拳」,意謂划拳不夠光明磊落。
在划拳過程中,有時會發生其中一人每划必輸的局面,此時,席間如有人不服,可以代他「打拳」,向勝利者挑戰。有人拔刀相助出來「打拳」時,連連敗北者可以暫緩罰酒,待「打拳者」與勝利者再划拳,如果「打拳者」敗,則兩人均須罰酒;如挑戰者勝利則表示「打拳」成功,方才之罰酒可以取消。
如果划拳時雙方勝負差距太大,或者呈現一面倒的局面,則連連勝利的一方通常會在結束對划之前,陪慘輸的對手喝一杯酒以表歉意,此謂「奉陪酒」。假如慘敗者心有不甘,可以略作休息之後,再向勝利者挑戰,此謂之「討拳」。「討拳」大都不超過三拳,划完之後無論勝敗都不再延續,否則終將形成你來我往、永無休止的局面。
筵席中常有公認或自認酒量佳者,被推舉或自願出來「打通關」。所謂「打通關」有兩種方式,一為打通關者向同桌賓客逐一敬酒;其二為依序與在座來賓划拳過關,由於「打通關」者是以一當眾,因此划拳時通常以一拳為限或划贏即過關。筵席上有人遲到或將提前離席,有時也會被罰「打通關」。如逢雙方划拳技術旗鼓相當,或者酒逢知己,三五拳後尚覺意猶未盡,則可以約定「喊全盤」,意謂雙方所會的各種酒拳,全部都使出來較量,最後再統計鹿死誰手,由於比較項目是所有的酒拳,所以稱為「喊全盤」。
【結語】
台灣划拳人口泰半屬於中下階層,一般知識份子大都不能接受酒拳的喧擾,認定划拳是一項低水準的活動;其實,酒拳既然祇是一種飲酒的遊戲,遊戲的目的就在取樂,沒有所謂高貴低賤之分,而傳統的戲劇活動、廟會儀式和宴客場合本來就是開放式的,喧嘩吵雜正是傳統社交活動的特色,無須鄙視它,何況划拳本身並不涉及道德判斷,沒有所謂是非對錯的問題,我們何必加以排斥。
在筵席中,酒過三巡之後,酒拳可以娛樂助興,使賓主盡歡,祇要划拳時不要過度喧嘩吵鬧,影響鄰舍作息,或藉機強行灌酒,那麼酒拳何嘗不是一項有趣的民俗遊戲?我們何不藉著豪放的酒拳,將鬱悶的情緒 渲 洩出來,飲酒不划拳,那將是多麼單調、無趣!划拳具有舒解情緒的功能,不啻為一項心理治療的方式,苦悶的現代人把酒對飲時,不妨放開虛假的形象,豪邁地划個酒拳吧!
資料來源: 靜宜大學中文系台灣民俗文化研究室 |
|